{每日必练}2015.9.7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 )。
A.脑的机能
B.对客观认识的反应
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D.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2.班主任通过各项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方式称为班级(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3.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4.选择德育内容的基本依据是( )。
A.德育目标
B.学生思想实际
C.学生身心特征
D.文化传统
5.常见的教案形式有( )。
A.讲义式
B.提纲式
C.分解式
D.综合式
6.提出掌握学习教学法的学者是( )。
A.斯金纳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卡特尔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建立( )的师生关系。
A.民主—平等
B.领导—服从
C.主体—客体
D.教授—学习
9.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 )。
A.接受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10.学生文化的特点( )。
A.正式性
B.多样性
C.互补性
D.过渡性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 )。
A.脑的机能
B.对客观认识的反应
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D.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2.班主任通过各项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方式称为班级(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3.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4.选择德育内容的基本依据是( )。
A.德育目标
B.学生思想实际
C.学生身心特征
D.文化传统
5.常见的教案形式有( )。
A.讲义式
B.提纲式
C.分解式
D.综合式
6.提出掌握学习教学法的学者是( )。
A.斯金纳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卡特尔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建立( )的师生关系。
A.民主—平等
B.领导—服从
C.主体—客体
D.教授—学习
9.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 )。
A.接受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10.学生文化的特点( )。
A.正式性
B.多样性
C.互补性
D.过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