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圣凯诺·世纪大讲堂。有人说你要了解一个人的未来,最好是掌握他的过去,最好是能清晰地掌握他的童年,这对了解他的未来是有好处的,实际上对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如果你想预知一个民族的未来,最好是能探索他的本源,所以本期的世纪大讲堂,它的节目的名字叫做"探索中国古代文明"。嘉宾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李学勤。
好,现在大家看到坐在我左侧的就是李学勤先生。我们知道在不久前,我们国家启动了一项工程,叫断代工程,其中有四位首席专家,第一位就是我们的李先生,第二位是李伯谦,考古学家,还一个天文学家,叫席泽宗,还有碳14的测年的一个专家叫仇世华。那么,李先生是光临我们这个节目的第二位断代工程的首席专家。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李先生他记忆力非常非常得好,尤其对他领域内的事情,细枝末梢全都特别特别的了解,不信咱们做个测验。第一是天再旦,听到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李学勤:天再旦当然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记录了,它是见于古本《竹书纪年》,这是说在西周的时候,有一个王是周懿王,周懿王的时候,在他所居住的郑这个地方,郑这个地方,就是在现在的陕西华县,在这个地方天亮两次,每一次就叫做旦了,这个天亮两次就叫天再旦,这个经过现在的天文学的推算,就相当于公元前的899年。
主持人:就是我们说的日食是吗?古代的一次日食?
主持人:好,最后一个名词考试,三焰食日,一二三的三,火焰的焰,食是吃掉,粮食的食,日,就是日头,太阳。
李学勤:三焰食日,应该说在科学研究的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一个课题了,因为是在30年代,在安阳殷墟的甲骨文里头发现的,那么当时在安阳殷墟的小屯,用我们考古学的词在小屯C区,小屯C区一个著名的窖穴里面,这个窖穴叫YH127,在窖穴里面发现了,迄今为止也仍然是最大量的一批甲骨,这些甲骨里有一个龟甲,它刻了在商代武丁的时期,商王,商代后期的一个王叫武丁,他这个时期的一些卜辞。当时有学者就考释,说这上面说三焰食日,那么所谓三焰食日,就说是发生一个日食,这个日食看着有三条火焰,好像这三条火焰侵蚀了这个太阳,造成日食。这个现象当时就被解释为一个日环食,这个日环食的时候外面有日珥,可以看得见,有三个大的日珥,所以叫三焰食日,不过很可惜的是,后来经过,特别是夏商周断代工程过程之中,经过仔细地研究,认为这个卜辞的内容不应该这样考释,所以这个日食实际上并不存在。
主持人:我们中国人一直认为我们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日食,就是这个三焰食日,结果被他们做的断代工程给否定了。
李学勤:那么我还有其它的日食、月食的记录,也不比这个更差。
主持人:回答完全正确。
李学勤:谢谢。
主持人:现在我们国家古代的文明还不了解,所以马上由您带来讲演,讲演的名字叫"探索中国古代文明",有请。
李学勤:今天我谈这个"探索中国古代文明",我想我所谈的这个问题,应该说呢,是现在在整个的科学研究里面一个重大的课题。大家知道,我们做科学研究,就是要考察研究这个世界,而对于世界的考察和研究,我们可以从时间方面来考察,也可以从空间方面来考察。比如说,我们研究广大的宇宙,我们用这个望远镜,一直到卫星的哈勃望远镜来观察宇宙,这种观察主要是从空间方面来观察,可以深入到遥远的空间。那么另外一方面呢,我们可以从时间上来考察,那么就是向后来追溯,向更古的方向来追溯,追溯在时间上遥远的过去。我想这一点也是我们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家知道,如果从时间方面来考察,我们就可以把从宇宙的生成、形成、一直到我们今天的人类的文明社会,看作一个发展的整体。在这个发展整体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几个起源的问题,而这几个起源的问题,都是科学研究上的重大问题。我想大家可以了解到,第一个最重要的一个起源问题呢,就是宇宙的起源问题。当然了,现在可能有些人还是有一种传统的观念,认为既然说到宇宙,宇宙特别在时间上应该说是无边无际的,时间上怎么会有个起源呢?可是根据现代的理论物理学的学说,这个宇宙还是有一个起点的。那么这个起点,有的学者就说了,可能是150亿年,有人就说也许更多,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研究和探讨。无论如何,不管最后证明是怎么样,对于宇宙的起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
好,现在大家看到坐在我左侧的就是李学勤先生。我们知道在不久前,我们国家启动了一项工程,叫断代工程,其中有四位首席专家,第一位就是我们的李先生,第二位是李伯谦,考古学家,还一个天文学家,叫席泽宗,还有碳14的测年的一个专家叫仇世华。那么,李先生是光临我们这个节目的第二位断代工程的首席专家。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李先生他记忆力非常非常得好,尤其对他领域内的事情,细枝末梢全都特别特别的了解,不信咱们做个测验。第一是天再旦,听到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李学勤:天再旦当然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记录了,它是见于古本《竹书纪年》,这是说在西周的时候,有一个王是周懿王,周懿王的时候,在他所居住的郑这个地方,郑这个地方,就是在现在的陕西华县,在这个地方天亮两次,每一次就叫做旦了,这个天亮两次就叫天再旦,这个经过现在的天文学的推算,就相当于公元前的899年。
主持人:就是我们说的日食是吗?古代的一次日食?
主持人:好,最后一个名词考试,三焰食日,一二三的三,火焰的焰,食是吃掉,粮食的食,日,就是日头,太阳。
李学勤:三焰食日,应该说在科学研究的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一个课题了,因为是在30年代,在安阳殷墟的甲骨文里头发现的,那么当时在安阳殷墟的小屯,用我们考古学的词在小屯C区,小屯C区一个著名的窖穴里面,这个窖穴叫YH127,在窖穴里面发现了,迄今为止也仍然是最大量的一批甲骨,这些甲骨里有一个龟甲,它刻了在商代武丁的时期,商王,商代后期的一个王叫武丁,他这个时期的一些卜辞。当时有学者就考释,说这上面说三焰食日,那么所谓三焰食日,就说是发生一个日食,这个日食看着有三条火焰,好像这三条火焰侵蚀了这个太阳,造成日食。这个现象当时就被解释为一个日环食,这个日环食的时候外面有日珥,可以看得见,有三个大的日珥,所以叫三焰食日,不过很可惜的是,后来经过,特别是夏商周断代工程过程之中,经过仔细地研究,认为这个卜辞的内容不应该这样考释,所以这个日食实际上并不存在。
主持人:我们中国人一直认为我们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记录日食,就是这个三焰食日,结果被他们做的断代工程给否定了。
李学勤:那么我还有其它的日食、月食的记录,也不比这个更差。
主持人:回答完全正确。
李学勤:谢谢。
主持人:现在我们国家古代的文明还不了解,所以马上由您带来讲演,讲演的名字叫"探索中国古代文明",有请。
李学勤:今天我谈这个"探索中国古代文明",我想我所谈的这个问题,应该说呢,是现在在整个的科学研究里面一个重大的课题。大家知道,我们做科学研究,就是要考察研究这个世界,而对于世界的考察和研究,我们可以从时间方面来考察,也可以从空间方面来考察。比如说,我们研究广大的宇宙,我们用这个望远镜,一直到卫星的哈勃望远镜来观察宇宙,这种观察主要是从空间方面来观察,可以深入到遥远的空间。那么另外一方面呢,我们可以从时间上来考察,那么就是向后来追溯,向更古的方向来追溯,追溯在时间上遥远的过去。我想这一点也是我们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家知道,如果从时间方面来考察,我们就可以把从宇宙的生成、形成、一直到我们今天的人类的文明社会,看作一个发展的整体。在这个发展整体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几个起源的问题,而这几个起源的问题,都是科学研究上的重大问题。我想大家可以了解到,第一个最重要的一个起源问题呢,就是宇宙的起源问题。当然了,现在可能有些人还是有一种传统的观念,认为既然说到宇宙,宇宙特别在时间上应该说是无边无际的,时间上怎么会有个起源呢?可是根据现代的理论物理学的学说,这个宇宙还是有一个起点的。那么这个起点,有的学者就说了,可能是150亿年,有人就说也许更多,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研究和探讨。无论如何,不管最后证明是怎么样,对于宇宙的起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