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阴阳家吧 关注:682贴子:10,084

『大道阴阳』来来来,不是要学阴阳吗?我教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5-10-12 13:43回复
    我不教迷信,不教迷信,不教迷信。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2楼2015-10-12 13:44
    回复
      古时候的人用【天干地支】来计时,无论是八卦还是阴阳中【天干地支】都占有很高地位。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有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由金木水火土组成,彼此相生相克,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矿藏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木桩可插进土里;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溶解金属。
      所谓【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上的五颗星星:金星【太白】,木星【岁星】,水星【辰星】,火星【荧惑】,土星【镇星】。对应着地上的金木水火土这五行。
      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一面为阴,一面为阳,阴阳相生相克,打个比方: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既然有利,就必定有弊端。看人也一样,有优点就有缺点,看事也一样,就像宣传单你第一眼看到的肯定是好的,但是既然阴阳相生相克就一定有坏处,而且和好处相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这是老子用以代替道这一概念的数字表示,即道是绝对无偶的。
      二:指阴气、阳气。“道”的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阴阳二气所含育的统一体即是“道”。因此,对立着的双方都包含在“一”中。
      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负阴而抱阳:背阴而向阳。
      阴阳二气的规律,凡是一切事物都是积极的,谓之阳,如白天,上面,高处,外面,男性,雄性,刚强,单数等都属阳。凡是事物都是消极的,谓之阴,如下面的,里面的,静的,慢的,双数的皆属阴。


      3楼2015-10-12 13:46
      收起回复
        我们先来理理五行。


        4楼2015-10-12 13:46
        回复
          归纳一下:
          五行,即木、火、水、金、土,这五种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间,无所不在,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维系着自然的平衡。木代表生长的物质;火代表可以散发热能的物质;土代表自然本身;水代表流动的物质,可以循环;金代表坚固的物质。木和火在土的上面,水和金在土的下面,所以木、火属阳,水、金属阴,土是中性。
          顺着循环来,五行便会互相生发,即“五行相生”,如:木生火、火生土……若逆着循环走,五行便会互相克制,如:木克土、土克水……古人用阴阳与五行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来阐释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即自然界阴阳相互作用,产生五行;五行相互作用,则产生万事万物的无穷变化。


          6楼2015-10-12 13:54
          回复
            五行,阴阳,八卦
            《出生时间与命运》指出,阴阳是宇宙的基本法则,宇宙间一切事物都由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既然一切事物都由阴阳产生,那么五行作为一种实质性的事物形态,它产生来源也不会例外,也必然由阴阳为基本材料生成。马王堆帛书《易》说“故易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有人道焉······”金、木、水、火、土每一行的本质都是阴阳(刚柔)。
            阴阳又是怎样生化出五行的呢?它就是《易经》中的八卦。八卦为乾、坤、艮、兑、离、坎、巽、震八个经卦,可以构成六十四个复卦,按照出生时间与命运一书的解释,八个卦都有各自的五行性质:
            震为雷的性质为木,位于正东方;兑为泽的性质为金,位于正西方;离为火的性质为火,位于正南方;坎为水的性质为水,位于正北方;坤为地的性质为土,位于西南方;艮为山的性质为土,位于东北方;巽为风的性质为木,位于东南方;乾为天的性质为金,位于西北方。
            从八卦中看到,离为火位于正南方,坎为水位于正北方,震为雷位于正东方,兑为泽位于正西方,在这几个方位中,同五行中的火位于南方,水位于北方,木位于东方,金位于西方的定位是一致的,虽然八卦的性质属性是以五行的性质属性为标准划分的,但这种划分在充分地说明了八卦的性质和五行的性质有了一种和谐的溶合,特点是八卦中的离火和五行中的南方火同为一物,八卦中的坎水和五行中的北方水同为一物,五行与八卦中的水与火两项基本物质元素具有的同一性,绝对不是偶然因素的巧合,而在表明它们之间有着必然性的关系。
            八卦是由阴阳产生,阴的性质为黑暗寒冷,其基础性的形象物质体现为水,阳的性质为明亮炎热,其基础性的形象物质体现为火,阴与阳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先生化出四象,再生化出八卦,应该注意到,八卦是由阴阳为原始材料生成,这就是说,八卦中金、木、水、火、土的五种性质事物,全部都由水与火两种性质为基础,再经过相互作用后的产物,在注意到这个生化来源后,可以看到,阴阳的水与火,和五行中的水与火,和八卦中的水与火,同属于一样的物质,由此可以肯定地说,五行的产生来源,必定来自于阴阳,阴阳不但是生化八卦的母体,同样也是生化五行的母体。
            应该注意到,八卦中的不同性质,是以四象为基础,在每一象上再另加一阴或一阳而生成,而四象则由阴阳相互变化而产生。为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的四个标定点,四象有东、南、西、北的分属,少阳归属东方,形象为青龙,性质为木;太阳归属南方,形象为朱雀,性质为火;少阴归属西方,形象为白虎,性质为金;太阴归属北方,形象为玄武,性质为水;如果将四象与五行相比较,就会发现双方有非常多的相同之处,五行木归东方,火归南方,金归西方,水归北方,土归中央,四象只比五行少了一个中央方位。


            7楼2015-10-12 13:55
            回复
              一、五行是阴阳的不同的组合状态;
              二、五行是阴阳交互运动的不同阶段,如果把太极图阴阳S曲线比作波浪运动,那么五行是阴阳波浪运动的不同波段。太极图恰好说明阴阳和五行的关系(如下图)。
              五行与状态的对应关系为:
              水-->太阴极限状态
              木-->阴消阳长状态
              火-->太阳极限状态
              土-->阴阳平衡状态
              金-->阳消阴长状态


              8楼2015-10-12 13:55
              收起回复
                是否听得懂,听不懂的问。


                9楼2015-10-12 13:56
                收起回复
                  其他的内容等有人再说吧


                  10楼2015-10-12 13:57
                  回复
                    上面有说到八卦,为了方便后面的学习,我们先来简单普及一下八卦的知识。


                    12楼2015-10-13 19:45
                    回复
                      先到这里吧,继续等人。


                      15楼2015-10-13 19:56
                      回复
                        我们来谈谈所谓阴阳。


                        17楼2015-10-15 19:13
                        回复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


                          18楼2015-10-15 19:13
                          回复
                            从语言学、音韵学角度考察,旧石器早期,猿人刚从猿进化到人类,发声器官还不发达,大脑控制发声器官的能力也很差,为了相互协同捕猎,需要语言。人类说的字由音节组成,中国话的字是单音节,说话时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发声母音的时候气流在口腔中要分别受到各种阻碍,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发音比较困难,因此可以推断,人类最初的语言没有声母。没有声母的音节就是零声母音节,所以,人类最初的语言可能是零声母音节。零声母音节中,发y音的时候,实际上是发yi音,舌位在前,运动舌尖比较容易。所以猿人开始说话是从发yi音开始。最初的语言可能只有“yì”、“yí”和“yī”。开始时是“yī”表示天,“yīyī”表示“地”;后来逐渐地用“yī”表示一切与天的性质相近的事物,用“yīyī”表示一切与地的性质相近的事物。逐渐地他们用“yī”和“yīyī”表达他们认知的一切事物,例如昼和夜、暑与寒、晴和雨、公与母、好与坏、是与非、我和他、虎与鹿,变与没变,来与去等等。“yī”就是后来的“一”,“yīyī”就是后来的“一一”或者“二”。一是奇数,二是偶数。很可能,这就是后来奇数代表阳,偶数代表阴的由来。阳表示一切与天性质相近的事物,阴表示一切与地相近的事物。很可能这就是阴阳的含义。
                            1966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猿人遗址发现了北京猿人头盖骨断片三块,其年代约在28.2万年以前。下图是复原的5号北京猿人头盖骨的照片。
                            5 号北京猿人头盖骨 左:1 右侧面观 2 左侧面观 右:1 顶面观 2 底面观
                            大脑中,人的运动语言区位于左侧额下面的下后方,通过对5号北京猿人头盖骨仔细观察分析,考古学家发现其脑模上语言区部位隆起, 这表明5号北京猿人会说话。(自“从我国一些旧石器文化资料看早期原始社会的发展”,一丁,《文物》第12期,
                            虽然5号北京猿人能够说话,但是,说的话可能非常简单,很可能就是yí”、“yì”和“yī”的组合序列,也可能大脑对发声器官的控制能力加强了,能够发开口呼韵母a和鼻韵尾-n和-ng,不过,仍然不能发声母的声音。可能在某个时候,猿人突然发现张口与闭口可以发出“yáng”和“yīn”的声音。“yáng”和“yīn”也都是零声母音节,非常容易发音,与“yí”、“yì”和“yī”的不同仅在于张口和合口,以及带点鼻音。与“yī”和“yīyī”相比,“yáng”和“yīn”更清晰,更容易分辨。有了“yáng”和“yīn”这二个字,语言的发展飞跃了一步。逐渐地,“yáng”代替了“yī”,“yīn”代替了“yīyī”,而“yī”留着仅仅表示数量或者序数,表示一个或者第一,以及作为表示变化的易。后来有了文字,由“yáng”有了“阳”,由“yīn”有了“阴”。
                            到了旧石器时代末期,新石器时代早期,到了三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时代,很可能语言已经发展成熟,人们可以随意交谈。随着语言的成熟,“阴”“阳”这两个字逐渐地从日常生活中淡出,而完全成为抽象概念,一直承传至今。
                            从实践角度考察,一般公认的还是“世界人文始祖”伏羲(莱布尼茨和传教士白晋给与的称谓)从自然中抽象出的概念。


                            19楼2015-10-15 19:14
                            回复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择吉术中的重要理论。关于阴阳观念的产生,有人认为最早是在夏朝就已形成,因为《易经》八卦中阴爻和阳爻出现在夏朝的占书《连山》中。
                              阴阳广泛包含着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以一本书为例,书本的封面是阳,背面是阴;书本的表面是阳,里面是阴;如果打开书本,暴露在阳光的内页是阳,翻到背面的封面又变成了阴。这就说明,阴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外界条件的转化而转化。所以《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阴气与阳气的合称,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这是风水学中人们听说最多的概念。
                              阴阳的位置是不断变化,周而复始的。我们所能看见的事物为阴内阳外(这就是聚合生成阳居于上的正物质),反之则为反物质(类似黑洞),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阴阳的规律和结构,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后死亡(消散),这就是阴阳的规律,而人体内阴阳失衡或阴阳所在的位置不对人就会生病。


                              20楼2015-10-15 19: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