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残疾人吧 关注:1,942贴子:12,265
  • 3回复贴,共1

办厂不为赚钱,主要为残疾人找出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新华社武汉新媒体专电(记者俞俭)湖北钟祥市张集镇60岁的余自洪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带领20多名残疾人创业办厂,人们称他“自强伯”“自强叔”。


1楼2015-11-04 09:17回复
    自强创业,员工大半是残疾人
      张集镇是香菇种植大镇,农民种香菇后丢弃的废塑料袋很多。2006年,余自洪办厂回收废塑料袋,将这些塑料袋清洗、打碎、加工成颗粒,成为PE管的主要原料。
      余自洪从小右脚残疾偏短,但从不拄拐棍,走路一瘸一踮。“我是残疾人,但不是废人,就像这些废弃塑料袋,可以加工变成高档原材料。”余自洪经常鼓励残疾兄弟姐妹“不自卑,要自强”。
      在他创办的厂里,共有40位工人,其中25位是残障人,有来自当地的,也有由残联介绍来自相邻县市的。同样的工种,只要残疾人能干就优先招录。
      张集镇刘畈村的向元翠夫妇都是残疾人,生活困难。“我双手小时候烧伤,到外面找不到工作,在这里上班离家近,有什么事还可以照应。”40岁的向元翠说,这个厂创办时,她就来工作,现在一年能挣四五万元,“自强伯”对我们很好。
      余自洪为残疾员工免费提供住宿、伙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还为他们过生日。在附近的村合作医疗站建立医疗点,凡是残疾员工凭残疾证就诊一律免费,费用由他结清,每年花费近万元。来自随州的残疾员工廖家虎前年一场病花了5000多元,都是公司报销。
      余自洪妻子陈胜明负责种菜、做饭,为残疾员工洗衣被。两个儿子也在厂里打工,开运输车。一家人和残疾员工同吃同住,创造了一个温暖的家。


    2楼2015-11-04 09:18
    回复
      “再大的打击,也不能把我打倒”
        一名残疾人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老板,要比常人经受更多的挫折和磨难。余自洪初中毕业后种了两年地,随后在村小学当过代课老师,在村卫生室打杂工、种草药,后来回家和妻子种香菇。他们辛勤劳作,香菇从2000筒发展到2万筒,收获颇丰。但没料想打击接踵而来。余自洪曾投资20万元加盟承包一个水库加固工程,没想到包工头卷款而逃。
        被迫寻找出路的余自洪,看上了大山里的药材宝库。余自洪贷款2000元起家,收购药材,还走村串户发动乡亲们采药。每年收购数千吨药材,销售额达数千万元,带动周边千余名乡亲致富。
        安徽亳州药材市场的一个药材商贩曾骗余自洪送去6车药材,却说没有钱,打了一张白条给他。再去催款时,商贩把他打了一顿,把条子撕碎。
        “被打的事瞒了家人两年,怕他们难受。”往事历历在目,余自洪紧抿着嘴,眼里已充满泪水。亲身经历让他懂得残疾人更需要尊重和关爱,“此后看到残疾人受欺负,我的心就像刀绞一样。”
        他说,他最喜欢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活再艰难,也没有过不去的坎。他没有被打倒,凭着坚韧意志和倔强劲儿,艰辛打拼,执着前行。


      3楼2015-11-04 09:18
      回复
        “我的梦想是带动更多残疾人上班”
          “办这个厂并不是要赚多少钱,主要考虑为残疾人找一条生活出路。”余自洪说。如今,要来厂里上班的残疾人越来越多,但生产规模满足不了要求。
          “只要保证有员工工资、水电费成本、老两口生活费,利润多少不管。”余自洪告诉记者,他的愿望就是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容纳更多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是最需要帮扶的一个群体,他们找工作太难了。”为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实现残疾人、甚至二级残疾人也能上班的目标,这两年,余自洪苦苦钻研,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如今已拥有4项实用新型专利,如废旧塑料清洗甩干一体机、塑料颗粒成型风干机、塑料颗粒粉碎机等。
          厂里所有机器设备的安装、维修、水电工,都是余自洪自己动手。他说,这样一年能节约几万元。
          余自洪说,都60岁了,要尽最大努力,让残疾兄弟姐妹过得更好!


        4楼2015-11-04 0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