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用一种“反特”类型剧的框架支撑了当代年代剧的历史感。“反特(务)”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谍战悬疑类型剧,反映了社会主义时期复杂的敌我斗争形势。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霓虹灯下的哨兵》《羊城暗哨》《秘密图纸》《黑三角》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反特类型作品。而《金水桥边》采用的也是反特故事的戏剧框架,一开始就是与国民党潜伏特务组织进行斗争,直到30年以后,经过两代人努力,终于捕获了最狡猾的潜伏特务头子。这一戏剧性结构,一方面的确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面临的敌我斗争历史,许多情节都是以1949年之后一系列真实发生的大案、要案为蓝本进行创作的;另一方面这些扑朔迷离的案情线索、险象环生的探案过程、生死一线的敌我较量,也都为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带来一种“强叙事”动力。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丝丝入扣,强化了作品的戏剧感染力。同时,这又不是一部简单的类型情节剧,故事中四合院里的四五个不同的家庭,构成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的不同阶层缩影,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呈现的是人们不同的境遇和命运;更重要的是,电视剧采用了30年的历史跨度,在不同的政治阶段中,敌我之间位置的改变,似乎也具有了某种历史反思性。反特剧的框架里,有了历史年代剧、家庭伦理剧、现实主义剧的融合,完成了一种类型融合的戏剧探索,而最终几代人在四合院的团圆,又象征性地表达了“人民警察是百姓家园最忠诚的护卫者”的主流价值观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