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50,689贴子:73,221,780

古代史上汉人王朝对外十大败仗,绝对的李菊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本帖不计入元清俩代的对外战争和中原王朝内部的征伐,绝不太监


IP属地:安徽1楼2016-07-13 11:59回复
    直接开更,别想抢二楼!


    IP属地:安徽3楼2016-07-13 12:01
    回复



      IP属地:安徽8楼2016-07-13 12:06
      收起回复
        宋军
        辽军


        IP属地:安徽9楼2016-07-13 12:11
        收起回复
          猜猜大宋占几个


          IP属地:安徽12楼2016-07-13 12:16
          收起回复
            好水川一战再次证明中原以步兵为主体的部队对游民民族骑兵的无可奈何


            IP属地:安徽16楼2016-07-13 12:38
            收起回复
              现在想起来高仙芝也是甚吊,带着俩万唐军和一万雇佣兵就干主动出击去别国腹地作战,面对数倍敌人能硬撑着几天顽强作战,最后带着残兵全身而退,真不愧是高丽棒子。


              唐帝国向东曾多次用兵,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对日的白江口之战,取得全胜,自此日本派出遣唐使,虚心学习唐文化。除了战争以外,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促进了文化的交流,造就了一个至今仍影响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的东亚文明圈,这个文明圈并没有随着安史之乱和唐朝的终结而结束。
              而向 西,高仙芝错误的民族政策以及国力的衰减,致使丝路贸易在时断时续中艰难维继,更重要的是丝路文化的主导权丧失了,中华文明自此在中亚地带无法形成像东南 亚那样持续深远的影响,而伊斯兰文化逐渐填补了这一真空,中亚许多国家至今仍受其影响。


              IP属地:安徽20楼2016-07-13 12:43
              收起回复
                有人看么,非转,楼主原创的,没人看的话完结撒花


                IP属地:安徽21楼2016-07-13 12:44
                收起回复
                  从第6名开始战争规模和影响后果明显上升一个档次


                  IP属地:安徽32楼2016-07-13 13:28
                  回复
                    先休息了,晚上在更


                    IP属地:安徽34楼2016-07-13 14:05
                    回复
                      明神机营
                      明五军营
                      明三千营


                      IP属地:安徽45楼2016-07-13 18:27
                      回复
                        下面更第四,最近事情也是多,好久没发内容这么多的帖了


                        IP属地:安徽48楼2016-07-13 21:05
                        回复
                          下面更第三,先给点提示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是说谁的?


                          IP属地:安徽64楼2016-07-15 10:59
                          收起回复
                            3 萨尔浒之战(太多,为防止吞贴,分成几部分,禁止插楼!另外楼主用心更,希望大家也能用心看)
                            “萨尔浒战后 边事益无人 明亡之征显矣”
                            交战双方:大明(右)vs后金(左)
                            参战兵力:明朝11万(号称47万),其中8.7万为明朝精锐边军,1万盟友女真叶赫部军(实际未参战),朝鲜军1.5万(战斗力基本为0)
                            后金总人数是每旗7500人×8旗=60000人,总体而言,明军兵力11万人,后金兵力6万人,但是李如梅的2万余人后来撤回,叶赫部军队撤回,朝鲜的1.3万人投降。明朝实际参战的兵力仅为6.5万-6.7万人。而从后金的角度讲,从未在一次战斗里使用过6旗以上的军队,但就总兵力而言,双方的比例近乎1:1。
                            双方统帅: 明朝:杨镐 后金: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半身像
                            战前准备:
                            明朝方面
                            杨镐的作战方针是:以赫图阿拉为目标,分进合击,四路会攻,一举围歼后金军。明朝兵力方面:
                            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发精骑约三万;延绥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四处,发兵共约两万五千人;
                            四川、广东、山东、陕西、北直隶、南直隶,发兵共约两万人;浙江发善战浙军步兵四千;永顺、保靖、石州各处土司兵,河东西土兵,数量各二三千不等,共约七千人;明军总数约八万六千人。与盟友海西女真叶赫部军一万人,朝鲜军一万三千人,总计十一万多人,号称四十七万。
                            具体部署是:杨镐坐镇沈阳指挥;总兵马林率1万5千人,出开原,经三岔儿堡(在今辽宁铁岭东南),入浑河上游地区,从北面进攻;总兵杜松率兵约3万人的主力部队担任主攻,由沈阳出抚顺关入苏子河谷,由西面进攻;总兵李如柏率兵2万5千人,由西南面进攻;总兵刘綎率兵1万余人,会合朝鲜军共2万余人,经宽甸沿董家江(今吉林浑江)北上,由南面进攻。另外,总兵祁秉忠,辽东将领张承基、柴国柱等部驻守辽阳,作为机动增援部队;总兵李光荣率兵一部驻广宁,保障后方交通。副总兵窦承武驻前屯监视蒙古各部;以管屯都司王绍勋总管运输粮草辎重。杨镐本人则坐镇沈阳,居中指挥。时杨镐奏上“擒奴赏格”经兵部尚书黄嘉善复奏,明神宗批准,颁示天下。赏格规定:擒斩努尔哈赤者赏银10000两,升都指挥使;擒斩其八大贝勒者赏银2000两,升指挥使;李永芳、佟养性等叛将,若能俘献努尔哈赤,可以免死。又诏令叶赫贝勒金台石、布扬古若能擒斩努尔哈赤,将给与建州敕书并封龙虎将军、散阶正二品。若擒斩其余努尔哈赤的十二亲属伯叔弟侄,及其中军、前锋、领兵大头目、亲信领兵中外用事小头目等,一律重赏并且封授世职。
                            原拟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出边进击,但因天降大雪,改为同月二十五日。同时,限令明军四路兵马于农历三月初二会攻赫图阿拉。
                            后金方面
                            努尔哈赤在攻破抚顺、清河之后,鉴于同明军交战路途遥远,需要在与明辽东都司交界处设一前进基地,以备牧马歇兵,于是在吉林崖(今辽宁抚顺市东)筑城屯兵,加强防御设施,派兵守卫,以扼制明军西来之路。
                            四路明军出动之前,作战企图即为后金侦知。努尔哈赤探知明军行动后,认为明军南北二路道路险阻,路途遥远,不能即至,宜先败其中路之兵,于是决定采取“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逐路击破的作战方针,将6万兵力集结于都城附近,准备迎战。


                            IP属地:安徽67楼2016-07-15 11:48
                            回复
                              战术: 明朝:“分进合击 会师赫图阿拉” 后金: “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明军的阵容实力分析:话说,万历自从决定讨伐努尔哈赤之后,差不多用了一年时间从全国各地征集军队,8.7万明军包括了汉人、蒙古、西南少数民族等等。从四路明军阵容看,大明所有战将都已出动。
                              南路为辽东总兵李如柏,其父亲李成梁是与戚继光并列的两大名将,对蒙古作战,号称几无败绩,其兄李如松在抗日援朝战争中威震日韩。李如柏率领的正是他们两位所留辽东边防老部队(朝鲜战争的老部队哦,明粉的最爱)及北京御林军京营部队合计2万,其下属将领诸如尤世功,张应昌,李克泰,戴先裕都系勇将。
                              东路则是号称晚明第一猛将的刘綎,黑虎将军刘铤是万历朝的武状元。大刀刘綎15岁即随父从军,冲锋陷阵,无论是在朝鲜战争,还是在平息西南少数民族暴动战争中,从未遇到过对手,一生经历大小千百战从无败绩。在冷兵器时代真正称为百人敌(别扯什么万人敌)的将领其实是非常罕见的,而像刘铤这样智勇双全的百人敌可谓不世出,在有明一代将领排名中刘铤可以稳居前五。其部下祖天定,徐九思,康应乾,姚国辅皆系宿将。所率四川、湖南、湖北、浙江、福建等南方官兵1万余人,会合朝鲜军朝鲜军13000人,部队合计2.3万人。其余不足论,真正强悍的是其中浙江兵4000人,明代军神戚继光亲手操练的军队,此时依然是大明最强军。
                              西路为山海关总兵杜松,《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松榆林人守陕西与胡骑大小百余战无不克捷,敌人畏之呼为杜太师而不名。杜松与蒙古交战大小百余战无一败绩,由一个普通士兵升至宁夏守备。蒙古人称杜松是杜太师,满洲人称他为杜疯子。杜松不但勇猛且为官清廉耿直有古名将之风。其下属将领赵梦麟,刘遇节,王宣,桂海龙,王浩等人也多猛人。杜松率领宣府、大同、山东、陕西官兵3万出战。
                              最后一路为开原总兵马林,其部队大多为明军辽东镇精锐“跳荡铁骑”(即火枪骑兵)。另有真定、保定、河北、山东等官兵2万。就将领名气而言,马林不如刘铤和杜松这两个超级大牌,但说起跳荡铁骑,那是无人不知,如果作为一个明粉不知道跳荡铁骑的,那只能说你不是一个合格的明粉。很多朋友把这个火枪骑兵都吹到天上去了,它在朝鲜战场上和日军骑铁之间的对抗被很多人津津乐道。
                              总体而言,无论从人数数量,将领素质,还是精锐程度上看,参加萨尔浒大战明军都远超朝鲜战场明军。甚至可以说为永乐大帝之后,明军最强出战阵容。明军统帅杨镐奏上“擒奴赏格”经明神宗批准,颁示天下。赏格规定:擒斩努尔哈赤者赏银10000两,升都指挥使;擒斩其八大贝勒者赏银2000两,升指挥使。若擒斩其余努尔哈赤的十二亲属伯叔弟侄,及其中军、前锋、领兵大头目、亲信领兵中外用事小头目等,一律重赏并且封授世职。


                              IP属地:安徽68楼2016-07-15 11: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