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卦为谁谋吧 关注:53贴子:4,467
  • 6回复贴,共1

【我是文盲?萝薛才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11-03 21:25回复
    【于七哥后,静了片刻,出言道】若以史为鉴,若数历朝历代,纵观数千年以来,德才之论,大抵是以德为首,以才为后。儿臣深以为然。
    【略一顿,念及东汉末年,曹孟德唯才是举,不论忠奸善恶,皆以权术相驭,是窃国之贼,亦是不世枭雄,答案尚在两可。对自己此言,不禁产生怀疑。不过也只一瞬,神态平静,继续解释道】
    毕竟天下治乱,系于用人,若无德行,将以才助恶,恶将更甚。德才兼备是上佳之选,可若才德只存其一,自然择有德之人,而非无德有才者。
    至于皇阿玛所举,吴起、范睢二人——【停了片刻,此时依稀窗外积雪压枝,不堪重负,咯吱一声响,继而簌簌声起,大抵枝断雪散。叹自己听得清楚,却也不过弹指一瞬,复又开口,一字一句说的慢,声压的沉】
    儿臣浅见,二人未必无德。何谓德?温公有言,正直中和之谓德。譬如吴起杀妻,是无德,然而吴起于沙场上,为国为家战不旋踵,带兵时,赏罚分明,又何尝不具有正直之德?一人有德无德,不能一概而论,更何况,吴起拓地千里,纵然私德有亏,却于国有大德、大功。
    【至于黄子澄,于私德一道,其人近乎完人,可看不清形势,自个儿不大推崇。只是其占了忠之一字,少有帝王不喜,便不在此多言,只略过,继续道】
    故而,若有人小节有亏,而身具不世之材,应于情势之下取舍利弊,再定用与不用,赏亦或者罚。
    【平素不好打腹稿,有话直说,话至此处,不由顿了片刻,理清思绪。复而又道】
    儿臣先前所言,仅针对有大材者。世间大材少有,故出现时需斟酌。而这世间更多的是普通人,若才德不一,自当取德弃才。


    3楼2016-11-03 21:25
    回复
      【正欲出列,却听七哥开口,直至尾句一句谦逊,欲诧异抬眼,克制一瞬,却又忍住了。此话放于其余兄弟身上,寻常。可落于七哥口中,当真叫人感慨,世事砥砺下,锋芒如他,此时棱角亦平,如静水流深。】
      【于七哥后,静了片刻,出言道】若以史为鉴,若数历朝历代,纵观数千年以来,德才之论,大抵是以德为首,以才为后。儿臣深以为然。
      【略一顿,念及东汉末年,曹孟德唯才是举,不论忠奸善恶,皆以权术相驭,是窃国之贼,亦是不世枭雄,答案尚在两可。对自己此言,不禁产生怀疑。不过也只一瞬,神态平静,继续解释道】
      毕竟天下治乱,系于用人,若无德行,将以才助恶,恶将更甚。德才兼备是上佳之选,可若才德只存其一,自然择有德之人,而非无德有才者。


      4楼2016-11-03 21:27
      回复
        至于皇阿玛所举,吴起、范睢二人——【停了片刻,此时依稀窗外积雪压枝,不堪重负,咯吱一声响,继而簌簌声起,大抵枝断雪散。叹自己听得清楚,却也不过弹指一瞬,复又开口,一字一句说的慢,声压的沉】
        儿臣浅见,二人未必无德。何谓德?温公有言,正直中和之谓德。譬如吴起杀妻,是无德,然而吴起于沙场上,为国为家战不旋踵,带兵时,赏罚分明,又何尝不具有正直之德?一人有德无德,不能一概而论,更何况,吴起拓地千里,纵然私德有亏,却于国有大德、大功。
        【至于黄子澄,于私德一道,其人近乎完人,可看不清形势,自个儿不大推崇。只是其占了忠之一字,少有帝王不喜,便不在此多言,只略过,继续道】
        故而,若有人小节有亏,而身具不世之材,应于情势之下取舍利弊,再定用与不用,赏亦或者罚。
        【平素不好打腹稿,有话直说,话至此处,不由顿了片刻,理清思绪。复而又道】
        儿臣先前所言,仅针对有大材者。世间大材少有,故出现时需斟酌。而这世间更多的是普通人,若才德不一,自当取德弃才。


        5楼2016-11-03 21:29
        回复
          至于皇阿玛所举,吴起、范睢二人——
          【停了片刻,此时依稀窗外积雪压枝,不堪重负,咯吱一声响,继而簌簌声起,大抵枝断雪散。叹自己听得清楚,却也不过弹指一瞬,复又开口,一字一句说的慢,声压的沉】
          儿臣浅见,二人未必无德。
          【此话说的大胆,与皇阿玛先前定言相违背,饶是自己,也不禁定了定神,尔后,才继续道】
          何谓德?温公有言,正直中和之谓德。譬如吴起杀妻,是无德,然而吴起于沙场上,为国为家战不旋踵,带兵时,赏罚分明,又何尝不具有正直之德?一人有德无德,不能一概而论,更何况,吴起拓地千里,纵然私德有亏,却于国有大德、大功。


          6楼2016-11-03 21:30
          收起回复

            【从前上书房读书,少不了让伴读帮自己抄书,一应背诵,当不上烂熟于心,只堪堪有印象罢了。此时讲学论道,书到用时,才知搜肠刮肚不得其解之难。】
            【大抵是地龙烧的热,自个儿额边已见了汗,不着痕迹一擦,眼皮儿稍微一个上抬,大概无人注意到自己,稍微抖擞肩膀,换了姿势,这就又归于坦然了。】
            【黄帝七十战而铭著於巾机,成汤十一征而义彰於誓诰。】
            【在心头默念一句,联系从前上书房所学经义,揣摩良久,兀自于一旁打起腹稿。一旁支起耳朵,听其他人作何解释,大抵说的七七八八,这才斟酌了半晌,开口,脑海中心如电转,可搁在口中,却又一字一句说的慢】
            若使天下归心,万世传颂。自然,首先来看,应该拥有天下,【话至此处,只作略略一笑,续道】当有攻城野战之强军劲旅,踏遍九州土;当有机谋绝顶的智者谋士,算尽天下事。
            此等强权,本就令人敬畏,值得铭记。
            可若要得到人心归顺——
            【此时,才进入了正题,双目昭昭,看向上首,看向周遭大臣、兄弟,道】这还不够。人心向背,历来不归属于强权,若要天下万民真心敬服,须行仁政,奉王道,方能得人心。
            黄帝征战蚩尤,只因蚩尤作恶,为害一方。此虽战,却是正义之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百姓苦蚩尤日久,岂有不感念黄帝仁德之理?
            【说到兴处,语速便比平日快些,此时,想到了黄帝本纪中内容,道】再说仁政,黄帝统一九州后,以德治国,反对奢靡,以德治国,并设“九德之臣”,以教化百姓。此等种种,如何不会被天下人所铭记?
            至于商汤,夏桀昏聩残暴,伐夏而代之,却不能简单用成王败寇概括。身为王者,有责于臣民,汤建商后,一改夏朝暴政,要求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宽以治民,这才信义昭彰于天下,美名流传万世。
            【顿了片刻,余光落在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上,琉璃世界一片白,无意悲春伤秋,只是想着瑞雪兆丰年,却又想着,别在哪处出了雪灾才好,让大家安生的过个年——也不过半刻,思绪须臾即归,继续道】
            儿臣以为,为铲奸除恶而战、即义战,虽然可解民一时水火,但若要其功被万代传颂,却远远不够。【眉峰一挑,续道】儿臣赞同先前七哥所言,
            若要让天下、让青史铭记感念,不仅要取而代之,更要实施仁政,奉行王道,心念百姓衣食所安,教化万民。此一举成,自当被万世铭记,自当有天下归心。
            【正如我朝,本生于马上,被中原地区所排斥,攻伐天下时,靠的不仅是八旗铁骑的刀锋,还要扯着镇压流寇李自成的大旗,招揽民心。更何况入主中原后,尊孔子,开恩科,倡导满汉一家。只是此话,此时此处不乏汉臣,到底不好出口,便藏于心底了。】


            7楼2016-11-05 22:31
            回复
              【将九思贤侄的秘密揭开,便再无留意,摆摆手,让久候在侧的兵丁将他押下去。一朝风雨后,昔日辉煌的陆府,不说断井颓垣,却也斯文扫地、一派支离。】
              【只是这场秋雨,还是不够。东厂的魏贤算一个,刑部的徐尚书算一个,加之科道言官中投机取巧、弃义背节者,统统不该留下,若要澄清社稷,还需将这些渣滓、一个个清理出去。至于陆卓,与他们不同,为人中正耿介,只是牵连到我与汪远中,可惜了。】
              【临离前,有所感念般、回望那亭上四字:功孚既济。微微一笑,说不清是讥嘲,亦或是敬佩——但都过去了。】
              【等到来年,三年一度的春闱又开,彼时朝廷将再次网罗英才,或者醉心学问、或有济世之才,又或者狼子野心、碌碌庸人。年复一年,朝堂上总会冒出一茬一茬的新人,故事不会少,只愿他们能胸怀济世救国之志,而非纠葛于乡愿、党争之中。】
              【弃车马,只带随从二三,闲步走在街道上。秋雨虽凉,街上不失繁华,人烟熙攘,叫卖声不绝于耳,是极舒服的烟火气息。步履不似年轻时轻快,却更坚定有力,从今日汪远辞官起,天下诸事、朝廷运作都在我手掌之中,深深吸一口雨后的空气——】
              【惟愿我朝社稷昌盛,万世海晏河清。】


              10楼2016-11-09 19: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