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写的教程后(3月份)就没有什么更新了。私下其实一直都有在琢磨练功的事情,2017年也快完了,想花一点时间说说。
先总结之前的一些内容(【教程】潜意识沟通教程20170303.pdf):
1)首先学会感觉到灵摆的重量重心,念力动的感觉。
2)然后运用念力动的感觉到自己身上,以引导出身体的自发动。这也是为什么我通常会先让新手从灵摆开始练起,其实灵摆反而比较容易感觉到。而有些人是自己已经学会了自发动所以可以跳过灵摆。
3)一旦学会引导出自发动以后,就试着用自发动来和潜意识作肢体语言上的沟通。
4)能够用身体和潜意识沟通的话,就改用大脑来沟通。这个步骤和教程有点不一样(先学会感觉潜意识的意识重心会比较难),在学会用身体沟通以后,接着就去尝试用大脑来和潜意识沟通的话,比较容易贯通之间的感觉。
5)学会用大脑来和潜意识沟通以后,最后就是学会感觉意识重心了。
就感觉来分别灵摆、自发功和睡功的共同点和差异:
1)灵摆的重心就是在灵摆的重量那里的感觉,一个以念力所推动到的重心感。
2)身体没有灵摆的那个重心感,但是身体有着念力动的感觉。一旦感觉到身体会有一种可以用念力动来驱使的感觉,身体就会出现自发动了。如果用言语(心理的对话就可以了)来驱使自发动的话,就能够通过身体来和潜意识沟通了。如果不用言语,只是单纯地去感觉身体的自发动的话,身体就会出现连续的自发动作,也就是所谓的自发功。这我觉得说成是“没有身体沟通的身体沟通”的练习更准确。
3)把身体沟通的感觉用大脑代替的话(只是纯粹用精神上的感觉作心理对话),就会成了精神沟通了。而这个精神沟通的感觉类似练习灵摆时的重心。而且,“没有精神沟通的精神沟通”的感觉,就是意识重心了,睡功时所意守的就是这个意识重心。
再说简明一点,自发功就是意守“没有身体沟通的身体沟通的感觉”(身体自发动),睡功则是意守“没有精神沟通的精神沟通”(意识重心)的感觉。
灵摆的重量重心跟精神沟通的意识重心类似,而灵摆的念力推动跟引导出自发动的感觉相似。我这样说就是为了让大家看明白灵摆、自发功和睡功之间互相对比的联系。
睡功的练习过程和体验:
时间很忙我几乎没怎么练自发功,睡功倒是每天练,睡前练,所以比较有感触。
在睡功时意守意识重心时,会有一直有杂念干扰。这时候,不要太过集中在意识重心上,不要刻意把杂念给去除掉。
意守意识重心的时候会分不出是自己的精神集中还是杂念,所以不用太过在意杂念与否。反而,在意守意识重心时,意识重心会慢慢出现类似梦境的意境感,把杂念掩盖过去。也可以说,意识重心所产生的梦境会把杂念的梦境给掩盖过去。
但的这个过程往往很难把握,不是不自觉睡着了就是感觉不到意识重心,在加上意识重心会动来动去,很难分辨自己是在意守杂念还是意守意识重心。不过能够肯定的是,意识重心所产生出来的梦境和杂念的梦境是有分别的。一旦进入到意识重心的梦境,就能够维持清明梦了,在梦里继续意守。
进入到梦里时,可以试着意守梦境。
经过几次的清醒的梦境经历后,就会发现意识重心演变成梦境以及杂念也会跟着变成梦境的共同点和差别。
主要是在于在意守意识重心的时不要太过集中精神把杂念给隔离了,这样,意识重心才会生成出梦境然后掩盖过杂念的梦境了。如果把杂念给隔离了,那意识重心将无法生成出梦境。
意识重心所产生的梦境在会在身体快要入睡的时候变成活跃,好像身体被梦境笼罩了的感觉,又好像身体要滑入了梦里一样。因此,在比较沉睡的状态下练习睡功会比较容易。有个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练到睡着醒来后再睡觉反复练习睡功。还可以在睡前设好闹钟吵醒自己反复练。
但很多时候在这个入梦的前后会有一种拉扯的感觉。身体会变得僵硬而且时不时突然剧烈扭动,会觉得自己的意识被卡在身体里无法入梦,有点像隔着一个屏蔽一样无法通过。
不过在经过几次这样的经历以后,梦里的持久度会有改进。只是按照这样的速度,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够入梦自如。
最后就是关于入梦后所需要意守的地方。就目前的经历总结,还是意守意识重心比较有效。杂念则不需要去理会也不可以去隔离。有一种可以对比的地方就是,由于睡功和自发功是相对的,有些人在练自发功出现气感以后去意守气感,那么以此类推睡功入梦以后所要意守的则是意识重心所产生出来的梦境。不过,自发功意守气感好像是会出偏的(属于发功的范畴,会消耗能量的),因此我并不懂是否练睡功时能够一直意守意识重心的梦境。(发功并不都是坏的,有时候反而需要借由发功来解决练功的问题。)以后有什么新的体验就在来总结吧。
关于打坐:
打坐是自发功和睡功的结合,但是后来我也发现了打坐也可以是自发功和睡功的结合的相反。
正确的维持无杂念的方式,是,不意守“没有身体沟通和沟通”和“没有精神沟通的精神沟通”,即,把自发动和意识重心的感觉双双去掉。把自发动和意识重心去掉后,一样也是会出现自发动的,但是是维持在“不想,不看,不听”的状态下的。
另外一点就是,意守无杂念的时候,无杂念里会产生出无限的念头。这个念头和杂念几乎没有分别,但是错误意守杂念的话,会不经意睡着的。只要意守正确(无自发动和意识重心之感),会发现无杂念的无限念头会持续下去,保持精神集中,继续打坐下去。总之,不要去理会也不要去隔离杂念,不是去意守无杂念的本身,而是“去掉”/“不意守”自发动和意识重心的感觉,以让无限的意识自然形成。
这其实并没有办法说清楚的。
有问题的话还是找我吧。
果冻
2017/12/29
先总结之前的一些内容(【教程】潜意识沟通教程20170303.pdf):
1)首先学会感觉到灵摆的重量重心,念力动的感觉。
2)然后运用念力动的感觉到自己身上,以引导出身体的自发动。这也是为什么我通常会先让新手从灵摆开始练起,其实灵摆反而比较容易感觉到。而有些人是自己已经学会了自发动所以可以跳过灵摆。
3)一旦学会引导出自发动以后,就试着用自发动来和潜意识作肢体语言上的沟通。
4)能够用身体和潜意识沟通的话,就改用大脑来沟通。这个步骤和教程有点不一样(先学会感觉潜意识的意识重心会比较难),在学会用身体沟通以后,接着就去尝试用大脑来和潜意识沟通的话,比较容易贯通之间的感觉。
5)学会用大脑来和潜意识沟通以后,最后就是学会感觉意识重心了。
就感觉来分别灵摆、自发功和睡功的共同点和差异:
1)灵摆的重心就是在灵摆的重量那里的感觉,一个以念力所推动到的重心感。
2)身体没有灵摆的那个重心感,但是身体有着念力动的感觉。一旦感觉到身体会有一种可以用念力动来驱使的感觉,身体就会出现自发动了。如果用言语(心理的对话就可以了)来驱使自发动的话,就能够通过身体来和潜意识沟通了。如果不用言语,只是单纯地去感觉身体的自发动的话,身体就会出现连续的自发动作,也就是所谓的自发功。这我觉得说成是“没有身体沟通的身体沟通”的练习更准确。
3)把身体沟通的感觉用大脑代替的话(只是纯粹用精神上的感觉作心理对话),就会成了精神沟通了。而这个精神沟通的感觉类似练习灵摆时的重心。而且,“没有精神沟通的精神沟通”的感觉,就是意识重心了,睡功时所意守的就是这个意识重心。
再说简明一点,自发功就是意守“没有身体沟通的身体沟通的感觉”(身体自发动),睡功则是意守“没有精神沟通的精神沟通”(意识重心)的感觉。
灵摆的重量重心跟精神沟通的意识重心类似,而灵摆的念力推动跟引导出自发动的感觉相似。我这样说就是为了让大家看明白灵摆、自发功和睡功之间互相对比的联系。
睡功的练习过程和体验:
时间很忙我几乎没怎么练自发功,睡功倒是每天练,睡前练,所以比较有感触。
在睡功时意守意识重心时,会有一直有杂念干扰。这时候,不要太过集中在意识重心上,不要刻意把杂念给去除掉。
意守意识重心的时候会分不出是自己的精神集中还是杂念,所以不用太过在意杂念与否。反而,在意守意识重心时,意识重心会慢慢出现类似梦境的意境感,把杂念掩盖过去。也可以说,意识重心所产生的梦境会把杂念的梦境给掩盖过去。
但的这个过程往往很难把握,不是不自觉睡着了就是感觉不到意识重心,在加上意识重心会动来动去,很难分辨自己是在意守杂念还是意守意识重心。不过能够肯定的是,意识重心所产生出来的梦境和杂念的梦境是有分别的。一旦进入到意识重心的梦境,就能够维持清明梦了,在梦里继续意守。
进入到梦里时,可以试着意守梦境。
经过几次的清醒的梦境经历后,就会发现意识重心演变成梦境以及杂念也会跟着变成梦境的共同点和差别。
主要是在于在意守意识重心的时不要太过集中精神把杂念给隔离了,这样,意识重心才会生成出梦境然后掩盖过杂念的梦境了。如果把杂念给隔离了,那意识重心将无法生成出梦境。
意识重心所产生的梦境在会在身体快要入睡的时候变成活跃,好像身体被梦境笼罩了的感觉,又好像身体要滑入了梦里一样。因此,在比较沉睡的状态下练习睡功会比较容易。有个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练到睡着醒来后再睡觉反复练习睡功。还可以在睡前设好闹钟吵醒自己反复练。
但很多时候在这个入梦的前后会有一种拉扯的感觉。身体会变得僵硬而且时不时突然剧烈扭动,会觉得自己的意识被卡在身体里无法入梦,有点像隔着一个屏蔽一样无法通过。
不过在经过几次这样的经历以后,梦里的持久度会有改进。只是按照这样的速度,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够入梦自如。
最后就是关于入梦后所需要意守的地方。就目前的经历总结,还是意守意识重心比较有效。杂念则不需要去理会也不可以去隔离。有一种可以对比的地方就是,由于睡功和自发功是相对的,有些人在练自发功出现气感以后去意守气感,那么以此类推睡功入梦以后所要意守的则是意识重心所产生出来的梦境。不过,自发功意守气感好像是会出偏的(属于发功的范畴,会消耗能量的),因此我并不懂是否练睡功时能够一直意守意识重心的梦境。(发功并不都是坏的,有时候反而需要借由发功来解决练功的问题。)以后有什么新的体验就在来总结吧。
关于打坐:
打坐是自发功和睡功的结合,但是后来我也发现了打坐也可以是自发功和睡功的结合的相反。
正确的维持无杂念的方式,是,不意守“没有身体沟通和沟通”和“没有精神沟通的精神沟通”,即,把自发动和意识重心的感觉双双去掉。把自发动和意识重心去掉后,一样也是会出现自发动的,但是是维持在“不想,不看,不听”的状态下的。
另外一点就是,意守无杂念的时候,无杂念里会产生出无限的念头。这个念头和杂念几乎没有分别,但是错误意守杂念的话,会不经意睡着的。只要意守正确(无自发动和意识重心之感),会发现无杂念的无限念头会持续下去,保持精神集中,继续打坐下去。总之,不要去理会也不要去隔离杂念,不是去意守无杂念的本身,而是“去掉”/“不意守”自发动和意识重心的感觉,以让无限的意识自然形成。
这其实并没有办法说清楚的。
有问题的话还是找我吧。
果冻
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