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设计如下:
全长255米,全宽34米,长宽比7.5:1,吃水9.6-11.2米,标准排水量46000吨,正常排水量53200吨,最大排水量56400吨。采用一个适度球鼻艏、以及一个大方尾,为高速平甲板船型,船首干舷高度9.5米,平均干舷高度6.5米。
火力布置如下:
采用3座三联装400毫米德标54倍口径SKC36Mod2主炮,每门炮重量128吨;炮弹重量1100千克,炮口初速750米每秒。该火炮在中远距离威力巨大,20公里处垂直穿深445毫米,水平穿深155毫米;25公里处水平穿深则达到了175毫米,30公里处水平穿深则为恐怖的210毫米。
采用4座三联装150毫米德标54倍口径SKC36副炮,用于驱赶驱逐舰;7座双联装105毫米德标60倍口径高平两用炮,用于防空;另有37毫米自动高射炮及20毫米高射炮若干。
火控方面,装备3台整体式雷达测距仪,用于主炮测距和射击指挥;4台HA测距仪,用于防空炮系统的射击指挥。
动力布置如下:
由于本级舰和毛奇级一样,追求正面对抗作战为主,破交作战为辅,所以续航力并未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倒是最大速度和加速度受到了非常的重视。因此,采用全蒸汽轮机的动力布置,并采用巡航涡轮。
装备1939年型的大型瓦格纳高温高压蒸汽锅炉9座,分为3组置于3个锅炉仓中,与两排轮机舱3台轮机交错布置,以提高抗损性能。每台轮机提供出力70000马力,总计功率210000马力,可驱动正常排水量53400吨的战列舰以33节的航速前进。巡航涡轮总功率48000马力,航速20节。续航力20节10000海里。
防护布置如下:
采用与毛奇级相同的防护模式,不过抵御标准由15寸提升至16寸。主装80+240毫米倾斜20度高度4.8米,其中水上3.6米水下1.2米,主水平装甲动力舱50+120毫米,弹药库50+140毫米,另有30毫米防崩落装甲,上装厚度80毫米倾斜角20度,高度2.4米。水下次装厚度240-120毫米高度2.4米,防雷装甲厚度120-30毫米高度7.4米。首尾装甲厚度100毫米,高度3.0米。首尾水平装甲厚度50-100毫米。
主炮塔正面装甲厚度450毫米倾斜45度,侧面厚度280毫米,顶部厚度220毫米,座圈厚度480-320毫米(甲板上)、380-280毫米(甲板下)。副炮炮塔装甲厚度150-50毫米。前司令塔装甲厚度450-220毫米,后司令塔装甲厚度150-80毫米。
据估计,战列舰侧舷防护在面对15.75寸主炮时等效于385毫米倾斜20度装甲,或是590毫米垂直装甲;水平防护动力舱等效预计等于193毫米,弹药库等效预计为221毫米。这大致与主炮正面的450毫米45度、顶盖的220毫米相等。
全长255米,全宽34米,长宽比7.5:1,吃水9.6-11.2米,标准排水量46000吨,正常排水量53200吨,最大排水量56400吨。采用一个适度球鼻艏、以及一个大方尾,为高速平甲板船型,船首干舷高度9.5米,平均干舷高度6.5米。
火力布置如下:
采用3座三联装400毫米德标54倍口径SKC36Mod2主炮,每门炮重量128吨;炮弹重量1100千克,炮口初速750米每秒。该火炮在中远距离威力巨大,20公里处垂直穿深445毫米,水平穿深155毫米;25公里处水平穿深则达到了175毫米,30公里处水平穿深则为恐怖的210毫米。
采用4座三联装150毫米德标54倍口径SKC36副炮,用于驱赶驱逐舰;7座双联装105毫米德标60倍口径高平两用炮,用于防空;另有37毫米自动高射炮及20毫米高射炮若干。
火控方面,装备3台整体式雷达测距仪,用于主炮测距和射击指挥;4台HA测距仪,用于防空炮系统的射击指挥。
动力布置如下:
由于本级舰和毛奇级一样,追求正面对抗作战为主,破交作战为辅,所以续航力并未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倒是最大速度和加速度受到了非常的重视。因此,采用全蒸汽轮机的动力布置,并采用巡航涡轮。
装备1939年型的大型瓦格纳高温高压蒸汽锅炉9座,分为3组置于3个锅炉仓中,与两排轮机舱3台轮机交错布置,以提高抗损性能。每台轮机提供出力70000马力,总计功率210000马力,可驱动正常排水量53400吨的战列舰以33节的航速前进。巡航涡轮总功率48000马力,航速20节。续航力20节10000海里。
防护布置如下:
采用与毛奇级相同的防护模式,不过抵御标准由15寸提升至16寸。主装80+240毫米倾斜20度高度4.8米,其中水上3.6米水下1.2米,主水平装甲动力舱50+120毫米,弹药库50+140毫米,另有30毫米防崩落装甲,上装厚度80毫米倾斜角20度,高度2.4米。水下次装厚度240-120毫米高度2.4米,防雷装甲厚度120-30毫米高度7.4米。首尾装甲厚度100毫米,高度3.0米。首尾水平装甲厚度50-100毫米。
主炮塔正面装甲厚度450毫米倾斜45度,侧面厚度280毫米,顶部厚度220毫米,座圈厚度480-320毫米(甲板上)、380-280毫米(甲板下)。副炮炮塔装甲厚度150-50毫米。前司令塔装甲厚度450-220毫米,后司令塔装甲厚度150-80毫米。
据估计,战列舰侧舷防护在面对15.75寸主炮时等效于385毫米倾斜20度装甲,或是590毫米垂直装甲;水平防护动力舱等效预计等于193毫米,弹药库等效预计为221毫米。这大致与主炮正面的450毫米45度、顶盖的220毫米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