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雅吧 关注:7,406贴子:170,349

《鹿族之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玄幻篇
写鹿族之前的一些事,在古时候,一个人靠打猎为生,有一下起了大雪,连续几个月都没有打到猎物,没有了食物来源,那人生命危在旦夕。一头拥有异能的神鹿救下了他。从此之后他的后代就叫鹿族。鹿族越来越壮大,为了有足够的领地和食物,部落战争频发。环境的恶劣,战争的残酷,使得鹿族人越来越少……
言情篇
中段写鹿族后裔一纳雅长大后守护金找角的一些事。纳雅出生了,在他的爷爷影响下,使她成为了一个善良、活拨的小女孩。由于族人越来越少,她不得不过的担负起守护金鹿角的责任……
科幻篇
后面写boss改邪归正后被幕后黑手所利用,再次激发出内心深处的仇恨,与此同时,boos的世界正面临能源危机,在幕后黑手的指使下,boos在次夺回金鹿角,维持能源。但是他己经老了,人终有一死,为了活下去,他将自己的大脑思维转化为数码侵入了数码世界(网络世界),几乎间接的统治了地球。那动画世界却即将面临末日。纳雅和她的朋友一起,穿越到现实世界,打败boss,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金鹿角。而幕后黑手却逃之夭夭,斗争还在进行……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8-07-13 20:47回复
     第一章 回忆往事
       父亲自小习练武艺,从爷爷那里学成了一身的好本事,胆大心细。上山去打猎经常能打回如野鸡、野兔、飞龙、狍子这些飞禽和走兽,从我五、六岁记事起,父亲就常常背着他那把猎弓,腰里挎着祖传的那把宝刀去山上打猎。
      和走兽,有时候还能打回野猪这样的大型动物,那时候山上的野兽数量很多,打猎经常会与豺、狼、虎、豹、熊这些猛兽遭遇,有一次在离领地五里远的山路上父亲遇上了一只孤狼,一般的孤狼多半是狼群里年老体衰的狼王,被后崛起的大公狼觊觎狼王宝座,经过一番争斗,被从狼王的位置斗败后驱逐出狼群的,或者是由于触犯了狼群中等级森严的尊卑制度比如私自与母狼交配而被狼王发现,在被群狼撕咬后从狼群里驱逐出来的。
      虽然孤狼已经失去壮年大公狼的气势和勇壮,但往往阴险老辣,经验老到,比一般的成年狼更难对付。看情形那只狼的一只左前腿断了,估计在山上实在没有能力捕获猎物了,否则也不会铤而走险来到相距人类居住陪落这么近的地方觅食。
      父亲与孤狼狭路相逢,孤狼想用新鲜的人血补充体力挽救自己的最后一线生机,我父亲想用杀狼后剥下的狼皮换取家里人生活的口粮,父亲背上背着一把猎弓,腰上插着一柄猎刀,一人一狼就在山道附近相互对峙着,彼此都在寻觅对方可能露出的的破绽,那只左脚断了的孤狼,可能是忌惮与部落太过靠近,想急于咬死对方,它迫不及待率先对我父亲发起了进攻,后退躬腰,前腿跳将起来,向我父亲直扑过来,我父亲猜到狼的这一扑只是虚招,所以身子一侧避让开来,随手把腰刀抽了出来。
      我父亲这把腰刀从爷爷那里世代家传,刀刃闪着寒光,刀锋锐利无比,刀身上沾染过不知多少动物的鲜血,当刀身上的冷光折射到孤狼眼睛上的时候,能察觉到狼的身体不由自主的抖了抖,一扑过后重新占稳了的狼又一次调整好自己的攻击方向,力求再击得手,绿色的狼眼里放射出怨毒仇恨的目光,从狼嘴里留下了一串串涎液,狼眼如电芒灼灼一般死盯着我父亲,狼这种动物既勇猛又机敏,善于群狼在一起协同配合捕猎,群狼相互配合善布狼阵,每匹狼都十分清楚在狩猎过程中自己承担的任务,整群狼对所要攻击的对象也会进行合理的力量布控并能够及时、灵活的调整进攻的方向,但在捕猎的行为上单打独斗却不是狼的强项,狼素有:“麻杆腿,豆腐腰,扫帚尾巴铁的脑”这样的称谓,狼头很硬,狼嘴很大,狼腰很软,狼腿很细。
      那头瘸狼小跑着奔向我的父亲,在距离我父亲二米远的距离前爪腾空向上跃起 ,狼嘴里喷着污浊的腐气咬向我父亲的脖颈,尖利的狼牙像一把钢钳一样带着冰冷的寒意咬将下来,我父亲下腰一挫,腰刀一转刀尖直刺狼口,狼在空中拧身变向我父亲的侧面扑来,我父亲的腰刀趁力道未用老之际斜向身侧划出了一条弧线直向狼腿撩去,瘸狼由于行动不便转身稍慢了一点,右侧前腿上被刀尖划过,一股狼顺着狼腿流了下来,狼落地身子一颤,浑身疼得直打哆嗦,狼眼中凶光更盛初始,它没有去舔一舔受伤的腿,稍稍退后了几步,蓄势再作扑击,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我父亲收腰刀,转手就把弓箭自肩上卸下握在手里,握紧弓身。
      瘸狼站稳身形以后再次发起更迅猛的进攻,我父亲身形未动,看准狼的扑击身形已老,不能再变招的瞬间,侧身急转至狼的身侧,箭如闪电一般射在了孤狼的狼腰上,只听到孤狼一声哀嚎,随即软软的躺倒在地上。
      我父亲拔出腰刀走到瘸狼身前,一挥腰刀就把狼喉割开,温热的狼血从狼的脖腔里喷涌而出,溅了我父亲一身一脸,狼仆地而亡。
      可是那双狼眼始终怒目圆睁,充满了不甘心和怨毒的表情,父亲拖着狼尾把狼尸拽回了山洞里,然后开始剔狼肉、扒狼皮、取狼牙、熬狼油。
      狼油是治疗烫伤的圣药,据说比獾子油还好用。父亲后来用这张狼皮做了一件狼皮大氅,即使在寒冬腊月里穿在身上也感到暖暖和和的,走在漫天风雪的野外,狼毛会随风猎猎飘起,穿着狼皮大氅的父亲走起路来显得英气逼人。
      我一直戴在脖子上的这三枚狼牙就是从这头孤狼口中取下的,那枚狼牙长有五厘米,牙尖就将近二厘米,在牙尖上能看到一道灰色的横纹,据父亲讲,那是狼在捕获猎物以后用来吸饮鲜血用的血槽。这枚狼牙一直在我脖子上戴了十几年,这是父亲留给我的这件很好的纪念品。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8-07-13 22:53
    回复
      @渡世的温柔º 更文喽!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8-07-13 22:54
      回复
        我写的是整个鹿族的起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7-13 23:35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8-07-14 10:32
          回复
            那张狼皮硝干后在白蜡杆上风吹了三天三夜才收起来,在呼啸的北风劲吹之下,满身的狼毛在风中猎猎飞扬,巨大的狼头傲然耸立,远看就像一头活狼一般。打到的猎物拿回来以后除了用来换取一些日常吃食以外,一般都会把剩余的动物皮毛硝干、熟好、鞣制后保存起来。
            我耳濡目染都是父亲打猎的故事和惊险,随着我慢慢长大,父亲也一点点把自己打猎的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我,跟在父亲身边上山打猎也一晃快十年的光景了,我的捕猎经验也一天天不断的长进和提高,也开始了我真正的猎人生涯。
            提起狗熊岭,那里经常有狗熊出没,所以被称之为狗熊岭。
            那可有着悠久绵远的历史,山岭绵延起伏,迤逦千里。方圆覆盖将近五百公里的广袤绵延的低山和森林地带。其位于一座雪山下,大多以松树为主。那座雪山曾经有人看到有一头白色的,头上有角的熊,所以被称之为白熊山。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8-07-14 15:03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8-07-14 15:28
              回复
                发源于白熊山的河流,河水自南而北地表密布次生林和原始森林,植被良好。水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河道弯曲,湍急处,河水哗哗流淌像澎湃的交响乐。平缓处,波平如镜,像一幅静止的油画。两岸悬崖峭壁不时显现,奇山怪石纷杂其间,美景扑面而来。河面宽处约百米,水深处近七米。水中多激流、险滩、巨石拦路,沾河流经之地遍布座座群山,森林茂盛。
                针叶树种有落叶松、红松、云杉、樟子松,阔叶树有白桦、黑桦、枫桦、榆树、杨树、柳树、水曲柳、椴树等。
                密林中,山林里有鹿、犴、狍子、野猪及飞龙、野鸡、黑琴鸡等野生动物和珍禽。上游一带,针叶树以落叶松、红松、云杉为多,森林中,还有许多珍贵药材,还有许多野生浆果和真菌,如都柿、山葡萄、猴头、蘑菇及木耳等。
                森林中上有乔木,中有灌木,下层为草本植物,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枯枝落叶,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也造就了沾河泥沙含量极少、河水异常清澈的特点。
                河流域有众多的飞禽走兽,不时见到成群的野鸭在河面上飞行,还可见到鹤、白鹤、白鹭等水鸟。运气好的时候,凑巧还会看到鹿、狍子来到河边饮水。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8-07-14 15:36
                回复

                  我们居住的靠山屯位于狗熊岭岭腹地,从我爷爷避祸到这里已经有将近七十年了。刚开始屯子里只有一两户人家,随着外面战乱、世道不太平,陆陆续续又有很多人背井离乡逃难来到这里,因为这里地处偏远孤僻的深山之中,外面的战乱很少能波及到这里。在那个时候反倒成了一方净土。
                    只不过因为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更多了些辛苦。
                    最后在我们住的靠山屯定居下来。随着外来人口的日渐增多,屯子的规模也渐渐扩大,常住的固定住户大约有二百多户,多个民族混居在一起。
                    有以织补衣服维持生计的针线行,有种地开荒的农民,有打猎为生的猎人、有常年在江、河、湖里打渔的渔家,有开铁匠铺的铁匠,打日常家具木器的木匠,还有鱼行、米行、肉铺、草药铺、等等。
                    在我们靠山屯西南方向大约十里地的距离有一个独立的山部落,他们世代居住在狗熊岭的深山密林之中,算起时间也有一百多年了,整个山部落大约有七、八十户人家,大部分都是猎户,平时大部分时间主要以上山打猎为生。
                    我们屯子后面不远的地方就紧贴着老林子的边缘,以连绵起伏缓慢爬升的山岭、草坡地势为主,所以整体山势并不显得非常陡峭,山上生长着大片粗大的红松林、柞树林,间杂着还有许多白杨、桦树、冷杉、椴树伴生在周围林地上,树林子周边也杂乱生长着成片的榛柴、山核桃、山梨树和山里红树。
                    在接天连枝的林子里,山葡萄藤和山花椒枝蔓紧紧的缠绕在周围大树的主干和枝条上,抛拗地攀缘着高大的树木树干,将自己的藤蔓奋力向上侵占着本来就很狭仄的空间。林木茂盛,树高草深。
                    参天的古木遮天蔽日,即使白天走在林子里,由于枝叶的遮挡,透过繁枝密叶的间隙挤进来的光线也变得很暗淡。我们家房子盖在偏靠屯子的东头,在距离密林子外二里远的地方盖了一座大院,里外五间正房,外加两间储存粮食、家中日常用具和兽皮、兽肉的仓房,算得上是靠山屯里的大院子了。
                    因为是最早搬到这里的老住户,所以屯里人对我们家都很尊敬和客气。 那个时候东北的气候非常寒冷,地里种的农作物生长缓慢,秋粮收成也低,再加上身处到处打仗的乱世,天灾、人祸频频,靠种地收获的粮食常常不很够用,能在山中经常打到各种大、小野兽的猎户特别受到山民的尊崇,兽肉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头里,有时候是能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屯里人都习惯尊称我父亲为萧猎头,我父亲那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单独进山打猎的次数也渐渐少了,养家的担子自然而然就落在了我的肩上,那时候家里的生活在屯子里还算可以,仓房里有存粮、有上山打猎一时吃不了,积攒下的不少风干兽肉,房梁上经常挂着一些已经硝干、熟皮、鞣制好的熊皮、虎皮、狼皮、猞猁皮、狍子皮。
                    就这样,我们一家人靠着父亲和我上山捕获的猎物换取日常的柴、米、油、盐,也能维持家里的日常生计,一家子过着还算踏实、富足的生活。
                     每年开春以后,屯子里的婆娘、孩子或挎篮子、或背着用椴树皮编的的背筐,去屯子边山坡上采摘各种山野菜,初春山上的野菜新鲜水灵,很多种山野菜都能吃,也能改善一下饭菜的口味,漫长冬天里饭天天吃的都是白菜、土豆、萝卜,一冬天都吃够够了。
                    五、六月份的时候,我闲着的时候也会去村后的小河里下鱼笼捕鱼,我用的鱼笼是用竹筐重新编的,先把竹子先劈成直径为七公分左右的竹片,然后锯成二尺左右的竹段,竹段底部保留着竹节,然后把竹段的一头从头向下劈到三分之二处,竹段底三分之一保留原样,将劈列好的竹段张开约四十公分左右,这样前部是入口,入口附近用软篾片编成能进不能出的笼口,鱼笼中部如鼓,为集鱼区,尾部呈封闭的圆锥形,为取鱼区。把竹段底的竹节钻孔打通,让流水可以流过,这种半封闭鱼笼适用在小溪、小河里捕鱼。通常可以在河道拐弯的地方设笼,用溪石在鱼笼两边筑成倒八字拦河小坝,把鱼顺流而下的水路堵上,张口朝向水流上方,当鱼儿从高处向下游时,由于受溪石的阻挡,只能从倒八字口处通过,鱼儿往往在流水推力下,直接被冲进鱼笼,由于入口处放置倒篾,鱼进入鱼笼后就无法逃脱。不用半天就能捕获十多斤的活鱼。
                    屯里也有喜欢弄鱼的人为图省事,往往就地取材用柳树的嫩枝条编织鱼笼,入口末尾编成交叉柳条一样可以防止鱼儿从鱼笼里逃走。早晨把鱼笼下好,晚上去取,运气好的话,鲶鱼、嘎牙子、柳根、林蛙、泥鳅、老头鱼都能收获不少。开春的鱼由于一冬天都潜伏在冰层下面,可摄取的食物也少,鱼肚子里通常都很干净,吃起来味道鲜美,没有太多的土腥味,也能时不时改善一下每天单调的饭菜口味。
                     山部落来的有两家渔民,常年靠捕鱼为生,其中一家叫萨尔泰的男孩和我相处的很好,他是最有名的捕鱼人。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8-07-15 20:20
                  回复
                    @永恒战士▫ 爱捕鱼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8-07-15 20:25
                    回复
                      深秋以后,是屯子里各家各户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候,每家都需要贮备好几缸大白菜、土豆、萝卜、腌菜以度过漫长的冬天,采下的蘑菇除了现吃以外,家家户户一般都会在房前屋后的墙上、木栅栏、篱笆架上挂着很多串成串儿、晒好的的蘑菇干,晒好的蘑菇干好保存,吃前用水多泡一会,还能吃出春天采摘时的清香鲜味,能一直吃到第二年的开春。
                      深秋时节,金黄色的桦树叶纷纷飘落,落叶松那橙黄色的针叶也扬扬洒洒地漫天飞舞,走在落满桦树叶和金黄色松针的小路上,像踩在一条绵长幽邃的彩色地毯上,绿色的草和金色的落叶铺满了山岗、小溪、沟壑,把大森林里依旧傲然挺拔的红松、冷杉映衬的格外翠绿,金黄色的落叶松和白桦林、翠绿的红松,把整个狗熊岭的秋日渲染的五彩纷呈,枫叶由秋初的老红逐渐变得鲜红,象片片朝霞一样飘落在山顶、山坡和山脚下。
                      这时落叶松的针叶也开始变得金黄,看上去是一片流光溢彩,犹如一道铺满天地间的金色黄绢,纷纷扬扬飘洒在九月的艳阳下。
                      在这里生活的时间长了,随处可见这样的美景,天天看着也不觉得稀罕,我们普通老百姓还在为每日的生计四处奔波,屯子里的乡亲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淡、踏实的生活。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8-07-18 23:00
                      回复
                         十月,狗熊岭的第一场雪像棉絮一样纷纷扬扬飘洒下来,肆虐的狂风在天地之间漫卷,枯枝、落叶、碎石、被大风卷胁着漫天飞舞,寒风如刀,吹得人面皮像被生揭下来那般疼痛,迎风而行,大烟泡一样的寒风吹得人眼皮都睁不开,一泼尿还没落到地上就已经被冻成了一段冰柱,往年冬天穿在身上暖和的狼皮大氅在这一年的冬天还不如平常年头的棉袄保暖,里面穿一件棉袄外面裹着狼皮大氅都快抗不住这个寒冬了,外面的气温骤降,漫天野地里都是白色的世界,远处的山,近处的林,家家户户的房脊、屋顶上都被厚厚的积雪压得严严实实,院门都被一米多深的厚雪封住了出路,天地之间无处不是一片冰雪覆盖的的世界。
                          这场雪下了五天五夜才停下来,大雪停了以后,屯里上了岁数的几个老人聚在一起嘀嘀咕咕,看这年景恐怕是灾年的预兆啊。这话在屯子里一经传开以后,一时间吓得屯里乡亲人心惶惶。
                          我们靠山屯坐落在白熊山脚下,这才刚一入冬,天气就冷的大异往常,室外让人感到一种冷冽刺骨的极度冰寒,屯里的家家户户没事都不敢随便出门,上外面走一趟,在村道上几乎看不到人影。大家就像约好了一样都躲在家里猫冬。
                          家里有余粮的心里还能踏实些,可是秋天收成不高、存粮不多的人家心里就没了底。大雪过后一个月,屯子里两个猎户领着两条猎狗,带够了几天的干粮想上山去打几只狍子、野兔,三天过去了踪迹皆无,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家里人都慌了神,央求屯里其它的猎户帮着上山去找人,经过大家合计,屯里集合了十个最勇敢、最有经验的猎户分成南、北两组带着猎狗群进山搜寻,北组由我带领,我们一行五人谨慎的沿着林带边缘搜索前进,经过一天的艰难跋涉之后,北边的林地里发现了两个人的零散骨架,和被咬死吞吃剩下的猎狗尸体,人身上的猎户装被撕咬的散落成一地碎片,在两个人的尸体周边还发现了三头被打死的狼的残肢断体。
                          对周边林地进行一番仔细搜索之后,在距离尸体五百米左右的一处山沟里,我们发现了两颗仅剩下丝丝缕缕头发的空洞人头,头颅上明显留有被大型猛兽噬咬过的齿痕。
                          大家只好把能收敛的骨殖装进敛尸袋里带回了屯里,交给了两位猎户的婆娘。失去儿子的老人,失去父亲的孩子,失去顶梁柱的婆娘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事实,一时间哭的是死去活来,几度晕厥至人事不省。
                          周围的街坊邻居也都陪着落泪,说些宽心的话安抚这两家人,屯里有名的风水先生小舌头为两名死去的猎户找了两处风水好的葬地,在停灵三天以后,小舌头和一众乡亲帮着里里外外忙活着出殡诸事,乡亲们一起出人出力把两个猎户下葬了。
                          这悲惨的一幕给本已压抑的年景增加了一层沉重、不详的阴影,而这仅仅只是噩梦的开始…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8-07-18 23:20
                        回复
                            猎户遇难的事情发生以后,屯里家家户户都开始紧张忙碌的加固自家的院墙高度,我们这个屯子因为地处莽莽狗熊岭的腹地,山上经常能发现野兽出没的踪迹,所以整个村落的院墙一般都在一丈左右高,在原来这个基础上各家各户又将院墙加高一米,并在墙头插上竹签。
                            在前后进出屯子的必经之路上做好让乡亲看得懂的标记,然后在其下挖好陷坑,陷坑上用薄木板遮盖,陷坑内放置活鸡,四周插上锋利的竹签、陷坑底部埋下大型兽夹。用山上运下来的土均匀铺撒在木板上,把陷阱上面的道路修复的和原来一样,土层上面再杂乱的放上一些枯败的枝叶和土块,等到所有的暗防手段都布置妥当,屯里的老老少少悬着的心总算才放下。
                             我们靠山屯一共有二十多名猎户,东、西、南、北村头各安排一家猎户准备一面铜锣,一旦发现有野兽进屯后马上向屯里乡亲和其它猎户敲锣示警,商量好了发现虎、豹、熊、狼分别用一、二、三、四声锣声示警,以方便随时调拨人手对进入到屯里的野兽进行围堵和捕杀。
                            在这几年上山打猎的日子里,我认识了山部落的一个青年,他叫萨尔泰,我们俩的脾气秉性相投,说话很谈得来,一来二去就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出身于猎户世家,他不但箭法准,而且胆大心细,死在他箭下的猛兽不计其数,连我都甘拜下风。尤其是他依靠族中前辈的指点和自己的悟性,练就了在距离二里左右能准确听出大多数猛兽所发出的不同吼声,这项能区分百兽声音的异能是山部落从立族以来在深林狩猎掌握的秘技,从山部落一代代流传下来,在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族猎手大会猎中,从整个部落的猎手里挑选出一名听觉最敏锐、血性最勇悍、头脑最灵活的猎户予以传授,在他这一辈,整个家族叔伯兄弟一共有五个男丁,都是个顶个彪悍勇猛的猎手,在三年前的部落会猎中,整个部落有将近五十名优秀的狩猎好手参予争夺这项秘技的传授机会,在新一代猎头评比中得到了族中资深狩猎前辈的一致认可,获得了学习这一秘技的殊荣,掌握这一秘技以后,他的捕猎技艺比以往更上层楼,成为部落猎户中的佼佼者。
                             在生活逐渐归于平静后的第十天清晨,当屯子里家家户户还沉浸在冬日猫冬的睡梦中,屯子南方骤然响起了四声锣响,这是猎户之间联络有狼侵入的紧急信号。
                            屯里的猎户立刻携带上各自的武器,牵着自家的猎狗火速赶往屯子南头,就看见住在屯南第二家的老孙头家门口已经围了一群乡亲,大家都在小声嘀嘀咕着,看上去都面带惊惧的神情。我们分开众人往里走,才瞧见老孙头此时就蹲在地上,身上还在兀自发抖,嘴唇哆嗦着重复着一句话:“活见鬼了,活见鬼了。”一众猎户急忙把老孙头扶进屋里,向他打听到底出了什么情况,过了一袋烟的功夫,老孙头好像才缓过神来,看向我们众人说:“我家羊圈里的二十羊都被咬死了。”这句话一说出口,屋里所有的人都不禁大吃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话是从一个正常的人嘴里说出来的,整个屯里圈羊的围墙和院墙的高度是完全一样的,一丈高度又加高一米,墙头还有铁刺和竹签密布,什么样的野兽能有这么好的跳跃能力跨过院墙进到院子里?难道是长了翅膀不成?
                            众人带着不相信的眼神进到羊圈,入目一看,二十只羊横七竖八的躺在圈里,地上的羊血都已经凝固了,每只羊的脖颈上都有咬痕。稍有经验的猎人一眼从牙痕上就能辨别出来这应该是狼进到圈里咬死了羊,支离破碎的羊骨架遍地都是。
                             我把羊圈内外仔细的检查了一遍,最后发现靠近围墙铁刺下面是整个圈里唯一和别处不同的地方,三只已经冻僵的死羊被一只摞一只的叠放在院墙内侧的墙下,每只羊的颈部都有被狼牙咬过的痕迹,羊血已经被吸干,但是几只死羊的身上却没有看到太多被撕咬的痕迹,在最上面那只羊身上明显看到留下了两只足印,那分明是一只体重将近五十公斤的大公狼踩踏过的足印。
                            经验丰富的猎人都会非常留意不同动物足迹的区别,这不仅能尽早确认跟踪猎物的种类,也能根据不同猎物的种类及时调整、改变捕猎的方法,这样的经验往往能在捕猎过程中掌握主动,对于猎人而言在狩猎过程中能够掌握主动权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给自己的性命多上了一道保险。
                            老虎的脚印通常都是梅花状,行走时脚爪会自然缩回,脚趾着地,前四趾印大小相当,后一趾印稍大些,整个足迹会呈现出梅花状分布的特征,这也是大多数猫科动物最明显的足印特征。
                            狼的脚印和猎狗的脚印很相似,区别就在于狼的脚掌由两边向里缩拢,而猎狗的脚趾一般都会在奔跑的过程中自然间隔分开,所以狼的脚印比大猎狗的脚印要长些,足印上要显得更秀气些,狼的脚掌和脚爪上一般都长着几个肉疙瘩,通常狼的身材一般要比猎狗壮硕,所以体重上一般都要比猎狗沉,所以在雪地上的印记一般都会更深陷些,狼脚的前后爪印之间的距离也要比猎狗的大些,而狗的脚趾因为是张开的,所以一般留下的脚印会浅些,看起来有些不着实地。
                             狐狸的脚印一般和小狗很相似,区别就在于狐狸会在跑动中把脚掌缩成一团,几个脚趾会并得很靠拢。
                            而驼鹿、马鹿、野猪都属于偶蹄类动物,它们走在雪地上会留下两个趾的蹄印,驼鹿体格最大,所以它留下的蹄印也最大,在地面上单个蹄印的长度能达到二十至二十五厘米,而且看上去前端足印钝圆,趾间隙缝也较窄。
                            马鹿的蹄印较小,长度大约能达到十三至十七厘米。野猪的脚印跟家猪的很像,典型的野猪足迹特征是前面是蹄印,后面是悬蹄,野猪在深雪里走,因为腿短,所以经常会趟出一道沟,野猪脚印的形状比较短圆,它的步子短,体重大而蹄印深,除两个大趾以外,后面还会留下两个很小的侧趾印,走在沟底,能看到它的足迹前趾深,因为在它行走的时候它以两足蹄的前趾为主要支撑点,如果能看到它同蹄的后趾间距大则说明它的猪蹄大,如同蹄的两后趾间距大,说明它是头大野猪,而且很可能是大孤猪,跟踪的时候要格外小心。
                            棕熊的足印看起来挺像人走过留下的痕迹,乍一看很像穿着毡靴的成年人走路留下的脚印,实际上熊的脚印要比人的脚印还大一些,步子的间隔距离却反而要短一点,它弧形排列的脚趾和清楚的爪印,也容易识别,此外,熊走路的时候,往往会脚尖朝里,后脚跟朝外,在所经过的地方留下“八”字形状的痕迹,熊掌留下的印迹长度一般能达到近三十厘米,宽近于十八厘米,黑熊脚掌前端有五爪,趾间靠近,爪印清晰,后足印后端渐细。
                            山里的狍子走山道干净利落,不细看还以为是老头、老太太拄了根拐棍经过,在觅食时它的蹄印才会显得杂乱无章,狍子奔跑“起纵”时四只蹄窝会收成一簇再放开。还有诸如獾子、貉子足掌不同,但迹形如铁链;野兔奔跑会留下三个点;野鸡的脚趾三股叉等等。
                            有的老猎手,还能通过足迹辨别出动物的雌雄,例如野鸡后趾长是雄性,后趾短是雌性。这些宝贵的经验是猎人在多少年打猎过程中一点点积攒下来的,也是用无数猎人的伤和命换来的,在关键时候能用来救命。确认是狼的足印后,我心里马上产生了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如果猜得不错,这是一头接进于人的智慧的狼,按照山里老人的话说,这是传说中的“狼精”下山了。
                            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这头留下巨大爪痕的巨狼应是这个狼群的狼王,当日狼群跨过高墙进入羊圈,我猜测大概是这样一幕场景:首先是那头狼王先双腿直立,前爪紧抓住院墙外面的墙体,指挥狼群里身强体壮的大公狼助跑加速后踩着它的肩膀,借助支撑越过高高的院墙跳进羊圈内,狼王凭借自己极好的弹跳力最后进入羊圈,群狼在羊圈之中将羊一只只锁喉咬死,喝足羊血吃饱羊肉后再故伎重演,依旧借助狼王的肩膀从羊圈里一只只再跳过院墙,最后狼王把几只事先留好的死羊拖拽到院墙下,狼王助跑后踩着叠罗汉一般的死羊身体跃出了高高的院墙,然后才率领吃饱喝足的群狼扬长而去。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24楼2018-07-20 00:38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26楼2018-07-20 13:26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27楼2018-07-20 13: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