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革命时期的爱情》王小波写的,个人认为有致敬《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可能,因为作者在书中提到主角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觉得他自己可以写一本《革命时期的爱情》。
在看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以为这本书一半是在讽刺那个莫名其妙的混乱的年代,另一半是在向读者传递一种观念:男人与男人依旧可以大胆的相爱,无关爱情的相爱,不是同-性-恋,他们仅仅觉得对方很可爱,所以去爱。
而看到后半部分,描写的重点开始转向主角和各种女人之间的爱情,当然也有个别算不上爱情,顶多一-夜-情。
从这开始我就有一些不太清楚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了。可能他仅仅只是想在书中给我们传递一些他的观念而已,但是我选择性的不接收了。笑。
文章是叙述式的描写,从这个女的聊到那个女的,最后所有女人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所以说作者有些意识流,也所以说这种作品有点难懂。
目前为止,我所感受到的就是,主角他被安排,从一出生开始。他童年时很天真,对未来充满希望,却总有大人企图破灭掉他这种希望,后来他长大,受了几次挫折,与并不光荣的失败,渐渐的丢失了所有的希望。他不满于这个世界,却没有办法抗议。在那个革命时期,大家似乎都把人当泥人,命当玩儿似的——总归,荒诞,盲目,不当真。
而他周围的那些女生,以各样方式接受了生活的支配。作者的态度其实挺明显的,有一个回想起过去失败的生活会呕吐的女生,是主角最喜欢的,私以为也是作者最喜欢的。
其实每当看这种作品的时候,都会挺感慨的。跟别的小说不同,这种作品作者会大量的与你传输他的观点,他的意识。而对读者而言,这种传输将会带来思维的碰撞,很刺激。
下面是随便乱扯——
王小波的文我看过几篇,简单概括就是散文写得很正经,小说一定涉及性爱。王小波的小说我总不是很能看懂,而他的描写方式有它很独特的风格,《黄金时代》算是还好,至于其他的比如《三十而立》《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叙事方式真的是特别强烈的个人风格,非常独特。所以我就算看这么久,还是会有些不太习惯,然后再加上他的描写都会偏意识流一些,所以我不太好把控作者意思,我总觉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色彩。
也就是说,很多东西,我不知道是作者的看法还是角色的看法。很多如果是作者的看法,我不认同作者,而如果是角色的看法,就会情有可原。而当我们琢磨不透的时候,判定全靠读者的二次创作。
我觉得王小波的书目前给我最大的感受,你是我觉得他最厉害的一点就是,文章里大量回忆与现实穿-插,各个时期的回忆也相互交叠,但却不乱。
在看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以为这本书一半是在讽刺那个莫名其妙的混乱的年代,另一半是在向读者传递一种观念:男人与男人依旧可以大胆的相爱,无关爱情的相爱,不是同-性-恋,他们仅仅觉得对方很可爱,所以去爱。
而看到后半部分,描写的重点开始转向主角和各种女人之间的爱情,当然也有个别算不上爱情,顶多一-夜-情。
从这开始我就有一些不太清楚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了。可能他仅仅只是想在书中给我们传递一些他的观念而已,但是我选择性的不接收了。笑。
文章是叙述式的描写,从这个女的聊到那个女的,最后所有女人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所以说作者有些意识流,也所以说这种作品有点难懂。
目前为止,我所感受到的就是,主角他被安排,从一出生开始。他童年时很天真,对未来充满希望,却总有大人企图破灭掉他这种希望,后来他长大,受了几次挫折,与并不光荣的失败,渐渐的丢失了所有的希望。他不满于这个世界,却没有办法抗议。在那个革命时期,大家似乎都把人当泥人,命当玩儿似的——总归,荒诞,盲目,不当真。
而他周围的那些女生,以各样方式接受了生活的支配。作者的态度其实挺明显的,有一个回想起过去失败的生活会呕吐的女生,是主角最喜欢的,私以为也是作者最喜欢的。
其实每当看这种作品的时候,都会挺感慨的。跟别的小说不同,这种作品作者会大量的与你传输他的观点,他的意识。而对读者而言,这种传输将会带来思维的碰撞,很刺激。
下面是随便乱扯——
王小波的文我看过几篇,简单概括就是散文写得很正经,小说一定涉及性爱。王小波的小说我总不是很能看懂,而他的描写方式有它很独特的风格,《黄金时代》算是还好,至于其他的比如《三十而立》《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叙事方式真的是特别强烈的个人风格,非常独特。所以我就算看这么久,还是会有些不太习惯,然后再加上他的描写都会偏意识流一些,所以我不太好把控作者意思,我总觉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色彩。
也就是说,很多东西,我不知道是作者的看法还是角色的看法。很多如果是作者的看法,我不认同作者,而如果是角色的看法,就会情有可原。而当我们琢磨不透的时候,判定全靠读者的二次创作。
我觉得王小波的书目前给我最大的感受,你是我觉得他最厉害的一点就是,文章里大量回忆与现实穿-插,各个时期的回忆也相互交叠,但却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