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吧 关注:6,364贴子:51,653

闲话失落的宗周文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即然是闲话,请君就不要当真,信也可,不信也无所谓。
我曾在某一个贴吧遇到过一个另类的人,嚷嚷着宗周就是羌戎,是来自西边的野蛮人,是殷商的奴隶和殉葬人种,总之,就是一群百无是处的蠢 笨人群。我很是恼怒,网络世界,可真的是什么样的人都有,我仍然努力平静地告诉他,宗周是一个有着非常发达文明的人群,谁知这家伙却更是得意了,又嚷嚷:你给出青铜器证据呀,你给得出我就相信!这时我才知道自己真的遇上一个SX了,我没再回复他,心里想:我又不是你爹,你信不信关我毛事,少在老 子面前撒娇!
实话说,作为文明的证物,宗周的青铜器的确稀少,也正因为稀少而珍贵,也正因为珍贵而珍藏,也正因为珍藏而不予示人。宗周也是我的始祖母的家园,我爱始祖母,爱始祖母的家园,但是,二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始祖母的家园已经遥远到虚无缥缈之间,带给我的是无限的萧瑟和凄惶。


1楼2018-08-13 15:59回复
    先暂时挂在这里,不忙着更新,我正在百度图书馆里看书,知道为什么要选择在网上看书吗?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干净、卫生,永远都用不着担心自己成为吸尘器。


    2楼2018-08-13 16:02
    回复
      继续更新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8-13 16:18
      收起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8-13 16:28
        回复
          九鼎砸死他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8-13 18:19
          回复
            谁说宗周青铜器少?
            还“失落的宗周文明”,
            这是不知道“海内三宝”和何尊等,
            国宝级青铜重器的存在吧?
            有空去博物馆看看,
            不能凭空想象啊
            还有拍卖的:
            被拍出2.1亿天价,西周重器国宝兮甲盘重归故土创奇迹
            正如王国维所说:此种重器,其足羽翼经史,更在毛公诸鼎之上。

            西周宣王五年?青铜兮甲盘 现高:11.7cm 直径:47cm
            万众瞩目的兮甲盘共有铭文一百三十三字,记载中央王朝西周倒数第二王周宣王的历史,是已知国内拍卖市场中字数最多、级别最高、分量最重的青铜器。兮甲盘以1.2亿人民币起拍,1.85亿元落槌,加佣金成交价为2.1275亿元,创造了古董艺术品在中国拍卖的纪录。
            文玩知识 | 拍卖出两亿的“兮甲盘”到底是啥?为什么会这么贵?
            西泠此次拍出的“兮甲盘”,高11.7厘米、直径47厘米。敞口浅腹,窄沿方唇,内底微向下凹,一对附耳高出盘口,两耳各有一对横梁与盘沿连接,圈足残缺。腹部饰窃曲纹,耳内外均饰重环纹,简洁朴实。兮甲盘的造型、纹饰简洁,其内底133字的长篇铭文,内容十分丰富,价值弥足珍贵。
            铭文反映了四点内容:一、兮甲跟随周王北伐匈奴获胜。较兮甲盘稍晚几年的另一件青铜盘“虢季子白盘”,同样记录北伐之事,是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二、兮甲治理南淮夷,维护了王朝东南边疆的稳定。三、兮甲监督贡赋,规范商贸,严明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臣,开启了西周中兴。四、南淮夷向周的进贡主要是丝织品,线路自黄淮到陕西,是早期的“丝绸之路”。


            IP属地:山西7楼2018-08-13 19:02
            收起回复
              老哥不是一直在研究殷商吗 咋又搞周了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8-08-15 13:16
              收起回复
                海盾侯墓是一次轰动全国的考古大发现,在这次发现中,我们有幸看到了真正意义的汉字传奇——隶书。隶书,可以这么说,是构成今天现代汉字的鼻祖,当然这样的认识会让很多的朋友质疑:那你将甲骨文放在什么位置?我的回答是:甲骨文只是构成隶书的其中一个文字体系。

                迄今二千多年了,做梦也不曾想到,汉隶竟然是如此的优雅,如诗如画、如歌如梦,而带给我们最沉重的思考,这份动人的美丽是如何演化而来?又是谁创造的?

                没有对比,就不知道什么是先进和落后,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史前人群都能创造文字,也不是所有创造文字的人群都能让自己的文字美丽起来,幸运的是,我们的华夏老祖宗做到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来自复旦的阳生老先生,他一直都在默默致力于甲骨文的破译,那时,他已经八十高齡了,他告诉了我甲骨文的发现地点,但我却一直不敢告诉他,甲骨文不是汉字的全部,因为还有一个齐家文字。学术研究最大的风险,就是切入点的错误,一错百错,永远也没有翻身的机会,金钱损失了,以后还可以再挣,如果是青春的丧失,那就是整个学术生涯的毁灭,最终化作无奈而又凄凉的轻烟。
                失落的宗周文明,也许是闲话,也许真的是历史真相,但我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资历去奢谈宗周文明,但我却知道汉字的演绎历史。
                自西汉出现隶书始,如果以王羲之的《黄庭经》为标志,则楷书出现于东晋时期,盛行于唐宋。在隶书过渡到楷书之间,尚有一个过渡书体,书法史家将其称为——魏书。
                我们今天媒体常用的宋体(印刷体),诞生于南宋,传闻为秦桧发明,自明清开始盛行,在有宋一朝,尚有徽宗皇帝发明的瘦金书,瘦金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突破了楷书的书法限制,成为了今天我们硬笔书法的祖源。
                秦始皇一统六国,颁布的法令中就有一条——书同文。书同文的核心,就是在秦朝通行小篆,那么,为什么会在短暂的数十年时间里,隶书突然屹立而起?
                我想,这其中的问题应该让有心的吧友们帮忙考虑了,我只是起个头,其实我也很茫然。


                9楼2018-08-15 15:49
                收起回复
                  我很希望我的观点,能帮到那些执着解读古汉字的朋友们,反正我是不会去做这些事的,因为我很小气,我也输不起,要让我将一生的愿望付诸到古汉字的研究方面,那还不如让我去跳楼得了,但还是衷心向那些为了破译古汉字付出终身心血的学者表达崇高的敬意。

                  马家窑文化遗址也是齐家遗址的组成部份,但我们辛勤的学者们采集得并不多,这些符号,朋友们不会感到陌生吧?我用红圈的这个图符,象不象今天汉字的偏旁——包耳?三千多年了,我们仍然在书写这个符号,但我们早已忘记了这个符号的原始意义,这算不算文化的失落?
                  在接下来的楼层里,我会继续闲话这份失落的美丽的宗周。


                  11楼2018-08-16 19:14
                  回复(5)
                    我一直都在想,该不该继续这样的话题?前年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郎竟然写出了缅甸简史,那其中沉淀下来的历史探索过程,让人为之动容,做为一个成年人,我自觉惭愧。
                    缅甸人来自那里?来自中国的青海,他们只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就是这一千多年的历史,却充满了血与火,他们打败了蒙元,打败了大明,打败了大清,他们几乎征服了泰国,他们还打败爪哇,他们还进入了印度,在整个南亚,没有人能挡住他们前进的步伐,他们最后只是输给了拥有现代文明的英国殖民者,我感兴趣的是,是谁给他们如此强大的力量?
                    谈论宗周,人们就很容易想起《周本纪》、《尚书》等等,似乎宗周的历史就由这几本古书包括完了。我曾经去百度了一次,网友提问:为什么周朝吧相对比明朝吧之类的人数怎么那么少?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一个网友:贴吧也就那样,有了争论才会有人,明吧和清吧经常**,所有一些同样讨厌鞑子的人就被莫名其妙的打上明粉的标签,加入到了明吧里。况且明朝的历史本身就存在许多争议,再加之诸多网文作者为其作势,明吧的人自然就多;而周朝由于史料缺稀,也就少许多争论,对周朝历史都没多少史料研究,对周朝吧感兴趣的人自然就少了很多。
                    我不知道这个网友的答复是否属实,但我知道的是,历史需要去发现、需要去探索,如果永远都沉浸在那有限的几个历史故事中,这不叫历史研究,叫做读书心得交流大会,与古龙吧、金庸吧没什么质的区别?


                    12楼2018-08-19 22:56
                    回复
                      如果我们将彩陶视作早期人类认识这个世界的窗口的话,那么,青铜时代的到来,毫无疑问就是我们人类探索这个世界的始点。作为汉族,我们是很幸运的,因为我们的祖先已替我们走完了最艰难、最危险而又最困苦的历程,而我们更幸运的是,我们同时拥有二大文明支柱,这就是殷商、宗周。
                      “周朝史料稀缺。”我很赞同前面网友对周史的判断,但是我还要加上一句:宗周的青铜器同样稀缺!至于为什么会稀缺?这留在以后有适当的机会再讨论,现在关注的是,商青铜器与周青铜器的区别,这种区别,标志的是早期华夏人群区域文化的区别。

                      这个鼎——成周鼎,称之为成王方鼎。再贴一幅较为清晰的复制鼎图片

                      为什么会称之为成周鼎或成王方鼎?是一些学者根据铭文译读而来,确定为周青铜鼎,但遗憾的是,这口鼎没有确切的出土地址,也没有相对准确的年限测定。

                      这是一位学者对该鼎的部份评价,我很赞同,但也有反对,不要轻率地将文物与历史传说等同,这很不严谨。
                      牛面纹,是殷商青铜器的一个普遍现像,反映出早期殷商人群对牛的尊重和热爱,牛为我们华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们漫长的华夏饮食文华中,牛肉从来就不曾成为我们的主要肉食品,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传承于我们的华夏文化与那些域外民族文化不同的地方——对牛永世不忘的感恩之情。
                      成周鼎或成王方鼎不是周青铜器,与宗周没有关系,因为宗周对牛的感情,又是另外一种表达方式,这就是商青铜器与周青铜器的一大区别。


                      13楼2018-08-22 21:11
                      回复
                        接着更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8-23 10:53
                        收起回复
                          在即将讨论宗周青铜器时,我又忍不住去百度了,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原来很早就有网友关注商、周青铜器的区别问题了,与浩瀚的互联网智慧相比,我们自己甚至连一粒沙都不如,这又是一种悲伤的失落。
                          在周朝吧里,我知道关注宗周青铜器的吧友至少有二位,其中的一位就是虎狼师妹。知道为什么叫你师妹吗?古语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今人曰:以史为师,明事理,辩是非,努力做一个聪明的人。国有国史,家有家史,地方有地方志,行业有行业史,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我曾经认识一位外科大夫,他有一本4F大小的笔记本,那里面记录了他所有的行医记录,那本笔记,就是他个人的行医史。我惊诧地看了他好久,看得他都开始害羞了,他问为什么盯着他,我告诉他:你已经不是一位外科郎中了!他只是淡淡一笑,这一笑就成为了他的告别。

                          我很喜欢这幅图片,醉酒的女孩就是那消失在烟雨中的宗周,我想告诉虎狼师妹,以后,我们都尽量不要上宗周青铜器的图片,也不去讨论宗周的青铜器,历史不会再现,宗周也不会再回来,让那份寂寞的美丽永远留在遥远的天边。


                          15楼2018-08-24 2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