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从军征·祖母沈济文参军前后(2)(有省略)
抗战胜利后,奶奶(沈济文)到精忠小学上学了。
精忠小学是辛亥GM元老黄元秀于1924年创办的,后来成为岳飞后裔祖传的一所民办平民小学。学校位于西湖西北角岳王庙斜对面(栖霞岭口),湖山春社故址,即现在的竹素园。
“为劳苦群众办学,不收学杂费”是精忠小学的原则,除了岳氏子弟,学校附近的玉泉、金沙港、孤山、栖霞岭等地穷人家孩子,都可以来读书。所以,学校虽然褊小简陋,却凝聚了岳家数代人的心力,圆了不少清贫子弟的求学梦。
据奶奶回忆,当年住在玉泉青石桥,每天要赶十几里路来这儿上学。因为阿太和岳家熟悉,所以奶奶不仅在这读书,有时还因阿太打工忙得照顾不到她,就寄宿在岳家一两天。奶奶说,岳家的生活很清苦,好一点的菜,也就是芹菜炒干丝了。岳家兄弟姐妹7人,系岳飞29代后人,哥哥岳邦麟30多岁,是校长;弟弟岳邦俊20多岁,兼教算术课,大家叫他小岳老师……记忆中,教师只有3位,除了岳邦俊老师,还有教国文的林老师,40岁左右,比较“凶”,有点怕他;还有一位教音乐的女老师,好像姓周,长得挺好看的。学校有一架脚踏风琴用于教学,就放在校长办公室旁边的琴房里,奶奶有空就去弹弹。
学校课程设置有十几门,但奶奶只记得语文、算术和音乐了。关于算术课,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小岳老师让奶奶上黑板示范做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大括号套着小括号,奶奶上去紧张,一下就蒙了。下面也无人敢上去了。虽是民办,又是免费,但规矩是很正式、很严格的。
奶奶在精忠小学读完高小。
1950年,精忠小学、尚德小学和景锋小学3所小学正式并入西湖区中心小学,也就是今天的西湖小学。从1924年至1950年,除去抗战停办8年,精忠小学开办约18年,先后共有约600名学生在此度过人生的最初求学阶段。奶奶也是其中一位。
2012年,适逢岳飞诞辰909周年,杭州西湖风景区岳庙管理处隆重举办大型纪念活动。用心良苦的活动组织者还通过《钱江晚报》刊登《精忠小学,寻找同桌的你》通讯,邀请健在的精忠小学校友参加。阔别六十多年,“白首同学会”相聚当年求学之地,老校友们非常激动。在36位校友中,最年轻的70岁,最年长的是岳飞第29代后人岳美珍,已是98高龄了。回忆当年读书时光,老校友们精神矍铄,兴奋激动,他们还凭记忆,画出了精忠小学位置格局草图。


这场意义特殊的同学聚会,身处江苏南通的奶奶事先并不知晓,也就没有参加。直到2017年岁末,在回忆精忠小学读书经历时,才看到了我们为她收集的这些宝贵的资料。奶奶目光柔和明亮,嘴角泛着笑意,轻轻地说:“真想再回去上学”。
尽管时间不长,也不起眼,但在精忠小学的上学经历,对奶奶以后的人生来说,影响还是深远的:不仅是精忠小学高小毕业的学历就是奶奶这一生的最高学校学历,在解放初也算是有文化的了;更重要的是,阿太在送女儿来的时候认为,精忠小学是所正规的学校,既然来这儿读书,就得起个正规的学名,于是,她郑重地将女儿戴爱珍改名为“沈济文”——阿太观念很传统,认为子女当随夫姓,继子叫沈济奎,女儿就叫沈济文,之所以选“文”,奶奶回忆说,是因为自己小时候生性活泼,阿太希望女儿“文”一点。从此,奶奶参军参加GM工作,用的都是“沈济文”这个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