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后记]
这段文字不算长,我基本上全文照贴(敏gan词略做处理)。从一个最基层小女兵的视角里,强烈地感受到建国初期那场战争硝烟的画面。食宿在闷罐车厢、炊事班连夜赶制烙饼干粮、树枝草叶伪装的部队和装备随处可见、高炮阵地远望就像一片片树林、摘下帽徽、改换胸章……最令人感痛的是,由于北朝的全线崩溃,刚从秋末的华东地区紧急北上的九兵团,无法从容完成准备工作,还是大檐帽、胶布鞋、薄棉衣……
我们关注的“廖有梁”三个字第一次出现在文中:辽东通化辑安,与朝鲜隔江相望。在这里,奶奶、吴鹰……还有更小的廖有梁(刚满十三岁)等团员,都是菜鸟级的新兵小兵,被留下补课训练,主要是在老同志的指导下练习防空……敌机来袭,要迎着敌机竖向卧倒,除了胸部,要贴紧地面;切不可横向,因为那会增加着弹面积……
还注意到一个名字:姚征人。作为“十八条好汉”中的2名女同志之一第一批入朝。我转贴过她写的回忆文章,这里再回顾一下这位老GM的经历。姚征人原名姚杰颖,1927年出生于上海。1942年她与另外两名女同学一起离家出走,到苏北《柳堡的故事》发生地参加了新四军。报名时,三个女孩不仅夸大了自己的年龄,还按照事先的约定,将名字分别改成征人、忍人和克人。此后一直战斗在部队文艺工作岗位上。1949年上海解放,她随所在的20军文工团进驻上海。排演《白毛女》,她扮演剧中王大娘。入朝后,任文工团创作组长。自编自导自演过剧本《愿望》,在朝人民军中巡回演出。1951年10月,时任20军文工团副团长的她,以其“炕头文艺家”的身份出席了政协第一次会议。其间请求领袖在《mao选》第一卷上签名,如今收藏界这本签名本十分珍贵。最新我搜到的资料提到姚征人已经去世,她生前发表过一些回忆文章和出版物。其中香港语丝出版社的《战火中的琴声》(我得到一本签名本),里面有我在吧发过贴子的《上海文艺兵在朝鲜前线》,对比后发现那个是缩写版。还有一本香港文匯出版社的《女文工团员日记》 ,还没看到里面的内容,不知有否有关廖有梁等的文字图片。
这段文字不算长,我基本上全文照贴(敏gan词略做处理)。从一个最基层小女兵的视角里,强烈地感受到建国初期那场战争硝烟的画面。食宿在闷罐车厢、炊事班连夜赶制烙饼干粮、树枝草叶伪装的部队和装备随处可见、高炮阵地远望就像一片片树林、摘下帽徽、改换胸章……最令人感痛的是,由于北朝的全线崩溃,刚从秋末的华东地区紧急北上的九兵团,无法从容完成准备工作,还是大檐帽、胶布鞋、薄棉衣……
我们关注的“廖有梁”三个字第一次出现在文中:辽东通化辑安,与朝鲜隔江相望。在这里,奶奶、吴鹰……还有更小的廖有梁(刚满十三岁)等团员,都是菜鸟级的新兵小兵,被留下补课训练,主要是在老同志的指导下练习防空……敌机来袭,要迎着敌机竖向卧倒,除了胸部,要贴紧地面;切不可横向,因为那会增加着弹面积……
还注意到一个名字:姚征人。作为“十八条好汉”中的2名女同志之一第一批入朝。我转贴过她写的回忆文章,这里再回顾一下这位老GM的经历。姚征人原名姚杰颖,1927年出生于上海。1942年她与另外两名女同学一起离家出走,到苏北《柳堡的故事》发生地参加了新四军。报名时,三个女孩不仅夸大了自己的年龄,还按照事先的约定,将名字分别改成征人、忍人和克人。此后一直战斗在部队文艺工作岗位上。1949年上海解放,她随所在的20军文工团进驻上海。排演《白毛女》,她扮演剧中王大娘。入朝后,任文工团创作组长。自编自导自演过剧本《愿望》,在朝人民军中巡回演出。1951年10月,时任20军文工团副团长的她,以其“炕头文艺家”的身份出席了政协第一次会议。其间请求领袖在《mao选》第一卷上签名,如今收藏界这本签名本十分珍贵。最新我搜到的资料提到姚征人已经去世,她生前发表过一些回忆文章和出版物。其中香港语丝出版社的《战火中的琴声》(我得到一本签名本),里面有我在吧发过贴子的《上海文艺兵在朝鲜前线》,对比后发现那个是缩写版。还有一本香港文匯出版社的《女文工团员日记》 ,还没看到里面的内容,不知有否有关廖有梁等的文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