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心禅吧 关注:7,626贴子:113,091

“我空”与“法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佛法中有“人无我”与“法无我”的说法,即“我空”与“法空”的说法。“我空”是第一转法,佛祖说小乘法门,诸如阿含经等,就是阐明“我空”之理。“人无我”的概念是:一切有情与众生,都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即所谓的自我或灵魂,这就是“人无我”。但我对“我空”的理解不是这样,我认为众生认为的“我”应当指众生生的念头,就象笛卡尔所说的那样“我思故我在”,众生的心有各种各样的念头,所以众生认为有“我”的存在。然而佛不这么认为,佛认为众生的念头是虚妄的,既然众生的心念是虚妄不实,那么众生认为的“我”就是虚妄不实的,所以佛说“人无我”。这是理论上来阐述“人无我”,而在实践上以阿罗汉的“灭尽定”来实证“人无我”,阿罗汉的“灭尽定”是没有任何心念的,如果有心念的存在,就不叫“灭尽定”了,这就是“心行处灭”,心若有行,道的境界就不成立。
“法空”是第二转法。由于小乘佛教只依据四阿含经,所以小乘佛教只认为有“我空”而不认为有“法空”,这也是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主要区别之一。佛主要在《大般若经》宣扬“法空”理论,比如《金刚经》中时时说“所谓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就是阐述“法空”理论。“法无我”的概念是:一切客观事物都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即所谓的自性或绝对的真实,这就是“法无我”。大乘佛法的基础理论“缘起性空”就是阐明了宇宙万有的真相,一切都是因缘聚散而生的现象,并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的存在。这就是在理论上来阐述“法无我”,而在实践上以“不住相生心”来实证“法无我”,正因为一切法并没有实体,是虚幻的存在,那么才可以做到“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心中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样的实践就是大乘菩萨行了。
 



1楼2009-07-15 15:06回复
    说的真好啊,好深奥,赞叹


    3楼2009-08-15 09:48
    回复
      啊 随喜赞叹 阿弥陀佛啊 茅塞顿开


      4楼2009-08-16 00:07
      回复
        • 121.232.22.*
        阿弥陀佛


        6楼2009-08-23 12:53
        回复
          • 116.199.105.*
          譬喻,都云“我空”与“法空” ,何来生文与论。
          一者是就讲就犯也。
          一者是“我空”与“法空”,根本非“我空”与“法空”,故论之,也平常。
          闲人闲情觅闲趣也,以不生是非于心为准。


          7楼2009-08-23 13:40
          回复
            如果念头没有了,就叫"我空",似乎外道的"无想定"就可以做到.


            IP属地:四川8楼2009-08-23 22:57
            回复
              我说错了,应当是,前七识活动止息才叫"我空".


              9楼2009-09-18 15:53
              回复
                外道的无想定只是第4禅天的其中一天,离我空境界还差得远,但对大多数外道来说已经是最高果位,因为他们的智慧只能达到这里,再向上修他们也达不到,而且他们认为这就是涅磐.修行到能够止息第7识我执时才叫达到我空.


                10楼2009-09-18 16:04
                回复
                  得确我空与法空时是没有语言与文字的,那种状态就是不能用语言文字描诉的诸法实相.我在这里只是想用文字语言来描诉我空与法空,而实证我空与法空则太难了,因为这是佛的境界.


                  11楼2009-09-18 16:13
                  回复
                    外道好象是能证得人无我的境界,但不能证得法无我,这是慈诚罗珠堪布开示过的!
                      仅证得人无我并不能解脱!
                      《佛教和外道的差别》:“外道虽然讲了一些空性,但他们讲不出缘起性空的空性,他讲的空性就是一些很粗大的空性,不是显空无别的空性。比如说,有些外道也说,现在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见的那些东西是如幻如梦的。但是他们讲的大部分的空性都是单空,它不承认现象,不是龙树菩萨他们所讲的单空和无著菩萨他们所讲的明空无别的空性。他们的空性就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比如人的头上没有角之类的空性,佛教并不认为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空性。外道所讲的空性就是这么简单。
                      这是正规的外道,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住世时那些外道的见解。后来伊丨斯兰教侵入印度,那烂陀寺和木扎莫西拉(戒香寺)等佛教最重要的基地被毁坏,有些佛教的教证、理证逐渐被一些外道吸收利用,所以现在的外道经典里也掺杂了很多佛教的东西。但无论如何,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外道能够抉择人无我以上的空性。”


                    12楼2009-09-18 17:39
                    回复
                      • 118.114.123.*
                      仅证得人无我并不能解脱! 
                      -------------------------
                      那么是不是说证得传统意义上的阿罗汉果位并没有解脱?
                      世尊教导的南传解脱道实际上不能解脱?


                      13楼2009-09-18 23:07
                      回复
                        • 110.184.2.*
                        在小乘的声闻四果中,修行者因为根器与因缘的不同,证悟的果位有: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不是上面师兄所说的“阿罗汉果位有四果”。 
                        就小乘分别。断生死之因,犹余生死之苦果,谓之有余涅盘。断生死之因,同时使其当果毕竟不生,谓之无余涅盘。现无余涅盘之相,在命终之时。盖无余涅盘者,灰身灭智,一有情都灭也。这就是说,阿罗汉证得罗汉果位时,就进入有余涅盘,当最后“灰身灭智”而入灭时,就进入无余涅盘。
                        阿罗汉断除所有的烦恼,无需再修学,所做已办,故称为“无学”。在经典中又说阿罗汉不受后有,既是他再也不需要来这世间受果报了,也就没有再次入世的“因”。 那么说“阿罗汉和辟支佛的涅盘境界入了世就没了,转了入世,也就没了”,就有待商榷了。


                        15楼2009-09-19 11:52
                        回复
                          的确有一种可能通俗些的说法把须陀洹果称作初果阿罗汉,余类推!
                          所做已办不受后有,这是佛陀在小乘佛经中的不了义说,关于这个问题<妙法莲华经>中有详尽的开示,阿罗汉所得境界只是化城,并未真正解脱!


                          16楼2009-09-19 12:21
                          回复
                            • 118.114.122.*
                            这是佛陀在小乘佛经中的不了义说,阿罗汉所得境界只是化城,并未真正解脱! 
                            --------------------------------
                            南传巴利三藏并没有这样的说法,不被南传佛教所接受。
                            用大乘经典去讨论南传果位,值得商榷。


                            17楼2009-09-19 13: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