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室吧 关注:4贴子:66
  • 6回复贴,共1
我们知道生物能够根据外界刺激的种类和大小进行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
这种反应具有明确的进化论意义上目的性:维持生物基因的延续。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假设存在一种推动力,
驱使生物个体做出这种带有目的性的反应行为,我们将该推动力定义为驱力。
而从生物演化的角度看,驱力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它是生物种群维持自身延续的基本条件。


IP属地:浙江1楼2019-05-16 00:40回复
    我们对自然选择机制进行逆向逻辑推导,可得出以下几种驱力是必然存在的,
    否则生物就无法延续下去,它们包括:
    第一,生存驱力,生物要维持自身的存在就必须能够对食物、水、宜居地等能够保障自身生存的事物进行识别和做出反应。
    第二,安全驱力,生物要维持自身的存在就必须能够对天敌、灾害、疼痛等会威胁到自身安全的事物进行识别和做出反应。
    第三,性驱力,在一个双性生殖的生物族群里的大部分个体应既能够吸引异性,也能够被异性所吸引。否则这个族群就无法延续下去。
    第四,幼驱力,如果生物个体生下幼崽后就直接将其杀死或当成食物吃掉,那么该物种将不会存在,因此生物应能够识别自己的幼崽。毕竟对于成年老虎来说,幼年老虎的肉和兔子肉一样鲜嫩可口,但很明显即使是从来没有见过幼崽的老虎,也先天地具有养育和保护幼崽的倾向。


    IP属地:浙江2楼2019-05-16 00:4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我们可以将驱力假想为,基因在与自然界的博弈中所采用的策略。
      其中,生存驱力和安全驱力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生物个体的存在,属于防守型策略。
      而性驱力和幼驱力是基因纯粹为了维持自身延续所采取的策略,与生物个体无关。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还可能存在第三种驱力,即扩张驱力。
      这种驱力驱使生物扩张自身生存空间,
      从而提高基因自身和整个族群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可能性,
      属于进攻型策略。


      IP属地:浙江3楼2019-05-16 00:40
      回复
        驱力具有大小属性,
        驱力越大生物的反应强度也越大,
        同一时刻生物体内会有多种驱力存在,
        这些驱力所推动的反应可能相互冲突,
        最后的反应结果取决于各个驱力的强度。


        IP属地:浙江4楼2019-05-16 00:41
        回复
          价值的定义
          在给出主观价值的定义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主体的概念。
          主体即“我”,
          广义上指具有能动性的生物个体的自我,
          这里将其缩小为一般意义上的生理正常的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
          主体以外的事物都被称为客体。
          主体是客体的存在前提。
          主体的驱力在客体上的反映便是价值。
          两者是对同一事物的两种表述方式。
          其关系类似于物理学中重力和重量的关系。
          而驱力所推动的行为也可表述为主体获取客体的价值的过程。
          价值是客体的属性,
          因此价值的存在也以主体为前提,
          更加切确地说主体是客体的价值的评定者。


          IP属地:浙江5楼2019-05-16 00:41
          回复
            价值的分类
            因此与主体的驱力相对应,客体价值可分为
            生存价值、安全价值、性价值、幼价值、扩张价值。
            这五类价值是先天存在的,我们又称其为生物价值。
            而客体的价值还应包括精神价值,
            精神价值是生物个体与生物群体之间矛盾的产物。
            生存价值
            满足主体生存需求的客体具有生存价值。
            具有生存价值的客体如食物、水、舒适的环境等。
            安全价值
            满足主体对安全的需求的客体具有安全价值。
            围栏、城墙等客体的安全价值为正值,
            而野兽、侵略者、火灾等客体的安全价值为负值。
            性价值
            如果生物个体被某个异性所吸引,
            那么该异性对于该个体而言就有性价值。
            性驱力会驱使个体去追求有性价值的异性,
            直到和异性完成交配。
            幼价值
            幼价值会随着幼体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
            相对弱小的幼体和相对优秀的幼体具有较高的幼价值。
            扩张价值
            具有扩张价值的事物包括两种,
            一种是未知的事物,另一种是不属于个体的已知事物。
            因此我们将扩张价值也对应地分为未知价值、竞争价值。
            人类的探险、科研、极限运动等都是对于未知价值的探索。
            生活中的攀比现象、商人的逐利行为、官场的争权夺利等属于对竞争价值的索取。
            我们知道生存价值、安全价值对应于防守型驱力,
            当主体满足了生存、安全要求之后,驱力就会消失,
            生存价值和安全价值也就跟着消失了。
            例如当人类吃饱后,所有的食物价值都会降低。
            而扩张价值对应于进攻型驱力,
            理论上主体对于扩张价值的索取欲望是无穷无尽的。
            如赌徒效应(竞争价值)和科学家对于未知的探索欲(未知价值)。
            精神价值
            人类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接触和联系频率,
            要远远高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由于人类文明诞生距今不过数万年,
            基因并没有进化出专门处理这种关系的驱力,
            相反个体对生存资源和异性的需求往往会触及族群中其他个体的利益。
            这个矛盾就导致了法律、道德、爱情、友情、宗教、
            忠诚、诚实、勇敢、公正等精神事物的出现,
            精神事物不存在于自然界,它们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
            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利己性,
            并且需要个体付出一定的代价,以保证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利益,
            或者有利于维持群体内部关系的稳定性。
            精神事物是意识的产物,由学习得到,最后内化在前意识之中。
            精神事物具有精神价值。
            精神价值量取决于社会给予的反馈(赞誉和关注度),
            而在未获得社会反馈之前,主体根据自身所付出的代价来测量精神价值量。
            主体对于生存价值、安全价值、性价值、幼价值、扩张价值的追寻
            都是由内在驱力所驱使,
            但精神价值没有对应的驱力,
            它是其它驱力和抽象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人类试图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后天产物。
            精神价值的出现,造就了现代社会中人类极其复杂的情感,
            如:荣誉感、虚无感、压抑感、混乱感、罪恶感、羞耻感等等,
            也让人类拥有了动物所没有的精神上的痛苦和愉悦。


            IP属地:浙江6楼2019-05-16 00:42
            回复
              价值的大小
              我们知道对于同一食物,其价值的大小和身体的饥饿程度有关,
              我们将此时价值的决定因素定义为主体的需求指数,这是主观量。
              当需求指数固定时,我们将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改变,
              那么该食物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将此时价值的决定因素定义为客体的特征值,这是客观量。
              因此,价值的大小由主体的需求指数和客体的特征值所共同决定。
              其计算公式如下:
              价值的大小(=驱力强度) ∝ 特征值 × 需求指数
              但是,价值虽然由主体和客体共同决定,
              但是其最终是作为客体的属性表现出来的。
              因为主体并不知道自己看世界的方式受到自身需求指数的影响,
              主体以为受到影响世界才是理所当然的世界。


              IP属地:浙江7楼2019-05-16 00: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