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25,157贴子:3,430,425
  • 3回复贴,共1

架空设计——IV型装甲炮“袖珍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V型装甲炮”是IV型坦克的替代品,由克虏伯公司研发,时间上与III型坦克同步,但一开始就定位为无炮塔“装甲支援炮”,而不是“支援坦克”。无炮塔设计能使战车在相同重量下获得远超传统坦克的火力和装甲,但二战史上所有主流自行火炮都是由坦克底盘改装而来,虽然攻防有所提升,但性能仍大受限制,远未发挥出全部潜能。研发定位上的专业性使“IV型装甲炮”性能远超由坦克底盘改装的自行火炮,从而代替所有史实III突、IV突、IV歼等自行火炮,早期成为装甲师的攻坚和反坦克利器,后期成为重型坦克的得力助手,伴随德军打满二战全场,并像MG42一样成为德军的象征之一。因其外形与象式歼击炮有些相似,因此也有“袖珍象”的外号。“IV型装甲炮”有两个主要分支,分别是安装75mm加农炮的“IV型歼击炮”和安装150mm步兵炮的“IV型突击炮”,前者是盟军苏军的坦克杀手,后者则是盟军苏军的工事克星。
设计思路
1、采用无炮塔布局,通过全新设计使尺寸最矮化。
2、战斗室后置,使重心后移,让炮室前装甲和火炮都位于车体中部,以便安装重炮和重甲。
3、动力室前置,在动力室和战斗室之间用轻装甲和防火墙隔开,使动力室成为额外的防护。
4、在动力室上部,也即是战斗室前方设置两个大行李箱,在低机动作战时可填入1-2吨沙土,作为战斗室上部额外的防护。使其正面可抵御任何二战反坦克火力,能伴随重型坦克作战。
5、为避免行李箱阻断视线,驾驶采用车顶潜望镜。
6、为增加反步兵能力,设置火炮同轴机枪,同时在车顶设置遥控机枪,并载有大量弹药。
7、为提高载弹量,确保作战空间舒适,坚持使用垂直装甲。
8、车长使用可旋转的潜望镜观测,不设车长指挥塔,节省重量和成本。
9、采用高效可靠的扭杆悬挂,因车重较轻不使用交错负重轮
尺寸(单位为mm)
总长7200 车体总长5800 装甲车体长5400
总宽3200 战斗室宽2700 装甲车体宽2000
总高2240 炮塔顶高2000 战斗室高1600 动力室高1050
履带宽500
离地间隙400
重量
战斗全重25吨(后期型)
所有装甲和车体结构11.25吨(占45%车重
动力
发动机 迈巴赫 HL120 300马力
最高速度45千米/小时
油箱2个,总容量700升,越野行程200千米,公路行程400千米
武器
主炮仰角30度,俯角7.5度,左摆幅10度,右摆幅10度。
IV型歼击炮为KwK42/L70 75mm炮1门,备弹93发(早期型KwK40/L48 75mm炮1门,备弹116发)
IV型突击炮为150mm步兵炮1门,备弹45发
MG34机枪2挺,备弹6000发(20箱)
装甲
炮盾 200mm(早期型135mm)
炮室正面 150mm(早期型100mm)
炮室侧面 50mm(早期型40mm)
炮室后部 30mm
炮室顶部 20-30mm(早期型20mm)
车体首上 30mm(82.5度倾斜,早期型20mm)
车体首下 100mm(早期型60mm)
车体侧面 30mm
车体顶部 20mm
车体底部 10mm
内部隔壁 10m
成员4人
驾驶员
炮手(兼同轴机枪手)
车长(兼无线电员)
填装手(兼车顶遥控机枪手)


IP属地:云南1楼2020-02-01 17:10回复

    好歹也得有个图有个尺寸再下结论。
    1、火炮最大俯角如图所示。
    2、驾驶员座位+前部空间有1050mm,除此以外,在驾驶员腿部位置前的10mm装甲上可以局部开口。
    3、车长座位高于驾驶员座位,要考虑可360度旋转,所以前后都留有一定空间。
    4、火炮右摆10度如图所示,那个座位宽度是400mm,和人的肩宽差不多,不大容易碰到。而且只有在大仰角压制射击又同时右摆10度时机枪才会挨肩,否则机枪是在驾驶员脑袋的高度。
    5、图上的炮弹画了99发,只标注93发,是因为有6发炮弹要替换为8箱木仓弹。另有12箱木仓弹在标注着木仓弹箱的战斗室后部正中位置,加起来一共是20箱。当然,有可能还要携带一些我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实际载弹量可能会减小。
    综上,将火炮大幅向右移动而牺牲载弹量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最多右移50mm,又或者取消并列机枪,什么也不动也勉强够用。这个战斗室空间,比追猎者之流已经好太多了。


    IP属地:云南23楼2020-02-01 22:48
    收起回复

      优化了一点:
      为防止最大俯角时顶部干扰,将战斗室高度提高了50mm,但前装甲高度不变,靠将30mm厚的顶装甲倾角从5度提高到7.5度实现,这样装甲只需增加96kg,原来的装甲重量数据还有几百公斤冗余,总指标可以不变。这样一来可以提供500mm的火炮后退距离。
      另外,原初设计时炮室前装甲厚度为200mm,后改为150mm,火炮还可以前移50mm,加起来一共550mm。坦克炮的后座距离为300-600mm,这里留了550mm,应该足够了。
      另外,取消了并列机枪,驾驶员空间已很宽裕,不用移动火炮。如果移动,会对填装手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驾驶潜望镜随战斗室一起升高,进一步减弱了驾驶盲区。


      IP属地:云南28楼2020-02-02 11:20
      回复


        最终图是这个样子:
        尺寸数据调整为:(单位为mm)
        总长7250 车体总长5800 装甲车体长5400
        总宽3200 战斗室宽2700 装甲车体宽2000
        总高2290 炮塔顶高2050 战斗室高1650 动力室高1050
        75mm备弹增加至99发
        MG34机枪只保留1挺,备弹减少至3600发(12箱)
        其它无变化。


        IP属地:云南29楼2020-02-02 14: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