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群人被缚在一个山洞里,洞中生着一把火。人们通过火光看到了洞外事物的影子,于是就误认为事物的影子便是事物的本来面目。直到某一天,有一个人挣脱绳索走出了山洞,看到外面的世界。于是他又折回来告诉那些可怜的同伴说洞里的影子是虚假的,外面才是真实的世界。但是没有人相信他——这些可怜人因为缺乏走出洞穴的自由和勇气,从而无法认识真正的世界。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才是真实的世界,理念是共相、是最普遍的东西。对于人来说,要想认识理念,就得学会运用自己的理智、思维。思维之于哲学就如显微镜之于生物学一样,是最基本的工具。只有懂得运用思维,才能进行哲学思考。从柏拉图开始,大部分哲学家都认为只有通过思维,我们才能够超越经验的束缚,透过现象去发现世界的本质内核,认识到有一个形而上的本体世界存在着。就像通过显微镜我们才能看见细胞一样,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引领我们走出洞穴。
但是,从历史来看,思维把哲学引入谬误的歧途丝毫不比经验少,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用三段论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宇宙的起源、灵魂的不灭等问题。这些问题没法在生活中得到检验,孰是孰非,难以分辨,最后全都流入清谈。哲学史上充斥着太多这类问题,因此在20世纪初开始流行一种“分析哲学”理论,试图对哲学的内容进行一次“清理”,证明所谓的“本体世界”只是旧思维方式的弊端而已。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说:
“这本书将为思维划定一条界线,或者不如说不是为思维,而是为思维的表达划定一条界线。”
但是,从历史来看,思维把哲学引入谬误的歧途丝毫不比经验少,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用三段论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宇宙的起源、灵魂的不灭等问题。这些问题没法在生活中得到检验,孰是孰非,难以分辨,最后全都流入清谈。哲学史上充斥着太多这类问题,因此在20世纪初开始流行一种“分析哲学”理论,试图对哲学的内容进行一次“清理”,证明所谓的“本体世界”只是旧思维方式的弊端而已。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说:
“这本书将为思维划定一条界线,或者不如说不是为思维,而是为思维的表达划定一条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