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可能对胡编本的孙权之死存在疑问,这涉及一个被讨论过很多的问题:陆逊改名之谜。
历史记载是陆逊本名议,字伯言,后改名逊。这里有两个疑点:第一,古人讲究名字相应,“议”和“言”的联系无需赘述,一看便知。但陆逊只改名而无改字记载,即改名为陆逊后仍以“伯言”为字,这显然不合常理。第二,《三国志》中收录的两篇魏国战时文件中,皆称“陆议”,而无“陆逊”之称。这证明至少当时人还不知道有改名这回事,而极有可能是后世史官的追记。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事实是,由于孙权在夷陵之战中冒进而被向宠击杀,吴国战后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孙权之前屡次因为战场上身先士卒和射虎事件,被左右劝告应当谨慎,但仍然没改掉轻身躁进这个毛病,导致去世得不太体面
。当然这件事肯定不能被史官如实记录,但陆逊作为吴军主帅,是吴国当时的一号实权人物,在吴国王储空缺的状态下,取得了高层默认,被赐姓孙,并暂摄吴主之位。这虽然是权宜之计,并且有效防止了吴国在战后立即分崩离析,但是无论如何不符合传统君臣之义。
所以史官在记载这事的时候,必须有所讳饰,而以“改名”的方式暗示。第一,“逊”字中有一“孙”字,影射陆议曾被赐姓孙。第二,中国古代史官奉《春秋》为圭臬,讲究一字寓褒贬。“逊”字通常作谦、退解,但有一特殊用法,即用于正统君王退位,如我们熟悉的“清帝逊位”。说陆议改名为“逊”,实际隐含着对其得位不正的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