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llus吧 关注:141贴子:2,401

二梵辩证法——大梵的不一致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2-21 17:51回复
    dd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2-21 18:34
    收起回复
      淋听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2-21 18:35
      收起回复
        婆罗门教认为有两种境界:下梵境界与上梵境界。前者是相对的,是有相的,是经验的,是此岸世界的。而后者是绝对的,是无相的,是超验的,是彼岸世界的。乔荼波陀譬喻说,个我好比瓶里的虚空,最高的我好比瓶外无限的大虚空,当瓶被击破时,最高我和个我就融合为一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2-21 19:07
        回复
          我本人并不认同基督教,但我认为基督教的教义有个非常激进的地方。那就是“去宣传福音”。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个世界的很多宗教宣扬的是行善。但是,当你创造了“善”的概念,你也就创造了“恶”的概念。它们就像莫比乌斯环一样,处于一种辩证。如果上帝不给人一个选择恶的道路,那么人从何走向一个善的道路呢?因此,基督教不仅仅是宣传善的宗教,更是讨论自由的宗教(不然也善的概念也就消除了),他确实是在宣传福音啊!尽管中世纪的那些修士,违背了基督教的这一宗旨,但“撒旦”的存在也为基督教打通了新的通往上帝的通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2-21 19:27
          回复
            回到最初的讨论里来。我们发现,话语之所以有人听信,并不是因为有权力得以使人听信,而是因为它是“真理”。因为有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话语,也就建构出了“现实”的概念,从而权力得以实现。请永远不要忘记齐泽克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所教给我们的:“意识形态不是一个社会意识,而是一个社会存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2-21 19:43
            回复
              在拉康那里,压抑物并不先于压抑而存在,象征正是通过产生一个象征外的东西(实在)而建构了其自身,因而“实在”是比“无”还空虚的东西。意识形态幻想机制通过掩盖“实在”而造成了我们所在的世界的伪一致性。“一”背后总是存在一个“非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2-21 19:54
              回复
                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这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所探讨的。在《梨俱吠陀》中,我找到了一段论述,它充分的回答了这问题。
                “我祈求这最后的祭物,作为使者,他要把这告诉众人:“古老的law的神圣性在哪里?现在又是谁来发扬它呢?”天地啊,请指出这是我的悲哀。
                三界诸天国的神灵啊,请你们告诉我,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我悠久的呼唤在哪里呢?天地啊,请指出这是我的悲哀。
                你对law的坚定支持是什么?什么是法王的观察之眼?我们如何在崇高的阿利耶门(友爱)的道路上超越恶人?天地啊,请指出这是我的悲哀。
                ……
                这首新创作的赞美诗是真实的,众神啊,要被传扬。这洪水的流动是法则,真理是太阳延伸的光芒。天地啊,请指出这是我的悲哀。
                ……
                法王瓦鲁塔那作了神圣的祈祷——向找到道路的人祈祷。他在心里显露出自己的想法。让崇高重新建起。天地啊,请指出这是我的悲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2-21 20:03
                回复
                  瓦鲁塔那认为重建崇高很重要,但只有当他祈祷以后,重要性才能被说明,所以,是行动创造了这一切。正如庞杰(Ponge)在一篇精彩的文章中讲的,“人是人的未来”。人在以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原则展开活动。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如否的话,那么理性认识只能是主观自生的东西。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就是要明白理论离不开实践。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2-21 21:42
                  回复
                    黑格尔把绝对知识作为哲学的开端,这并不是说有个无前提的知识。绝对知识的合理性在于,它把每一次矛盾都作为相同的条件接受下来。绝对知识正是哲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2-21 21:51
                    收起回复
                      梵是什么呢?如果你这么追问的话,那么你就是想把梵划分为什么。因此奥义书哲人们选定了一种新的背景和新的解读方法,即通过否定的认识方式来认识梵。 “不是这个,不是那个”。 “这个不灭者不粗、不细、不短、不长、不红、不湿、非影、非暗、非风、非空、无粘着、无味、无嗅、无眼、无耳、无语、无意、无光、无气、无口、无量、无内、无外。” ——《大森林奥义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2-21 22:00
                      回复
                        在二梵论的肯定表述那里,上梵无规定性,不可言说,不可思辨。而下梵则反之。在一真一假中,圆融同一。上梵通过幻术产生了幻象,从而构成了经验世界。幻术与幻象皆非实有,终将消亡。佛教也认可了这一点,由此诞生了因缘说。偈曰:“彼法从缘生,彼法从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12-21 22:24
                        回复
                          在佛教那里,这一切都是空的。这并不是说物不存在,而是说这个“存在”是暂时的,意识必然回归到超感性的世界。这个存在被称为“假”。假不离空,空不绝假。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2-21 22:42
                          回复
                            商羯罗继承了佛教的观点后,提出了“无差别不二论”。下梵终将在“幻”的支配下走向消亡,并回归到超验世界中,这就是“幻归”。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12-21 22:53
                            回复
                              在黑格尔看来:“扬弃在语言中有双重的意义,它既意味着保存、保持,也意味着停止、终结。”现在,是对二梵论扬弃的时候了,我们需要的是新的二梵辩证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12-21 23: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