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印象吧 关注:3,925贴子:536,012
  • 12回复贴,共1

宋代祭祀孟子时中的古乐器介绍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代祭祀中的古乐器介绍
大嵇
擦奏弦鸣乐器。我国古代最早的拉早乐器之一。即“嵇琴”,亦称“奚琴”,现代二胡的前身(因晋朝竹林七贤嵇康善用,故名“大嵇”)。音区较低,形体略大故称,由宋代宫廷音乐家李照设计制成。
《宋史·乐志一》:李照“因自造苇龠、清管、箫管、清笛、雅笛、大笙、大竽、宫琴、宫瑟、大阮、大嵇凡十一种,求备雅器。”


1楼2014-12-24 19:01回复
    大阮[dà ruǎn]
    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年)创制,当时称琵琶。阮(古琵琶)— —因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奏此器而得名。


    2楼2014-12-24 19:02
    回复
      鞞鼓
      鞞(pí)鼓,又名鼙(pí)鼓。《说文》:“鼙,骑鼓也”。大小不一,大者与鼗鼓为一类;其小者形似团扇,有握柄。
      鞞鼓起源于汉族民间,很早就传入宫廷,作为官乐,始于汉、兴于宋、盛于明。汉章帝曾亲自创作五篇《鞞鼓曲》。曹植《鼙舞歌》:“乐人舞鼙鼓,百官雷林赞若惊。金元时期称朔鼙为鞞,《金史·志第十一》:“植建鼓、鞞鼓、应鼓于四隅,建鼓在中,鞞鼓在左,应鼓在右。”


      3楼2014-12-24 19:04
      回复
        柷[zhù]
        柷是古代汉族打击乐器,方形,以木棒击奏,用于宫廷雅乐,表示乐曲开始。是中国汉代乐器,曾流通于全国各大城市。柷,相传是夏启所作,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传世清代柷,通高约50、每边长65厘米。柷属古代八音乐器分类法的木之属。


        4楼2014-12-24 19:05
        回复
          敔[yǔ]
          敔是古代汉族的一种打击乐器,常在乐队中使用。形如伏虎,以竹条刮奏,用于历代宫廷雅乐。在雅乐结束时击奏。一名“楬”。其形为伏虎状,背上有二十七龃龉。另置籈,以竹为之,析其半为二十四茎。
          演奏时,持籈于龃龉上横刮之,凡三次,作为乐曲的终结。


          5楼2014-12-24 19:06
          回复
            篪chí]
            篪是一种汉族古乐器,也就是所谓的竹埙,是一种低音吹奏乐器。用一管内径经寸,长约16寸的竹子,两头封闭,一端开一个跟笛子一样的吹孔,顺着手指位置,开八个孔,孔的大小决定音高,原理和埙一样。因此古人把埙篪称为兄弟。


            6楼2014-12-24 19:06
            回复
              笙[shēng]
              宋代三大改良笙“竽笙”、“巢笙”、“和笙”。对当时演奏乐曲的转调起重要作用。由宫廷乐工单仲辛在十七管笙的基础上增加两根管,定型为十九簧。转调不必换“义管”。陈旸《乐书》记载的十九管音高是考证此器的重要资料。大笙谓之巢笙。


              8楼2014-12-24 19:07
              回复
                搏拊
                搏拊亦称“拊搏”,单称“拊”。古之击乐器。形似鼓,用手拊拍。用于宫廷中和韶乐。演奏时,紃悬于项,用两手拍击,建鼓一击,搏拊以两击应节。中和韶乐乐器。通高 63.5厘米,鼓长 44 厘米,面径 20 厘米,腰径 28 厘米。术框革面,如鼓而小,鼓面缘绘饰与建鼓同,框旁饰六角楼金盘龙二,衔金环系黄绒纠,卧置肤上。肤三层,通霖以金,上有垣矮云纹。


                9楼2014-12-24 19:07
                回复
                  七星匏 、九星匏、润余匏:自由簧气鸣乐器。“七星匏”、“九星匏”、“润余匏”。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蔡攸应宋徽宗诏书而向大晟府报告的八项条目中把“七星”、“九星”、“闰余”三种匏笙叫做“三色匏”,各自都有高、中、低三个声部。并统称为“大晟匏”。 由七根笙管插于匏中构成,故称。用于宋元时期的宫廷礼乐。
                    《宋史·乐志五》:“宫架则用编钟、编磬各十二架,柷、敔二,琴五色各十,瑟二十六,巢笙及箫并一十四,七星、九曜、闰余匏笙各一,竽笙十,埙一十二,篪一十八,篴二十,晋鼓一,建鼓四,麾蟠一。”


                  10楼2014-12-24 19:08
                  回复
                    露鼗
                    【广韵】【集韵】徒刀切,音陶。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两耳还自击。【广韵】鼗大者谓之麻,小者谓之料。又小鼓著柄者。【书·益稷】下管鼗鼓。【周礼·春官·大司乐】靁鼓,靁鼗,地上之圜丘奏之。灵鼓,灵鼗,泽中之方丘奏之。路鼓,路鼗,宗庙之中奏之。又【礼·王制】天子赐伯子男乐,则以鼗将之。 又一作鞀。【释名】鞀,导也。 亦作鞉。


                    11楼2014-12-24 19:08
                    回复
                      建鼓
                      古称足鼓、晋鼓、楹鼓、植鼓、悬鼓。蒙古、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曾为历代宫廷所用。


                      12楼2014-12-24 19:09
                      回复
                        应鼓
                        也称楹鼓,形制与建鼓同,只是形体较小。
                        鼍鼓古称扬子鳄为鼍,以坚厚的鼍皮冒鼓,声如鼍鸣。,故称鼍鼓。亦称晋鼓。《周礼》以晋鼓鼓金,奏置杏坛楼下,“取警戒之意”。鼓面饰龙纹。祀孔大典时,“先击三百六十数以儆戒,后又击三通以节其进”。
                        錞(chún)
                        古代一种铜制的军乐器,形如圆筒,上大下小,顶上多作虎形钮,可悬挂,常与鼓配合:“以金~和鼓。”

                        【拼音:duó】铎是一种古代乐器,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
                        埙(xūn)是中国古代重要乐器之一。3000多年前,中国古代依据制造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种,称为八音。八音之中,埙独占土音。在整个古乐队中起到充填中音,和谐高低音的作用。古人说:“正五声,调六律,刚柔必中,清浊靡失。将金石以同功,岂笙竽而取匹?把埙看作与钟、磬一样,具有同等地位。


                        13楼2014-12-24 19:09
                        回复
                          不知图片为什么不能贴?


                          14楼2014-12-24 19: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