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吧 关注:35,768贴子:24,694

回复:普通人的中年危机日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互相欣赏的男女保持纯友谊很难?
我的思考是:异性相吸。
异性相吸是生物本能,但并不所有的异性都能相互吸引,对TA有无“感觉”,接触后心里一清二楚。
怎么保持友谊?不越界。
可相互欣赏的异性就好比天然的磁铁两极,总有一股磁场将两人“距离”拉近。所以想要保持“革命友谊”,只能费神控制距离,亦或再找一个“拉力”,将自己与TA拉开距离,形成平衡。有时候这个“拉力”角色由各自的配偶主演。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楼2021-06-12 06:36
回复
    最近网上聊出生人口的问题很多。
    我脑回路奇特想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出生人口低的原因----安全。
    安全需求,人的五大本能需求排第二(第一是生理需求)by马斯洛需求理论
    我的观点是,之所以现在一些国家出生率这么低是因为这些国家“太安全”了。
    往下说之前,我先插入一个我的观点,为了方便理解后面的话。
    【凡事都以一定条件下的“相对”或“动态”稳定】
    好,先有个概念,我往下说。
    我跟一个未婚的女孩聊天,问她为啥有的女孩子不想结婚,她说缺乏安全感,经常看到老婆/女朋友被另一半杀害/家暴/虐待的新闻,越来越不放心跟另一个人组成家庭。又反问我一句,为啥女的就一定要结婚?
    因为缺乏安全感不结婚是她的理由。
    她的意思是,不结婚比结婚有安全感。
    不结婚的安全感又有哪里获得?
    自己银行卡里的钱,健康的身体,有可靠的工作,陪伴的朋友。
    我反推自身为啥单身,我为啥还单着,结不起婚啊,婚前的彩礼,房子,婚后的孩子。。。不结婚比结婚要压力小。为啥要结婚,单身不好吗?自己挣钱自己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老了到时候进养老院。
    也就是不结婚比结婚生活压力更小更“安全”
    以上这一切的前提是=》 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如果生在战乱的国家,上面你所拥有的“财富”在不能保证安全的国家一切都是虚的。
    你想象一下,没有快递,没有送货上门,单独走夜路容易被打劫,吃饭没有外卖。
    多少能人独自生活?
    我的结论是,一个“安全”生活环境,让个人可以依靠社会中的陌生人(分工)得以生活,而不比像以前一样依靠家庭成员。
    这是不是也是生育率低的一个方面。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3楼2021-11-22 07:24
    收起回复
      对人体“适应性”和“快乐/刺激”的极限杂想。
      古语有云“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讲的就是人的适应性。人会调节自身去适应生存环境(的刺激)
      我想到网上有一个关于“独品”如何破坏大脑的科普,它是借由刺激大脑神经产生“多巴胺”使人感到快乐,让人上瘾。但频繁的刺激会使大脑神经不再敏感从而影响了大脑诸多功能。
      如果人体的其他适应性遵循相同原理,身体借由“敏感”=》频繁刺激=》“不敏感”=》增加刺激强度=》“敏感”这种循环路径,那人的终极是不是“脱敏”了,不再敏感?
      当然了,这样考虑问题太过于“线性”一根筋到底,或许未来会有另一种去处。
      不过就近来看,这种“线性”的影响还是存在的。
      我反观自己越来越烦躁焦虑,缺乏耐心,快乐越来越少。看短视频多了,没耐心看长的,读一本书太长了就找浓缩精华或者课代表总结。工作工资来钱太慢,就搞搞投机取巧。
      为什么会这样?我反思一下,觉得问题出在
      环境。
      【个人对环境适应的失败而产生负面情绪】
      如何解释?是不是有点前后矛盾?
      咱们讲回来之前的那个逻辑“敏感”=》频繁刺激=》“不敏感”=》增加刺激强度=》“敏感”,这条逻辑里的“增加刺激强度”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而我付不起这个成本,被大部队越甩越远,我无望。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4楼2021-11-30 04:24
      回复
        聚会有感
        昨天和朋友几人吃火锅,席间聊天,我发现自己会有以下情况。
        1、当他人在输出观点时,如果不认同会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彰显?)
        可越是急于表达,往往不能深思熟虑,要么表达一半就断片了,要么就是漏洞百出。
        昨天真是丑态尽露啊。
        这不是我想要的。
        改:
        ①心态。因为无知,保持谦虚。当情绪上头时,先平复(喝口水先,让大脑缓一缓)。
        ②观点。我之所以会发生断片和错漏,无非两方面原因。
        一是拿来主义,觉得别人的有道理,拿来用,只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当自己复述时,要么断章取义,要么不知变通。
        二是自己没有“急智”,写或许能表达清楚,但说却需要更短的时间组织语言(这其实也体现了自己的知识只停留在文字层面,并没有揉碎了吸收,也没有用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针对这两种情况,解决之道是“独立思考”和套路。
        独立思考,就像吃饭,知识就是食物,经过吸收(思考转化)成为身体的养料。但如果不吸收,吃进去了就会拉出去,就像金针菇。。。
        套路,就是搞一套回答的模板,就像写文章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等结构,那我就找一套自己喜欢用,善于用的模板,表述时先填充好,然后再一气呵成。
        我想想我适合什么样的。。。 就用“总分”结构吧,先说结论,再用例子论证。我比较喜欢打比喻,论证的时候想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第一时间想不到比喻就不要浪费精力,侧重例子说明。
        2、自己的道理,会找各种有利于此的例子佐证,他人提出的例子会持怀疑态度,或者压根不信。
        3、信息茧房。只关注自己相信的东西。
        上面两点,一是自己缺少一个判断不同领域信息真伪的有效手段。我指的是那种明显的不实信息。二是见识太浅。
        有效的解决方法我还没想到,只能多看,看听,少说不懂的东西。


        IP属地:浙江145楼2021-12-25 08:07
        回复
          聊天有感 “公平”
          昨天一同事发现我工作的统计数据有误,特意告知我并帮我善后。我心想现在这么认真负责并帮忙的同事太难能可贵了,遂发了个红包请喝奶茶。
          想不到事情发展出乎我意料。
          不好意思收红包我是预料到的,在我满怀深情的感激之下, 她才倒出事实。发现这件事的并不是她而是另有其人。
          为了理清人物关系,我将第一个出场的同事叫小苗,将随后出场的同事叫小嫦。
          没错,问题是小嫦发现的,借由小苗跟我说,并交代不要提及她的名字。
          为什么呢?
          按小苗的转述,小嫦怕我会多想,会认为她找我错是针对我。
          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我跟小嫦在工作上的事情起过不小的冲突,而后我被领导调离小嫦所在的工作组,并删小嫦的微信。
          跟小苗的聊天大多是讲之前的冲突是怎么发生的,她说都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解,希望从中调和。
          我说“我无所谓的”
          她说“我就讨厌你这样”
          我当时就“一惊”,我立刻明白了小苗所指,认为我不想调和矛盾。
          而我所说的“无所谓”是指对这件事情,过了就过了,并不会特意找小嫦的茬。
          以上是事情起因经过。
          以下是感悟。
          第一层“公平”【人的主观意愿公平】:一句话是中立的,但人的理解是有倾向且受情绪影响的,想要两人在对等的信息,情绪,倾向上沟通,是很难做到的。当我的倾向和情绪偏向A时,如果需要做“公平”的决策,A的天秤上的砝码就天生重一些。例子,之前传的比较火的“阿里巴巴女员工被侵害事件”,大家对女员工同情和潜规则的愤慨,使大家在事件还未水落石出之前对当事人口诛笔伐。天秤一边倒,当事人说的话一概不信。最后加码在公安出面调查报告出来后,事情才反转。
          第二层“公平”【人的生命纬度公平】:人们常说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个人经过了多少时间是一定的。如果时间是x轴的话,那人在x轴上的成长就是y轴,有些人1年比得上了别人5年的经历,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法想象别人的生活。
          为什么同样的人付出的劳动时间一定,但得到的报酬不同呢?
          答案显而易见,肯定是有什么地方不同,x轴相等,但是y轴呢?z轴呢?其他轴的?
          对我的启发,公平不是求来的,当遇到不公平的事,不要想着不公,而是看看自身是否达到同样的“重量”,没有就当自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6楼2021-12-28 06:32
          回复
            楼主也够牛的,还能坚持记录。我也是普通人,没学历没技术现在才认清,太可笑了。准备进厂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47楼2022-03-01 18:22
            收起回复
              过程与结果有感
              以前工作的时候,一直被老板灌输要以结果为导向,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无效的,做无用功的。
              那时候奉为圭臬,自我论证的论据,就是高考。
              高考的分数线决定了你上专本,211还是清北。
              不管高考之前多么辛苦,只要考试没发挥好,那之前辛苦全都化为泡影。
              当然,对于一般人来讲,努力学习是结果的下限。学习了有可能考不好,不学习一定考不好。
              有可能是我一直没有好“结果”吧。
              现在的我,想要更享受过程。
              是想要,却还没能做到。
              我想要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
              我想要感受到清晨在小道上漫步的宁静。
              我想要感受到山川河流的壮丽。
              我想要感知艺术的美。
              生命充满了美好,而我却未能取之一瓢。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8楼2022-06-22 06:48
              回复
                加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9楼2022-06-23 03:55
                回复
                  为楼主加油,你比我努力太多了,真的很羡慕你的人生有目标有方向,而我没目标没方向还在迷茫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0楼2022-07-09 00:28
                  收起回复
                    自立自命
                    我发现一个现象,“人被赋予各种意义而活“
                    长成阶段:被赋予求知,小学高考大学,应试而活。
                    入世阶段:被赋予合群,求职升职加薪,恋爱结婚生娃,生活而活。
                    打个比方,就好比玩游戏,游戏里会有各种任务需要完成,完成之后给与”奖励“与新的挑战,奖励又激励你去完成新的任务。
                    那么是什么赋予人各种意义?
                    游戏里的任务奖励爽快感?
                    生活里的金钱欲望成就感?
                    发现都是“他者”赋予人意义?
                    如果没有被赋予”意义“,抑或没有“他者”的存在,人是不是不能好好活了。
                    反之,如果自己赋予自我意义呢?可以做到吗?


                    IP属地:浙江151楼2022-10-12 14:04
                    回复
                      同事怀孕有感
                      我们单位是需要上夜班的,三人一组轮流休息值班。
                      其他组有位女同事怀孕了。因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无法安排行政岗工作,她退而求其次想要固定一个稍微轻松一点的班次,从而又与同组成员产生矛盾。
                      换做是我,既要忍受妊娠反应,又要应对工作辛苦及同事的压力,定然身心俱疲。
                      叹女人不易。
                      猛然一惊。
                      回想自己的母亲,也曾边工作边带我,以至于被领导罚钱。每当母亲提起往事,我心中竟未曾觉其不易之处,而更多的是自怜家境不够殷实,不能和他人一样幸福。
                      时至今日也是如此,看母爱题材电影感动地泪流满面。回到家却无法对等“回应”对方的付出。
                      为何我会看得见同事的辛苦而忽视身边的至亲?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2楼2022-10-27 21:17
                      回复
                        2022年,本该我高考的日子,但我却错过了。
                        9月末出院,那时候的我不知道又做了6次mect的我已把12年的寒窗苦读付之东流。
                        出院后想了好多好多,我不认为病好了,曾经的想法依然存在,想过很多可能,但终究没有实现。我希望父母告诉我其实家里很有钱,以前的争吵殴打都是演戏,我希望自己的肾买了几百万,我希望自己一夜暴富,每月每天的药,真希望自己代替癌症病人死去。
                        但醒来,依然是一地鸡毛,现在的我18岁,以前同学的父母让我去专科,交2万块钱,可以考研,我说那还不如去复读,从高一开始,唉,强行降智后智商真就没以前高了,但是你我皆知,人生没有回头路,向前走,莫回头。
                        终其一生,有失有得,踉踉跄跄一身尘土,在苦难夹缝中嗅到一丝甜,也许这才是常态,加油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3楼2022-11-01 18:11
                        收起回复
                          如果力不从心,那就先睡一觉
                          最近我在玩《戴森球计划》,这是一款建造类游戏。
                          先人工采集资源=》造工厂自动化(生产率↑)=》消耗资源投入研发(科技↑)=》扩大生产线(生产率↑+)=》消耗资源投入研发(科技↑+)。。。(循环)=》直至科技全部点完通关游戏。
                          就是这么简单的游戏逻辑,我玩了110多小时才接近通关。我回顾了下自己的游戏时间,这110多小时,将近60%的时间是处于“挂机”状态。游戏本来的宗旨是让玩家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从而获得攀升科技所需的资源。而我呢,设计好一条生产线后,就不想再想方法升级扩大了。而是选择了挂机,用耗时间积累资源。
                          为什么会这样?
                          我大脑宕机了。
                          举个例子,咱们把大脑比作CPU,身体里有个“电源”来给它供能。
                          假定普通人的最高CPU算力值是100,其最高所消耗“电源”的能量值也为100。(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普通人“电源”给CPU供能,能耗比是1:1。高智商的人拥有更高的算力,强壮的身体拥有更多的能量可以用于超频或者多次计算)
                          假定有一件任务需要CPU去解决。比如1+1等于几?
                          在100算力以内,它可以立马得出2的结论。
                          如果在算力以外呢?比如100+11=?
                          那可以通过消耗更多的能量(身体弱的人会感觉到累,吃点东西又会恢复些),让CPU的算力超频到111,来解决问题。
                          那如果超过其算力1个数量级1000呢?10个数量级10亿呢?超频显然不现实。若想一次性解决问题,大脑就会宕机,无法思考出解决方案。
                          这时候就要用到《分割法》
                          把10亿的计算量,分割成1000万个100来计算,其中的间隔时间为“能量”的恢复时间。这样任务就被分割成大脑可以轻易处理的量,逐步完成了。
                          附:关于大脑的另一个例子。
                          很多动作游戏里都有一个精力槽的设定。角色每次做出动作打击敌人,都会消耗自身一定的精力值,不同的动作消耗不同程度的精力值。精力槽就是精力的最大值。而当咱们做出动作消耗超过精力槽最大值时,人物就会陷入“硬直”状态一段时间,呆滞在那里任由敌人宰割。那怎么恢复精力值呢,游戏里的设定,就是停止动作,精力就会慢慢恢复。
                          我之前说的“宕机”,就是我的大脑耗尽了“精力”(我也不知道大脑消耗啥,但肯定是有所消耗的,姑且称之为精力吧),脑力里充满了像浆糊一样的东西,不想动脑。
                          巧的是。像游戏设计的一样,停止动作,去好好的睡上一觉,往往能恢复精力,使大脑清空泥泞思想畅通。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楼2023-01-28 01:38
                          回复
                            人口下降元年,竞争压力真的会变小嘛?
                            先说结论:岗位下降速度快于劳动者下降速度。
                            其一,资本是逐利的,且是全球范围内。 人口下降意味着用工成本上升,当初美国低端产业链转移的源动力也是因为其他国家用工成本大大低于本土。资本逐利的嗅觉使它能先于人口下降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前,转移至低成本国家。
                            其二,人口不仅仅是劳动力,也是消费者。人口下降意味着,本土消费能力的下降。以婴幼儿举例,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2021年为1062万,净减少了100万人。那往后妇产科将减少相应的岗位,婴幼儿疫苗,奶粉减少相应的销量,几年后,幼教,小初高,大学减少相应的师资配备。这还不论明年出生率是否还会进一步下降。
                            其三,老龄化加剧与延迟退休。老人的消费力低于年轻人,延迟退休岗位轮替减缓,社会总体岗位减少。
                            那怎么办呢?
                            走出去。
                            纵观历史,人类人口数量急剧攀升的几次,都与发展有关。要么是发现新大陆,要么是科技生产力飞跃。
                            如果可以,全人类应该停止在地球内互相竞争内卷,而是把目标望向无垠的星辰大海。加快星际探索,向外太空发展。
                            退而求其次,联合欧亚大陆,建立陆上共荣圈。产业与人口输出。先从周边地区向外辐射,加大开放力度,鼓励国人走出去,在东南亚生根发芽。将低端产业转移至周边国家,在其建立工业区生活区,鼓励国人在当地娶妻生子。
                            文化输出。学习汉语等
                            制度输出。铁路同轨互通,通关手续减免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6楼2023-02-04 18:45
                            收起回复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前段时间在看王德峰教授的《资本论》视频,受益匪浅,把以前懵懵懂懂的概念,重新提炼领会,焕然一新。学生时代的课本理解和工作后的理解,完全不同。后者跟实际经验结合后,能够更加理解了我们身处现在的世界。
                              最近有个新技术的问世异常火爆,就是chatGPT。它能够根据用户的提问,回答问题。什么概念呢,简而言之就是具备了人工智能的雏形。以往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的AlphaGo,还是游戏里能自动操作角色/单位的AI(王者荣耀的AI,星际争霸2里的单位精准操作),都只是“封闭式”的程序,简单的讲就是在“特定的空间”够通过“穷举法”把所有的输入输出都囊括进来。而chatGPT可以根据人的输入(开放式)来输出(开放式)答案(目前都是文字形式),未来经过迭代,它可以应用在任何领域,只要人输入文字,图片,数据,它都可以输出答案。在科研,医疗,创作等等领域将大放光彩,人类可以借助它缩短探索未知领域的时间。
                              而我又想到,为什么每次出现技术革新都是在西方社会,而不是在我们这里呢?
                              这又让我联系到了《资本论》里讲的一点。
                              资本,利润增值是它的唯一目的。
                              那如何获取利润呢?
                              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的东西进行改进,降低它的成本。
                              二是开创新的需求,市场(利润)的增量。
                              不管是降低成本还是开创新需求,科技研发在里面扮演的角色都是举足轻重的。也就是说科技在资本世界里,两者契合度很高,相互成就。
                              但是资本主义的缺陷也异常明显,资本的自我增值为唯一目的,也就是说它会把“所有”异化为可增值利润的元素,包括人本身。我们常说的资本家也不过是被资本异化的产物。
                              是否有新的生产关系,既可以使人类快速发展,又不致使人类被异化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IP属地:浙江157楼2023-02-11 14: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