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城市吧 关注:1,420,974贴子:104,432,424

宋代中原人是怎么说话的,看宋朝的几段口语文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说郛》记载一件事:北宋开封有个女人,他丈夫从军,家里有个孩子叫窟赖儿,她花钱让一秀才给丈夫写信时,对秀才说:
“窟赖儿娘传语窟赖儿爷,窟赖儿自爷去后,直是忔憎儿,每日根特特地笑,勃腾腾地跳。天色汪囊,不要吃温吞蠖托底物事”。
2、宋吕本中《轩渠录》记述了这么个故事:
族婶陈氏顷寓岩州,诸子宦游未归。偶族侄大琮过州。陈婶令作代书寄其子,因口授云:
“孩儿耍劣,你子又阋阋霍霍地,且买一把小剪子来,要剪脚上骨出儿胳胝儿也。”
3、苏轼骂人的话:“鏖糟陂里叔孙通”
4、宋朝的《古尊宿语录》收集了很多唐宋时期的禅宗故事,比如:
“马大师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着个个屙漉漉地。祇有归宗较些子。”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楼2021-01-19 12:18回复
    方言吹整天黑官话,来给解释解释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2楼2021-01-19 12:19
    收起回复
      感興趣問下,中原人現在說話還是保留住宋代時口語的嗎?


      3楼2021-01-19 14:13
      收起回复
        广府和越南同宗同族却来冒充中原后裔,而且还是纯正的


        IP属地:广东11楼2021-01-19 16:15
        回复
          1、儿化音泛滥从宋朝就开始了。河南话依然如此。
          2、鏖糟——豫东老话指生活垃圾。北宋汴梁城外有个地名叫鏖糟陂,看地名就知道这大约是个城郊垃圾场……豫西老话发音类似e糟,也是指很脏的意思。网上不知道正字,一般写成“熬糟”或者“凹糟”,同时这个词还用来形容人,指难以对付带的无赖。并且还有一个衍生词,叫做“懊糟才、懊糟皮”,指的也是泼皮无赖分子。至于这个“熬糟皮”是不是本身就是“鏖糟陂”,无从考证。另外还存在一个类似的词叫“稀释皮”,指懦弱无能的人。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21-01-19 16:33
          收起回复
            3、孩儿——儿子、小孩子,读音her。
            4、忔憎儿—— 应该是 “吵闹活泼等使人烦“的意思。现在儿化读音“gezer”,例如“这孩子不老实,天天gezer人”。这里原文标注了读音“忔”是类似gan的发音,所以并不是诗文里的“忔憎yizeng(可爱,另怀疑诗文里这个词也可能不是网上猜的“可爱”的意思,可能是“发呆入神的样子”)”的意思。所以这里并不是网上翻译的“窟赖儿的爹走了后,窟赖儿一直很可爱”,而应该是“窟赖儿的爹走了后,窟赖儿一直很淘气不老实”,而且这样和后面的天天又是笑又是跳意思是贯通的。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21-01-19 16:34
            收起回复
              5、阋阋霍霍——吵吵嚷嚷。现在读音类似于xiexiehuohuo。xiehuo,就是吵嚷,xiexiehuohuo是xiehuo的叠音词。河南话里古入声会转化成轻微的e,这个xi就是入声音,加上e,就听起来是xie。另外一个例子是 “可惜”的“惜”字,本应是 可si,但 惜 字是入声音,加e后,变成 “可sie”。“失火”的失,会变成shie,shie火。而 阋 这个字本身就是“吵闹”的意思。兄弟鬩于墙,就是兄弟隔着墙吵架的意思。
              6、骨出儿——因失水分而皱皱巴巴,现读音类似于kuchu。跟骨头什么的没任何关系。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21-01-19 16:35
              收起回复
                7、肐胝儿——痂,硬化的老皮。读音类似于 gejiaer。
                8、根特特——gederder,河南话里专门形容笑声的叠音词,也可以发做:gedidi。
                9、汪囊——wurang,不晴朗昏暗。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21-01-19 16:35
                回复
                  忔憎儿,明显的山西方言特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1-01-19 16:36
                  收起回复
                    宋朝官方语言应该是类似山西的方言,然后通过晋商做生意传到契丹国,确立了幽燕汉地的汉话标准——幽云十六州方言,然后经过金朝、元朝、明朝、清朝,发展为现在的北京官话。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1-01-19 16:38
                    收起回复
                      古代啥人对口语的统一性最有要求?
                      士大夫吗?士大夫其实只需要书面语文言文的统一性。
                      军户吗?军户只需要大片区方言。
                      普通农户吗?更不需要,古代农户很少外出。
                      当然是商贾,商贾需要经常外出做生意,接触各地的人,不可能每到一个地方,都去学习当地的方言,于是做生意最厉害的晋商就以自己的山西方言,作为口语的通用语,这才是官话的源头。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1-01-19 16: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