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模拟器吧 关注:33,467贴子:240,522
  • 9回复贴,共1

【讨论】如何写出密教体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密教体时常遭受讨论,下文或能略述其秘。


IP属地:法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8-22 09:39回复
    lz并没有专门整理分析密教体的特点,基本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了,这个帖子主要还是讨论。
    密教体给人的感觉是节制的文风,感性的文字,理性的内容,后面具体来说。
    另外提一嘴,从局部来看,密教体要想有味最重要的是词汇,首先是关系词(转折词并列词等等),然后是形容词和动词,在阅读密教文本时如果能记下那些让你感到米椒味很浓的词,用这种印象派的方式记住具有色彩的词汇,会对写密教体的帮助很大。


    IP属地:法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8-22 09:40
    回复
      1.当我们想要描写某个地点,或者某个活动时,不妨使用"这个活动的多个局部画面+对这个事物的额外说明"
      比如我们描写工作岗位时:恼人的香烟,劣质的香水,嘈杂的皮鞋,我回到了我的岗位上,一如往常。
      而我们写回忆时可以这样写:第一次的亲吻,透过百叶窗的落日,消失在车站的背影......我如顽石,而回忆在其上雕刻。
      而将这个例子掰开来讲,其实就是一种点与面的结合,比如食尸鬼的欲望卡:赤红的太阳低垂天际时的凉风。海浪原先的话音。在我们身边一同跋涉积雪的虚影。都压在时间的玻璃板下,变得粉碎。我须得重温失去的事物。
      另外,我举的第二个例子,有两处需要额外提一嘴:1.我如顽石,这里不用我如同顽石,而是改为了我如顽石,一方面是现代汉语本来就是双音节为主,句子字数成偶数的时候就比较舒缓,另一方面是因为"节制"的原因,这里用我如同太过繁琐又太"做作"了。
      2.回忆在其上雕刻,而不是回忆在我身上雕刻,这里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用词避免重复,另一方面也是"节制"的原因,如果我们描写的内容本身就偏向感性的时候,"在我身上雕刻"这句话显得过于直球了


      IP属地:法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8-22 09:41
      收起回复
        2.描写一个事物时,或开启一个话题时,开头可以对其进行概述总结,比如:增生与出疹是第五印记的昵称。这句话开头就把第五印记说清楚了,后面才开始描述教主身体的变化。另外也可以对事物进行解构与分析,比如描写婴儿出生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写:人类繁衍的手段。或许其最初来自于欲望,但也无可否认亲情的确存在。
        这点体现了"理性"的内容,我们发现,密教的很多内容都是"分析""感受""解构"等等,比如耳熟能详的:工作,一种以生命换取金钱的方式。或者第六印记:我发现自己比以前高了一个手的长度后察觉了第六印记。我的每个部位,每个方向都肿胀着。我的皮肤是发光的丝绒。一对肉陷坑垫着我的眼珠。我非常干渴。
        这个描写详细以我的口吻,以类似于报告的写法,说明了教主发生的变化,以及教主的感觉,这就是一种让人感到理性的内容,此外"下文即其秘密教义……"也是同理。


        IP属地:法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8-22 09:48
        回复
          lz前几天拉去开荒灾厄的新档了,连贴吧都没顾得上看


          IP属地:法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24-08-24 14:35
          收起回复
            3和4其实硬要说的话并不是很重要,如果只是想写的看上去挺密教那用不着3和4。
            另外,密教的理性和谜语并不冲突,这个问题我打算放在7里说。
            3.巧用比喻,但不泛滥,4.对于场景的直接描写,
            正常来说,无论是网文还是正常的文学体裁,用比喻都不会是一件需要万分小心的事情,但是密教体中不一样,当你想要让文字局限在一种风格中时,对于比喻的运用就要仔细斟酌了
            例子:在他们将雷鸣剥皮的小林子里,他们狂敲手上的器具来激起暴怒之情。那股力量萦绕不去,如同气味。
            以及经典的"我的头脑好似玻璃,记忆好似光。"
            比喻究竟怎样用才更密教这个问题很难有定论,不过硬要说的话:
            首先先说个不重要的——比喻词上要协调,我不建议用滥用好似这个词,因为好似的情感太强烈了,比如"阳光好似千万根金针撒入大地"你会发现这句话貌似过于激昂了一点,而"我的头脑好似玻璃"这句话喻体的"平凡"导致好似这个词带来的强烈感情被调和掉了。
            第二点,也是重点,喻体,喻体尽量使用实际存在的事物,光说不好理解,我们举个例子"我们的翅膀舒展而闪耀,我们的鳞片如黑曜石般泛着柔光,我们的双眼拥有宝石般的刻面,我们的脚爪黯黑到无懈可击。"它根本就没说双眼是复眼还是如何,就凭一个比喻说清楚了色泽,形态,还让这个眼睛的形态变得更高级了,密教很喜欢用实际的东西去描述一个玩家没见过的东西,我们现在随便写一句话,这句话用来描述一个场景,"遥远天际下的枯树如同黑曜石般在寒冷的破晓下矗立。"看上去观感会比较好。
            很多人写比喻喜欢用一个人造的东西或是虚化的东西去比喻一个现实存在的东西,比如"散落的樱花如同一个个玉石捏成的薄片。"这东西我不评价好与坏,但是绝对不够密教,同时,这个例子也引出了下一个特点:
            涉及到场景的描写时,我建议详实的手法,直接去写。先看一下爱伦坡小说里的一个片段
            我发觉自己置身于一间十分高大的屋子里。窗户又长又窄,尖尖高耸,离黑黝黝的橡木地板很高,从里面根本够不着。红殷殷的微光从窗棂间射进来,刚好照亮四下里比较显眼的东西。
            当你玩密教探索藏宝地的时候如果仔细阅读藏宝地探索过程中的各个文本你就会发现,两者其实是有共同之处的,或者说全欧洲文学作品都有这种习惯,描写甚至写出了"橡木地板",而非木地板,这种不经意间体现出的"屈折"感是密教文体中关于景物描写的重点。
            同时,和前面提到的一样,使用比喻时要谨慎,比如我们描写日出:
            太阳从皲裂的地表升起,寒冷的阳光照射在枯树上。
            对比
            烈焰一般的太阳从皲裂的地表升起,寒冷的阳光如同银针照射在枯树上。
            我个人认为作为密教体而言,前者较为合格,密教体不像正常的文章,正常文章你对于比喻的使用是很自由而且宽泛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把3和4放在一起。


            IP属地:法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24-08-24 15:14
            收起回复
              5.5 顺带说一句,密教是理性的内容,但他的文字是感性的,优美的:在漫宿蓝色的夜雾中,游弋着一个珊瑚所制的既为宫殿又为王冠之物,此物时不时让位于月亮。它用它的前沿吸进那些不显要的具名者,将自己的矿物和汁液涂裹其上;它从它的后沿排出他们,其已抛光磨亮仿若宝石余下的用于喂饱它那颗带刺的浪潮之心。
              所以切莫为了所谓的节制而刻意去克制自己的感性。
              6.赋予某个事物以特殊象征
              这个也是密教很喜欢干的事情,此处指的赋予特殊象征并不是那种通篇都为象征服务的文章技法,而是小小的遣词习惯,比如:铸炉在我肉体上点燃了回应的火花。我极度渴求火焰的热力。
              此处将火花赋予了"铸炉的回应"的意义,它看上去就是描述了一件发生的事情,"我的身上燃起了火花",普通小说里光写他身上起火花那多半止步于特效了,但我们直接把这句话改成炉子姐回应的火花落在了我们身上,这档次一下就上来了。另外我们再举一例:当我回忆双角利斧,我想起了山楂花的香味。我想起了透射着金红霞光的紫色暮空。我想起了方做过活不久的她双刃淋漓的样子。
              现在我们一提起双角斧,脑子里就是紫,金,红,山楂花,门扉,这种遣词习惯学会了真的很密教,将事物赋予更高级的意义。


              IP属地:法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24-08-24 15:14
              收起回复
                划重点
                7.不跑题与谜语
                这一点其实很有意思,也很简单,rt,就是说谜语与不跑题。这是我觉得如何去写密教的一大重点,当我们试图描述一个事物时,我们为了密教文体而去东扯西凑,谜语一套接着一套,但观感不如密教原文,为什么?先看几个例子。
                这本书每一页只写有一个词,但每翻过一页,便有一个知识潜入脑中。最后一页写得满满当当。书的每个读者都会在此处记下同一个词。现在轮到我了。——天宇的伤疤
                以及
                西尔维娅已经学会迅速从某处离去,甚至快到可称还未进入既已离去。有时,她会将枯叶留在在窗台之下,有时她会在将名字写在不会被人找见的地方。——易皮者西尔维娅
                我们先看这两个例子的共同点:说了,但没说。
                天宇的伤疤尤为明显,每页写了一个字,最后一页写满了一个字,我也要写一个。谜语么?谜语。跑题么?不跑题。它忠实地描述了这本书的样子,内容是什么,还完美体现了冬的特点。
                我们在看西尔维娅,你会发现,两者差不多,它写了门徒晋升之后的种种表现,但是就是不挑明详细说西尔维娅的能力究竟是什么领域的。
                想当谜语人,不是光说点玄之又玄的鬼话就行的。
                这就是谜语的高境界:光说现象,不说根源。而且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光说根源,不说现象"时,也可以当谜语人,比如玩家褪色者刚进游戏,然后门口给你放个npc说"完美的黄金律法毁灭于神的不完美。"我们会觉得,我去你的吧,谜语人,但是这就是"光说根源不说现象。"
                说回正题,信徒卡面就应该体现1.信徒的性格,2.信徒的性相,3.信徒的能力,而西尔维娅的描述完美的呈现了这些内容,而且还不挑明了说。这就是不跑题,而且也就是为什么lz m说理性,报告形式的文体与谜语不冲突——你就算详细的描述了现象,未必不能当谜语人。


                IP属地:法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24-08-24 15:15
                收起回复
                  8.镜头的牵引
                  其实lz先前写的第8点是"对于‘我’的运用",随后想了想,还是改成了现在这样,其实密教的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了"镜头的转换",比如我们先拿前面几楼里8u们的定型文做个例子:
                  语言是漫宿的伤口,而创伤拥有力量。一位智者曾在这里教授我们如何更精妙地利用这道伤口,但他已缄口不言长达三日。我必须催更了。
                  其实我们在写密教定型文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加入"我"的行动作为结尾,此处的"我"并不是为了体现"报告的写法",也和第1点中"在描述最后加入额外说明或总结"不同,或者说三者间各有联系,但又有所相差。
                  此处写下"我"的行动,让视角来到了第一人称,而在神秘学,偏克系的游戏中以"我的行动"为结尾的描述会给人一种"写了一半的日记"的不稳定感,也借我之口说出了游戏接下来的走向。因此,在描述后加入"我"的行动,"我"所思所想,这种写法会带来浓厚的密教味,而这个用法在前面的几点中也隐隐有所体现。不过,如果仅仅止步如此那么其实这还感觉差点意思,在我个人看来,这一点的另一个侧面是在于对于镜头的牵引,所以我们先写一个例子,我们假设创作一个新职业,叫做作家,而对于游戏开局的描述,我们可以这样写:
                  自幼时起,我的脑中便有无数异思,它们随着年岁不断膨胀,我欲将之向他人倾吐,希冀换来片刻安宁。时至今日,我必须要写下些什么了。
                  我们此处,镜头进行了两次的变换,最初,我们会下意识的将文字的时间定为现在,于是第一次转移镜头,我们来到了作家小时候,知晓了他的异于常人之处,知道了我是因为奇思妙想太过纷乱,只有将之倾吐才能平息躁动,然后镜头一转,拉进到现在的,局部的我,一个我的想法,我的动作,"我拿出来纸笔,要开始写作了",我成为了作家。
                  是的,这和前面的那个例子同理,开头的那个例子首先在上帝视角讲述某样学识,紧接着拉进到第一人称,这同样也是一种"镜头的牵引",而我之所以用"牵引"这个词是因为在进行镜头的改变时,不应该是完全跳跃的,两者应当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这样在转移镜头时,会出现"立体感",这种感觉会将密教所具有的神秘气息立刻拔高至三维。这就是我所认为的:使用"我"这个写法的背后的秘密。


                  IP属地:法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24-08-29 07:42
                  回复
                    8.5 对于谜语进行一些补充,写好谜语的点在于,写一个对物体的描述,首先你要让玩家能够通过文本知道这个物体是什么,长什么样,甚至在某些地方你描述的很详细,但同时也不明确指出这个物体的本质。既然提到了作家,那么我们就用作家为题材写一个例子,我们假设在第一次作业后,会收到一封信,而作业栏最后的文本是这样的:
                    写信者自称为我的一位读者,他在信中提到我的构思并非凭空产生,随后他叙述了这个世界的些许隐秘。信封内侧藏着几张莎草纸,其内容引人遐想。
                    此处我们一看这个例子就知道了,如果真存在这个职业,那就是第一次工作之后看到这个文本,然后我们会收到一封信,把信放入研究,会获得一个最低级密传,典中典开局了属于是,我们用脚想都知道描述中"些许隐秘"多半是无形之术,多重历史之类的,而莎草纸里写的,就是密传,但是神奇的是,我们对这封信的描述已经详细到"信里夹着几张莎草纸"这种程度了,但仍旧"其内容引人遐想",那么你能知道内容究竟是什么吗?能,我们前文已经说了,就是密传,但是描述就是用一种谜语的方式,不明着告诉你,这就是密教谜语的魅力所在。


                    IP属地:法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24-08-29 07: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