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历史研究方法参考 一,事实凌驾立场,价值观, 二,历史研究必须国际比较, 三,原始档案文献优于个人口述回忆录, 四,排除情感倾向,禁止文学手法,剔除形容词,中性描述,不改固有名词, 五,剔除现代中国人所写通史, 六,不首先考虑他人研究成果, 七,历史事实不需要感情渲染,不采信我方战果,采信敌方战损战死 ,八,科学方法严格要求 1.第一级原始资料,当时做成的,~可以引用, 2.部队史,战史专著,军事史,通史,等资料~
-
19我是因为很喜欢的一个作者对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介绍喜欢上图帅的,在知网上看过很多篇论文,我觉得中美苏的史学界对图帅的评价都很高啊?……为什么大家提到图帅都戾气很重?大毒气的梗究竟来自哪里??还有我可能不太了解军事知识?请问坦克掩护步兵突袭这个战略的黑点在哪里啊?(゚o゚;看到很多人喷,但不知道为什么👀(单纯喜欢研究苏联和二战历史的女生,不打游戏,感觉这个梗应该来自游戏?什么地方都看到有人刷⊙_⊙懵了很久了
-
3图帅,第一位被清洗的苏联元帅
-
6大家祭奠下
-
0
-
5图拉丁殖民帝国已经把魔爪伸向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 选项 此事平平无奇 社会学点数+3 把殖民者赶下海 获得宣战借口:保卫图哈切夫斯基吧 (需要 图哈切夫斯基的追随者 特质) 我也来凑个热闹 获得宣战借口:加入殖民 (需要 tno壬 特性)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获得决议:组建新的图哈切夫斯基吧 慕尼黑条约 获得决议:允许殖民 是时候让老古董退出历史舞台了 图拉丁吞并图哈切夫斯基
-
3如题
-
18图哈切夫斯基是前苏联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功勋卓著的军事指挥家和理论家,第一批被授予元帅军衔的5名将领之一。他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并且精通军事理论,被誉为“红色拿破仑”。可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却被自己人的无端猜疑和不信任毁掉了本该辉煌的一生。
-
20如题,书名想好了,叫历史请给我一个机会,咋样?需要有人帮忙搜集素材。
-
23M.H.图哈切夫斯基[苏联]地形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地形性质和气象条件对于地面作战和部队的战术运用,时常会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从前,只要到了雨季或者是开始下雪以后,军队就住进了营房。现代的军队几乎一年四季都要在野外作战。国内战争和华沙战役表明,由于气候条件的突然变化,往往会使大规模的战役遭到失败。在许多情况下,要以人员的巨大伤亡和车辆武器的大量损耗为代价才能取得胜利。军队逐渐实现摩托化以后,地形和气象条
-
6步兵自动枪火力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增强,步兵大量装备随伴轻型火炮的趋势,势必使它在防御中变得比过去更加坚强,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使冲击能够疏开和纵深梯次配置的敌防御变得更加困难。远程炮兵火力的增强,更使这难上加难。 因此,现代战术面临着一个特别尖锐的问题,就是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加快对敌人防御地带的冲击,而在现代条件下,这一目的只有通过在突破地段对敌人防御配置进行同时或几乎同时的大纵深杀伤,才有可能达到。如
-
6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俄语:Бори́с Михаx0301;йлович Ша́пошников,1882年10月2日-1945年3月26日)苏联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苏联元帅(1940)。毕业于沙俄总参军事学院,在一战时就是上校,在1928年至1931年、1937年至1940年和1941年至1942年三次担任了红军总参谋长,性格温和,博学多才,深受斯大林敬重,1940年晋升苏联元帅。组织了莫斯科反攻作战,后因病申请退养。获列宁勋章3枚,红旗勋章2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1
-
7近代,波兰被德俄瓜分,一战后1918年11月,波兰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在俄国革命后的内战期间,波兰的国家元首毕苏斯基认为这是波兰向东拓展疆土的有利时机,计划建立一个波兰化的联盟Midzymorze,字面意思是“海之间”,指从波罗的海至黑海,企图占领乌克兰白俄罗斯,恢复18世纪波兰盛时版图。
-
0
-
5突破战役包括突破第一防御地带并随即突破第二(后方)防御地带。突破第二防御地带后,将获得实施战术和战役机动的较广泛的可能性。突破纵深达12-15公里或更大,与参加突破的各军的当日任务相符。自然,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坚决和同时压制第一防御地带全纵深的防御体系,牵制各师预备队,而且这样做的速度要能够制止敌人向后方地区退却,迫使敌人较深远的预备队在该地区组织防御,最好还要防止这些预备队占领后方防
-
3M.H.图哈切夫斯基[苏联]不管德国军队的组织体制度如何之好,对具体工作的管理来说,我们并不一定要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政府形式不同于德国的陆军与海军要全盘照搬它的一套。 德国制度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集中控制,二是分散执行。 如果要问:这些特点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助于获得某种结果,还是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有助于获得某种结果?对此,我们必须说明具体条件,并提出我们要想得到的结果。 我们关心的是战争。现在,
-
3路德维希·里特尔·冯·艾曼斯贝格尔Ludwig Ritter von Eimannsberger (1878--1945.)奥地利军事理论家,炮兵上将(1930)。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先驱之一。1878年11月19日帝都生于维也纳,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前19天战死于波黑。他和许多军人子弟一样毕业于军事学校,1899年在布达佩斯的野战炮兵11团服役。1903年至1905年在军事技术学院进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他正在萨拉热窝写一本有关弹道学的书。后参加了1914年的东加利西亚战役和1915年的波兰战役。1916年
-
25朱利安·斯泰福德·科贝特(Sir Julian Stafford Corbett, 1854-1922)英国军事理论家、也是广大历史学家所公认的英国最伟大的海洋战略家。1854年11月12日,生于英格兰萨里郡泰晤士迪顿。毕业于剑桥大学特里尼蒂学院。1877年,被中殿法学协会授予律师资格。1882年前,一直从事法律工作。曾在牛津大学和皇家海军学院讲授历史课。后任英国国防委员会历史部主任,从事海军历史研究。1917年,被封为爵士。1922年9月21日,在苏塞克斯郡斯托佩姆逝世。其有关战争
-
43M.H.图哈切夫斯基[苏联]坦克曾多次参加进攻和防御战斗演习和训练;坦克常常紧急地从战线的一个地段转移到另一地段,然后再回到原来的地段。坦克沿着荒野和坎坷不平的道路前进。有时,坦克疾驰前进,驾驶员甚至都无暇看看里程表。但是,有时在行军中,由于天气不佳,遇到人工障碍物、被破坏的桥梁或天然障碍物,坦克被迫接连不断地停车,这对精神的影响要比战斗本身所产生的影响还厉害。战时红军士兵都以连队为家,他们奋勇前进,
-
18书名《红色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在百度搜索图哈切夫斯基PDF,到红色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PDF 免费高速下载新浪爱问共享资料里用迅雷下载,然后下载PDF阅读器阅读。
-
80第一次世界大战、苏波战争都证明,各兵种必须密切协同动作。协同动作就像一个乐队的演奏,根据作品的格调,有时是以这种乐器为主,有时又必须以另外一种乐器为主。有时还要有独奏。不过,只要是合奏,就必须有一种乐器领奏,其它乐器配合。作战的“乐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57约瑟夫·克莱门斯·毕苏斯基(波兰语:Józef Klemens Piłsudski,1867年12月5日-1935年5月12日)是波兰政治家,曾任波兰第二共和国国家元首(1918年-1922年)、“第一元帅”(1920年起)、和独裁者(1926年-1935年),他还是波兰第二共和国的领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起,他成为了波兰政治中的主要力量和欧洲政局的重要人物。他被认为是让波兰在123年(是为瓜分波兰时期)后于1918年重返独立的功臣。但是,毕苏斯基未能将其家乡立陶宛的大部分
-
39波苏战争(1919年2月-1921年3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与波兰第二共和国这2个新成立的政权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是由两国对扩张领土和扩大影响力的企图所引起。 凡尔赛条约使波兰自18世纪末被瓜分以来重新立国,刚刚恢复独立的波兰寻求保住那些在被瓜分时失去的领土;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下文简称:苏俄)的目标是控制同样的领土,那些地方曾经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直到第一次
-
141920年4—10月苏维埃俄国与波兰之间的战争。苏波战争是由波兰白军首先挑起。1920年4月25日,波兰白军在协约国的怂恿下,多次拒绝了苏俄政府关于和平谈判解决两国争端的建议,对苏俄发动了进攻。
-
18俄波战争(1918~1920),一战之后波兰重新独立,企图利用苏俄内战的时机夺取白俄罗斯、乌克兰和立陶宛,恢复古代波兰的疆界,得到了反苏俄的协约国支持。1919年波兰趁苏俄忙于内战占领了白俄罗斯和立陶宛,1920年4月波兰对乌克兰发动进攻,战争爆发。1920年10月12日,在双方消耗巨大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和波兰政府签署停战协定和初步和约,俄波战争结束。
-
18华沙战役(有时称为维斯瓦河的奇迹,波兰语:Cud nad Wisłx0105;)是波苏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这场战争开始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持续到1921年里加条约签订。 华沙战役的战斗从1920年8月13日到8月25日,图哈切夫斯基指挥的红军逼近波兰首都华沙及附近的莫德林要塞。8月16日,毕苏斯基指挥波军从南面反攻,逼使俄军混乱地向东撤退直至尼曼河以东。俄方约有1万人阵亡、500人失踪、1万人受伤及6万6千人被俘,而波军就有约4500人阵亡
-
31汉斯·德尔布吕克Hans Delbruck(1848—1929)19和20世纪德国最杰出的战略思想家,无论是作为军事史家,还是作为以德国民众为对象的军事教育家和德国统帅部的批评者,他都对现代战略思想的发展贡献卓著。德尔布吕克的战略思想属于克劳塞维茨传统,是对克劳塞维茨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仅坚持了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论断,而且明显发展了其关于战争双重形式的论点,提出和阐释了战略的两大基本形式———歼灭战略和
-
2菲利普·霍华德·科洛姆Philip Howard Colomb (1831~1899 ) 英国海军中将,海军理论家和历史学家。1831年5月29日,生于苏格兰加洛韦。1846年,加入英国皇家海军。1848~1851年,先后随舰在葡萄牙、地中海和中国等地服役。1852~1856年,参加缅甸战争、北极远征和克里米亚战争。1859~1863年,任参谋。1868~1870年,任“德赖德”号舰长,从事禁止奴隶贸易活动。1874~1877年,任英军侵华舰队旗舰“无畏”号舰长。1880年,任驻地中海的“雷霆”号舰长。此后,任
-
20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俄语:Иерони́м Петроx0301;вич Уборе́вич,1896年1月14日-1937年6月12日),苏联军事家,军事战术学家、一级集团军级军衔(1935年时授予),在俄国内战中率领红军取得多次胜利。在担任红军军备部长时力主发展空军和装甲部队,强调要重点训练红军掌握现代兵器和装备。在担任多个军区司令期间,他组织了多次演习和野外作业,提高了苏军的实际训练水平,完善了大纵深战役理论。受他影
-
7瓦西里·丹尼洛维奇·索科洛夫斯基(俄语:Василий Данилович Соколовский),1897年7月21日-1968年5月10日,苏联军事家。索科洛夫斯基主要担任参谋工作,协助朱可夫等组织了苏德战争中的多次重要战役,1945年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46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62年,他主持编著了《军事战略》一书,强调核武器致胜论,其强调火箭核战略的理论成为冷战时期苏军的战略基础。
-
45M.H.图哈切夫斯基 [苏联][出自《图哈切夫斯基文集》] 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战争和华沙战役都证明各兵种必须密切协同动作。协同动作就像一个乐队的演奏,根据作品的格调,有时是以这种乐器为主,有时又必须以另外一种乐器为主。有时还要有独奏。不过,只要是合奏,就必须有一种乐器领奏,其它乐器配合。作战的“乐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27在未来的战争期间,脱离大路甚至进行规模不大的战斗行动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为使道路能保障不间断的行车,必须随时维修道路。轮式车辆离开碎石路(这种路在东线是很少见的)几乎是完全无法行动。一些重要的道路只有用圆木和树枝加固以后,才能成为半合格的行车道路。 这样,补给问题成了最复杂的问题。它简直成了实施任何战斗行动的决定因素。战斗群的编成及其兵力数量、进攻方向、任务的下达和时间的计算等等,都要决定于能运
-
6M.H.图哈切夫斯基[苏联]研究战争的人不能满足于对战略与战术的抽象研究或具体研究。某一措施从战略或战术原则上看,可能是正确的;但光凭这一点还不能得出结论说,这种措施就一定是可行的或者是可以采纳的。军事演习和图上演习就其本身而言是大好事,但它们并不能提供必要的后勤训练。 在计划用兵时,不但必须决定用兵的意图(希望得到何种结果),而且还必须决定用兵的可能结果。所以任何战略问题和战术问题,都要从后勤的角度加
-
3M.H.图哈切夫斯基 [苏联]1811-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之战,常被人们漫不经心地说成是“一次因缺粮和运输工具不足的后勤失败”。但证据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