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5墨子本人采取尚捡、自苦,以节流方式利天下,但太过激了,没有几个人能做到。但其学说很多,子弟又众,所以应该到了禽子的时候,其利天下的方式发生了流变,由节流变成开源,开始专研富民强国,只保留节葬,因此墨子死后,墨家依旧能跟儒家与法家并立显学二三百年。 与墨子同时代而又声名鹊起的杨朱学派,在杨朱死后销声匿迹,后人都不知有无著作,其说一世而绝。原因可能是其过于单一又偏激,又没有弟子继承和流变。所以杨朱与墨
-
8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天志、明鬼、节用、节葬、非乐等十大主张。其中,“兼爱”是核心,主张人们应平等地爱他人,反对战争,希望以此调和社会矛盾;“尚贤”强调任人唯贤,反对世袭制度;“尚同”则倾向于建立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模式,以统一民众思想;“节用”“节葬”倡导节俭,反对浪费和厚葬;“非命”否定天命,主张事在人为. 日本文化中的墨家思想体现- 集体忠诚和尚同思想:墨家的尚同
-
4墨学在后世只留下了一个無君無父于是注定了沦为统治阶级观念的绝缘体。 一场新文化运动又某些人强行把墨学与社会主义合流,用于成为了儒家文化的对立面。 日本民族从来也没有彻底被程朱理学或者禅宗毒害。因而保留了大量实用主义观念。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是依附于“通古斯式”的贵族政治秩序的。武士道精神,工匠精神,只能依附于贵族政治。而不可能独立于贵族政治。所以日本的文化压根儿不可能被墨学所定义。
-
10这个并不是君臣关系的问题。而是历史观与世界观的问题,所以说过于抽象了。儒学反映的是一种阶级合作的立场。对于阶级社会的阴暗面相对宽容(因为知道改变不了或者改变的“祸乱”风险远非常人所能预见)(犹如美国的保守派) 墨学被他人认为有一点平民主义的倾向,所以会被认为不利于社会稳定或者脱离现实。你叫公卿阶级放弃礼乐和仁爱,那个是与虎谋皮之举(犹如美国的进步主义) 观点的争论只是表象,幕后的人心世道才是本质。墨
-
0观一叶而知树之死生,观一面而知人之病否,现一言而知识之是非,现一事而知心之邪正。
-
6儒学相关的核心问题是危机与出路 从古代以至于近代,对于儒家文化的批判多如牛毛,但是批判者往往都是一叶障目,属于病急乱投医。所以,我们的核心问题,不是去争论是非,而是考虑人类社会的本质是怎么样的。应对危机与寻找出路。儒家文化是东亚文化的“高点”,是庙堂之音,但是每一次乱世,都是引发争议,所以,一个完善的历史观与世界观应该是怎么样的啊?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也就是犹如晚清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2东亚式的仁爱,原本只是公卿阶级的仁爱。为什么呢?因为仁爱不仅仅是一种同情心或者良知,也是一种政治责任。说穿了就是必须拿出余粮,分给穷人才是仁爱。 我脑海里的东亚式的仁爱,通常来说是那样的一个故事儿:我是一名将军,今天军队遇到了危机,口粮不足了。于是我命当兵的去打猎,然后告诉众人,肉分给立功的和重伤员,其他人只能吃杂粮。这个就是一种仁爱。他的基础并不是什么同情心或者良知,而是一种基于历史观与世界观的
-
6在没有儒家文化普照的地方 杀戮一直在进行
-
28说实在的,在国学当中,很少人真正理解墨家,一是很多墨家著作遗失了,就连《墨子》都有好几篇遗失的,我前几个贴子引用的都是前不久清华简暨出的。再者弄懂墨学得掌握方法论和底层逻辑,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我这还是硬背了几年的《墨经》才刚刚摸着墨学理论核心部分。 我发了三百多篇有关墨学的贴文,有人说我这 汇编成册,完全可以出书了。只可惜我一废人精力有限。
-
53不知道现在反对儒家的那些人创造出什么了?
-
2儒家讲的是庶民,法家讲的是愚民,道家讲的是朴民,墨家讲的是良民; 庶民阶级固化,反正种地的一辈子种地,做宫的一辈子做官,祖祖辈辈安于天命; 愚民实际上是奉利于国,把民利全部用于富国强兵,或者说只用于耕种和战争,使民不存在个人利益; 朴民是使民自化,民朴而又不使民争利,为了防止国与民争利,老子所以提出小国寡民; 良民是使民尚同,就是把民组织起来,上下集中统一,上面好的下面必须学习,去除不好的。民利集中分
-
6中国古代起义的主体其实并不是农民,地种的好好的,谁没事造反?大多数其实是地主联合流民起来造反,地主造反本质是为了抗税,流民本身没土地无处安身
-
31
-
3这个傻子实际上是从武侠小说上理解的。武林人物大吼一声。天人合一!突然功力暴涨,好像自然界的力量和人的力量合2为1。 这就是傻子理解的天人合一。 这和中国哲学上的天人合一,完全是两码事!
-
5
-
5
-
3杨朱,又称杨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张主要体现在“为我”二字上。 他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体生命的价值,认为人应该追求自身的幸福和满足,而不应过分关注他人或社会的利益。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的代表。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杨朱之道也体现了对个人自由和尊严的尊重,以及对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的反思。
-
4个体和类别其实是两个概念,正如说四川人喜吃辣,这并不能说所有四川人都喜吃辣,这是把【体同】当成【类同】的的缘故。同样的还有地域黑,例如,说“某个地方的人都没素质”,这里把这个地方的所有人看作一个集合,是对这个类别整体贴上了不好的标签,并不是针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体。
-
4在墨子生活的时代,社会资源相当有限,而墨子想要把资源尽量往下移,使寒者得衣,饥者得食,孤独废疾者有所依养。而从《墨子》一书来看,墨子本人主要采取的是一种节流的策略,所以墨子尚捡,作《节用》、《节葬》、《非乐》三篇,并自苦以利天下。 但后来发现的清华简《治邦之道》墨家佚文来看,最起码到了墨子之后的禽滑厘时代,禽子所代表的墨家则是采取一种开源的策略,所谓『薄关市,则货归。 民有用。长乳则畜蕃,民有用。 谨
-
12华儒精神是亲民进取 腐儒愚思是等级礼教
-
15网络儒流的本质是往右腐儒的观点和理论其实我很理解,但是我的历史哲学观就是辩证唯物史观,对近代以来的阶级革命与民主自由事件,我们认为只要是推动人类历史向前的就是合理的。问题只是前进进程的问题。儒流反映了一种关注富人命运的立场,这个当然是短命的。犹如今天的否马否闰之一样。(未完待续,欢迎参与)
-
5真正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如何认识人类社会的问题 我学了一点历史的皮毛才发现,原来早期的人类社会,無论是东北亚的渔猎民族,还是朝鲜,日本,或者是云南,西藏。或者是其他地方的原始社会。尊卑有序,贵贱有别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是孔孟发明出来的东西。日本人之所以特别喜欢学习古代中国的文化,只是因为那边的“阶级观念”比古代中国要吓人得许多。用了儒家经典,就可以把那一套原始社会或者封建社会的观念天经地义了。西南
-
3诸子百家曾为显,辞辩逻辑世最先; 知接格物科学理,兼爱非攻济世间; 天志尚同明法度,尊贤选君民本前; 莫道希腊有奇论,华夏墨子早立言。
-
7儒家:孟子性本善;荀子性本恶。 道家:老子性本无;庄子性本真。 墨家:墨子性本素;告子性本能。 儒家是从“志气”的角度,将后天人为的善恶价值判断,加到先天的所谓人性上。 道家是从“无为”的角度,推测先天的人性。 墨家则从“故理”的角度,类推出人性。 儒家和道家不必多说,大家都很熟悉,现在讲讲墨家; 墨家的“人性论”发展,结合后期告子的论述看,那么就是这样的: 首先先天的“性”是什么?按墨家门徒 告子的话讲:所
-
0君子言见闻,不言不见闻。 言有益,不言不益。
-
2明朝的王阳明的学生曾经问王阳明,墨家也主张爱人,儒家也主张爱人。两者的不同是什么呢?王阳明答,儒家的爱人是先从身边的亲人(父母,兄弟)开始,对亲人的爱是儒家「仁爱」的发端。有了这个起点,才可以真实地扩展到爱他人。而墨家的「兼爱」则抹杀了这个发端的重要性,忽略了这个起点,直接要求人们不分亲疏,无差别的爱所有人,显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墨家理论上看虽然很高尚,但却起点很高,很难真实地践行。所谓发端
-
1日本人崇尚的观念是“一只手拿佛经,另一只手拿算盘”,或者说“一只手拿佛经,另一只手拿武士刀“。 古代中国的儒家文化,被官僚地主阶级长期垄断了话语权,形成了诸如轻视农民阶级,轻视工商业,视战争为“不吉利”的事情,视武夫或者工匠为“贱业”。这些都是官僚主义独大的结果。只有遇到汉武帝,明太祖之类的帝王,才能压抑官僚主义。还有什么诸如祖宗成法不可变等等观念。 之所以敌视道家或者墨家,那个就是执政党与在野党之
-
6网络墨流的本质是网左 墨学的观点和理论其实我并不是很理解,但是我的历史哲学就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犹如近代以来的阶级革命与民主自由一样,只要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问题只是界限与尺度的问题。墨学反映了一种关注穷人命运的立场,这个当然是合理的。犹如今天的网左或者白左一样。问题只是,它是一个只知道斗争不知道和谐统一的斗争哲学。 所以我说,网络墨流的本质就是网左或者白左,如果墨流不能与网左绝缘,那么你干脆研
-
32墨家在整个战国一二百年里一直都是显学!不是墨子之后就不行了,墨子的弟子都在列国做官,而且大多官至大夫、将军,而且这些在《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都有作证。 其后期的著作在当时都不少;如 禽滑离及弟子所著的《禽子》,宋研及弟子所著的《宋子》,还有直到汉代仍然流传的 《胡非子》、《随朝子》、《田俅子》、《我子》等 重要著作毁于秦末,其余被帝制列为“异端”慢慢尽绝。清华简有一部分篇章高度疑
-
34
-
1崇尚文化和谐论阶级和谐论反对墨流对立论 儒家文化只是一个象征意义,内涵是文化与阶级的和谐论。并不等于是古代中国两千年秦帝国的官僚主义观念,也不是科举制产生的书呆子观念。也不是乡村地主或者宗族观念。只是说,追求个人权利或者政治理想的时候,与所有以上观念不要彻底撕破脸,和谐相处。左翼团体就是让工人把工厂砸了。儒家文化(阶级和谐论)就是让两边坐下来聊聊。如何避免发生工人砸场的危机。
-
19
-
99墨翟,反儒者之祖宗。二千年学问不传,子嗣不知,庙祀不闻。 商鞅燔诗书,车裂。李斯,腰斩。 韩非作书辱儒,狱中服毒。 秦火书,自致阿房一炬,草芥振臂而七庙堕。 李林甫间帝弃儒臣用蕃将,起安史之乱,削官改葬,抄家放逐子嗣。 韩侂胄反理学,身首异处,名列奸臣传。 魏阉排挤东林儒士,自缢而死。 吴虞反礼非儒,子夭,两妻薄命,后继绝。 易白沙批孔,三十五岁英年投水而死。 ……
-
8
-
4墨家认为:社会如水,越流动越活跃,越能富民强国。 所谓:『君守器,卿大夫守政,士守教,工守巧,贾守价鬻聚货,农守稼穑,此之曰攸。攸者,行水顺其性,为安处也。何拘贵贱等差乎? 其政事使贤、用能,则民允。男女不失其时,则民众。薄关市,则货归。 民有用。不厚葬,祭以礼,则民厚。不起事于农之三时,则多获。各当一官,则事靖,民不缓。爱民则民孝,知贤则民劝,长乳则畜蕃,民有用。 谨路室,摄汜梁,修谷澨,顺舟航,则
-
2从秦朝起,凡是尊孔用儒的朝代相对都长命,汉唐宋明清,这些朝代都延续两百年多,凡是反儒的朝代相对都短命,秦朝元朝民国,
-
16儒学的道统就是中华民族的命根子 儒家文化的核心内涵并不是什么仁爱,也不是什么君臣父子,而是让你从历史中学会放下 学会隐忍一切历史的阴暗面,人性的阴暗面,隐忍一切才能追求秩序和完善。我特别欣赏日本人崇尚隐忍的文化。如果你连儒家文化的仁义道德都容忍不了,你还能容忍什么?蒙元满清的屠杀你怎么隐忍?阶级对立你怎么隐忍。乱世你怎么隐忍。中华民族由什么来定义?如何才能不会沦为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祖国的“自由人”?
-
0汉奸多是因为儒家文化那么日本人切腹是什么? 汉奸多那是古代中国官僚地主阶级的腐儒文化。视权力地位高于一切的文化观念。日本人切腹显然不是因为墨家文化。也是君臣名分大于天的阶级观念。生命轻于鸿毛名节重于山岳。
-
0东亚人崇尚的是“儒家化”的历史观与世界观 而不是像鲁迅之流那样简单的定义为什么尊卑关系。至于说什么是儒家化的历史观与世界观,这个你只能自己去领悟了。并不是文字可以理解的问题了。 儒家化的历史观,指的是崇尚的是一个传承关系,夏商周到满清入关永远还是同一个文化圈。而不是苏联与伊斯兰教那样不同的文化圈。崇尚的是尊重现实,尊重统治阶级的关系。反对某些进步主义观念切割历史观,宣扬阶级对立,否定文化传承。本身并
-
0鲁迅之流的观点其实没有错。任何一个民族都会由于某些原因逐步丧失灵魂。只是他归因于封建社会和儒家文化是错误的归因。日本人怎么没有丧失灵魂?给出的解决方案也是错误的解决方案,依靠宣扬否定文化传统以及阶级对立的观念。这些问题本质上属于心理学以及人类学历史学的问题。大凉山彝族就是比汉族人团结,山区汉族就是比城里人团结。就像当年戚继光招兵的时候,城里人是不要的,只要义乌人,因为他们习惯于乡村械斗,宗族观念强
-
0如果介及不逗蒸儒论还有何用 如果不介及逗蒸马论还有何用 有人说了存在即是合理 既然大家都合理 那么各种论 都当休止
-
8101发现最近不断有新吧友关注本吧 大雅儒家吧欢迎你们,欢迎你们发表见解,对儒学,传统文化有困惑疑问的,我们可以一起交流! 这个吧是真正讨论儒学、传统文化的吧。 再一次欢迎你们,我们尊重以及重视每一位诚心交流的吧友!4儒学与儒黑的区别不在于观点。而在于是否尊重现实 我关注的历史命题从来都是“儒家文化的危机与出路”,但是我显然不属于什么儒黑,因为我不会执迷于门户之见。至于说B52的问题。人家自称马克思加秦始皇。被墨子说成了墨子。也是没有谁了。儒家文化只是一个广义的内涵,用来与墨子相互区别。儒家文化的危机,只能用法家来补充,只能用民族主义来补充,只能用其他东西也补充。而绝不可能是由墨家文化来取代。我们之间的区别就是儒家5按照逻辑:完全意义上的人,应当拥有自由,没有人有权剥夺其自由。强盗是害人的,所以被五刑所制,剥夺其自由。且若遇强盗作案,而当场杀死强盗的,一般视作无罪。那么这样说起来,强盗到底算不算完全意义上的“人”呢? 从墨家角度看『杀盗非杀人,爱人非爱盗。』;其实墨家一直试图定义何为: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人。因为这不仅可以明晰法律,还能让兼爱避其害。7木心吹捧墨家贬低儒家,儒家治理中华帝国两千年,墨家徒何能何德能与儒家相提并论?治理国家那么容易,何况中国这样大国。241. 富强,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于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民富则国治,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 2. 民主,子墨子曰:『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择选贤者以为其群属辅佐。』,『奉三老以举。』即乡里基层人民还可以民主选举出三位代表农工商的老人也就是三老进入各级领导班子进行参政议政。 3. 文明,子墨子曰:『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即鼓励发明创造,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墨子在光学、力学、声学、数1所谓盛世时期,也就是老百姓能吃上饭了,不至于大批量饿死,过年能吃上肉。这些时期屈指可数: 汉朝:文景之治,约39年。光武中兴,约30年。 隋唐:开皇盛世,约20年。贞观之治,约23年。开元盛世,约28年。 宋朝:仁宗盛治,约40年。 明朝:永乐盛世,约22年。 还有个所谓的康乾盛世,,因存疑是伪盛世,故不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