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吧 关注:19,484贴子:159,223

回复:张氏家族大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景德镇
安庆张氏祠堂
张氏宗祠在江西景德镇瑶里梅岭村。 白墙高耸,黛瓦相缀,绿荫拥掩,青水映衬,气势恢宏
我们的祖先,元末明初,是从一个叫“瓦屑坝”的地方,走鄱阳湖入长江,最后移民到安庆的。瓦屑坝往前,家谱缺失记载。也就是说,当时的饶州府,或鄱阳(现波阳,府治),或馀干,或乐平,或浮梁(元浮梁州,洪武初降为县。今景德镇),或德兴,或安仁,或万年,都有可能是我们祖先的栖居地。
明嘉靖《张氏统宗世谱》(张宪、张阳辉主修)中,汉留侯张良为一世祖,上溯张氏开宗立姓之始祖张挥,下迄明中叶播迁各地之衍派117支。其地域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和南直隶。其中江西44支,南直隶52支。而江西又集中于饶州府,计有43支;南直隶又集中于徽州府,计有40支。安庆张姓移民,源于饶州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张氏宗祠三堂两天井,占地1999平方米。中进为崇本堂,上悬有“中军司马”、“御史中丞”、“广州刺史”等金匾,可见明之前,张姓在当地就是名门望族。
可惜无法翻阅家谱,不清楚上面有没有相关移民的记录。
环张氏宗祠而生的巨大樟树,号称千年。抬眼看,高不见顶,最粗的一棵,要6人方能相抱。


IP属地:江苏162楼2019-05-08 16:04
回复
    江西张氏族谱
    https://tieba.baidu.com/p/848063560


    IP属地:江苏164楼2019-05-08 16:09
    回复
      新余
      日本名将新罗三郎源义光的第七子,源觉义为躲避被源义光谋害的源义忠的遗孤河内经国的仇杀,于应德二年也就是公元1085年西渡朝鲜,在朝鲜高丽王朝的避佑下在沿海莞岛繁衍生根,因源义光取新罗明神的典故改名为新罗三郎而新罗明神原型为张保皋,遂以张为苗字,世代以张为姓,后在明朝时为躲避丰臣秀吉对朝鲜的侵略迁至中国内地新喻县(今新余市)扎根于此,成为此地一大姓。


      IP属地:江苏166楼2019-05-08 16:16
      回复
        鹰潭
        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移民合肥市的张氏后代家谱修订2015
        五致张氏宗亲一封信,合肥市明朝江西省张氏宗族宗庙家谱续(大于家谱)
        亲爱的宗亲家人:明朝朱元璋在江淮地区连年征兵,让合肥市地区人烟稀少,、
        在刘伯温的建议下合肥市张氏家族从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移民合肥市
        洪武二年大兄长井头坐息分手后驻足(五公迁至草庙集定居)。锡六公子孙在张集及周边地区生息繁衍,在张集西井头坐息分手后驻足(大兄长在合肥西乡定居,及周边地区生息繁衍,派分四房,已历六百多年,现人口已达七万多人。
        世、泽、永、玉、新、维、邦、德、茂、光、先、祖(六房)有、仁、成、志、学、龙、虎、登、金、榜(七房)步,树、云、龄、和、以、致、福、善、可、锤、祥、承、熙、永、誉、帮、家、之、光。(大房)三山滴血派五十字帖为:第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所撰序文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元 蕴,高宏鼎大罗 三山愈兴振,福海涌洪波,穹窿扬妙法 ,寰宇证仙都 。(老房)


        IP属地:江苏167楼2019-05-08 16:17
        回复
          赣州
          宁都张氏家族
          张:清河郡。
          《宁都清河大洲塘张氏族谱》载,唐初由韶州迁吴县。
          鼻祖公直原居姑苏吴县张家巷,登宋嘉定进士,丁丑任虔化县令,《宁都直隶州志》“秩官志”有载。
          二世罗、安、智、慧,安迁宁化石壁,慧居雩都银坑。
          四世兴泰于元大德已亥年徙居黄石大洲塘,现宁都有2.1万多人。


          IP属地:江苏169楼2019-05-08 16:20
          回复
            吉安
            寻根:我们是贵州省贞丰县小屯乡的张姓家族,有近200户张家,历经200年十代人的时间发展,人口近500人。据祖籍介绍我们的起籍是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小地名大水井。族谱先年就已火焚无所查考,故想在这清明之际问祖寻宗,我们的始祖是宗字辈,第二代是天字辈,后来在别的张姓族谱参考字辈是:世洪单文祖国天 ,朝廷启明道在先。。。。。。请有心人士提供一下泰和县张姓族谱和有关情况,我们深表感谢。
            公元1370年,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一张氏家族举家搬迁到京山县宋河镇,从此在这里安家落户,不断发展成大户人家。此张氏立族谱已有106年的历史了,古族谱仍保存完整。现在这里能清上族谱的张氏族人有495名,分布在宋河、厂河等镇。族谱的约束力较大,据记载,106年来,此地张氏家族中无一人判刑坐牢。


            IP属地:江苏170楼2019-05-08 16:23
            回复
              正雄公后裔
              入黔一始祖 张正雄 之象
              入黔始祖 张正雄 之妻 谢氏祖母墓地
              龙潭山
              是我张氏入黔始祖谢氏祖母,二世祖胆公及数代祖人,所以,是我们的福山,我们子孙后代,要竭尽全力保护和维护,确保不被损毁和侵害。
              公元1374年(明朝洪武七年,此时,公已60岁有余)正雄公(公生于元朝1313年)携家人老少四代数十人(四子:龙、虎、英、胆及孙子和重孙子)从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大桥头(迁入江西前为江南应天府高石坎人)入黔(谱载前往贵州任按察史),落藉贵阳次南门马棚街,子孙部分跟随公为官(龙公到云南沾益任府官、虎公广西守边关),部分经商(英公留在贵阳守家业和经商),部分到水西土司与朝廷之界威清卫农耕商贸(胆公带着子孙到威清卫创业,生活于乌江支流两岸),此时,黔境无战事,算国泰民安,生活还算富裕,子孙繁衍昌盛,置了不少家业。公1388年薨于任上,享年76岁,未能回到故乡。由于公不幸辞世,实力不在,有为子孙远在他乡,无法帮助巩固家业,留守贵阳的英公子孙迫于外来压力和侵袭,分分外迁他乡,投奔龙公、胆公家人,至今仍有子孙留在云南、四川、大定等地,历经数百年洗礼,部分家人随时代的变化演变成了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今天同为一族子孙,实为多种民族成分的多元化格局,留下难解的民族情结。到今天,公的子孙到贵州已640多年,繁衍子孙近30余代,谱载人口40万余人(应该还有很多人外迁没有找到)。
              回顾历史,祖先来到贵州,历经数朝变革,多数人留在了贵州,形成了自己的天地,造就了大小舅寨的传说,在龙潭山、大小舅寨形成了张氏祖坟山,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追思寻根重要依据。由于朝代限制,导致我们的一些祖莹遭到破坏和损毁,让人心痛,无法恢复。
              今天,时代不一样了,条件好了,我们后代子孙没有理由不保护好现存的祖莹之地。为了保护好祖莹,2016年数百子孙,献出自己的一片族人之心,捐资近10万元,补种祖山树木,完善风水和生态保持,修补进入祖山之路,为子孙祭祖提供良好的保障(特别是方便年龄大的族人),这一切的完成,得益于福荫保佑,祖德显灵!入黔始祖谢氏祖母墓
              龙 虎 英 胆
              入黔二世胆公祖两赵氏祖太,生子二:子公、子元。长子子公李氏生清、伸、弘、贵、富、聘;次子子元罗氏生觐、诠、海、浩、淳。
              雄公江西到贵州,龙虎英胆四大支。龙公镇守云南省,虎公坐镇墨西城。走南闯北英公系,留守贵阳胆公支。撒下芝麻一旦二,雄公孙子处处多。清明相聚祖母地,雄公后裔百忍歌
              入黔 张胆公 二世祖 墓地
              入黔 三世祖 子元祖 墓地 。子元罗氏生 觐、诠、海、浩、
              入黔 十三世 知荣祖 墓地 :纳雍县水东乡马流光村


              IP属地:江苏171楼2019-05-08 16:25
              回复
                宜春
                湘赣张氏
                湘赣螺浮山,张氏宗祠,更是张氏家族在赣区域中重要的宗祠,化孙公是螺浮山祠始祖。1287年彼云公的五子腾瑛,八子腾玉携眷到萍乡石子岭等地开辟基业,化孙公的第一子吉云、四子祥云、九子自云等后裔分别于1355年、1577年、1700年左右落业于长沙、浏阳、平江、岳阳、湘潭、醴陵、攸县、萍乡、上栗、芦溪、宜春、万载、铜鼓及广西监桂等地,至今繁衍生息六个世纪,八万生丁,在这个福地上,张世的子孙生机勃勃,繁荣昌盛。



                IP属地:江苏172楼2019-05-08 16:29
                回复
                  抚州
                  金溪张氏
                  张姓,迁入金溪的主要有三支。一支始迁祖为宋开宝进士、永明知县张杰,告老归乡由德兴银山过上幕镇,见淙溪之秀,遂卜居之,其后裔又徙琅琚张家、大桥、石门、上堡等地。第二支始祖为张挥,其后裔分迁白沿、西排、张家湾等地。第三支始迁祖为张公绮,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从南城金斗窠迁石门横源。
                  罗岭张氏
                  张氏:甘竹里罗岭张氏,从湖南刘阳迁来,已传23代;图石张氏,从弋阳经商而来,已传14代;高虎脑石岭坑张氏,是张兴玩从福建垄下堡迁来,已传9代;尖峰茶园、竹马坑、大坪山、塘窝张氏,都是从建宁岩上迁来,分别已传26代、13代、8代、7代。


                  IP属地:江苏173楼2019-05-08 16:32
                  回复
                    上饶
                    德兴张氏家族
                    县内张姓一是新营吴园,北宋初,其先祖张潜从安徽篡墩(今歙县)迁入,后分支迁今新营、张村一带。二是尚和,其先祖于唐末从婺源迁入。


                    IP属地:江苏174楼2019-05-08 16:32
                    回复
                      安徽
                      张是安徽省第二大姓
                      合肥
                      张是当地第二大姓
                      清河郡百忍堂桥头张,是张氏的一个分支。在“桥头张”后人的家中,记者看到了一个刻着百忍堂的木盒,那里面装着张氏的宗谱。说起祖宗迁到安徽的原因时,张氏的后人笑着说,那是皇帝的命令。在明朝洪武二十一年,太祖下了一道旨“分丁徒居宽闲之地,开种田亩”。原来,当时在杭州一带,人丁比较兴旺,而有的地方却人口稀少。所以,朝廷“命杭湖苏松诸郡民无田者,许今往淮河迤南滁和等处就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世居杭州的张天雨便携妻唐氏,带着3个孩子张翥、张翀和张翔离开了故乡。他们一路飘泊,所经过的地方都不合意,便一直向前行进,始终没有定居在一个地方。
                      定居梳背桥
                        张天雨一家五口来到了安徽,“携眷渡江卜取德胜门外梳背桥坊,距城十五里,东有巢湖西有蜀岫,于兹筑室编籍。”淝南“桥头张”《张氏宗谱》五修委员会的张会长告诉记者,从现存的族谱上记载的文字可以看出,始祖张天雨从杭州带着家人路过当时的合肥德胜门,看到这里的梳背桥土肥水美,非常适宜居住,就在此落地生根,繁衍至今,后世子孙已有三千多人了,并且他们这支张氏后人现今的居住地仍很集中,主要在合肥的沿河村、十五里河村、荷叶地村等。而与张天雨有兄弟关系的张天善,也选择在安徽生活,不过他是落户在了六安的苏家埠。他们“桥头张”的称呼,就是缘于张天雨在梳背桥下生活而得来的。这座古桥早已不复存在,后来合肥市又把宿松路跨十五里河的桥命名为“梳背桥”。
                      长丰张氏家族
                      《唐书世系表》云:黄帝子少昊青阳氏之第五子名挥,创制弓矢,官弓正之职,督造弓矢有功,赐姓张,是为张姓之始。《礼》曰:“张弓尚筋”。张,施弓弦也。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侯,字张,其子孙以祖字命氏,为张姓。汉留侯张良,原为韩氏,出于姬姓,刺秦王不中,遁,改姓为张。张氏宗源甚多,不仅为中国的大姓,亦寿县之大姓。
                      寿县张氏,宗支繁多,素有“十八张”之称,瓦东有小迎河集张(小迎河集,旧址在船涨北,淝水东岸)、李山庙张、瓦埠(张冲)张、嘴子张;瓦西有窑口张 (大树张)、保义张等。或同姓异宗,或同宗异支,各立宗祠,并有通婚姻者。小迎河集张氏,始祖张庆忠,于明洪武年间迁来寿州,落户于淝水之滨,绵延600 年,已及二十三世。著名金石、书法家张树侯为族谱作序,其赞曰:“悠悠我祖,本自武林,有明洪武,迁于寿春”(武林,今浙江省杭州市北)。晚清时,与瓦埠张氏联宗,不下两千户。其派辈字序为:积善之家,永锡景福,维新其德,用振清时。其中永锡景福四字,于瓦埠张氏为“君子有(友)禄(爱)”。


                      IP属地:江苏175楼2019-05-09 15:56
                      回复
                        芜湖
                        张为当地第二大姓
                        芜湖张氏族谱
                        我派族谱在文革中被焚毁,只剩下其中一册和一页谱头,所幸这一册记有我的祖父的名字及至我祖父的曾祖的名字,再上辈却不得而知了,不知可有与我同宗之谱可以续上,据我祖父在世时说,此谱为1926年续修。
                        谱头内容抄录如下:
                        “ 新续派行引”
                        我族派衍休宁支分濡水上溯前徽已往者不乏英贤之辈下傳奕世未來者或亦多特達之姿茲也重修家乘新續派行用綴五言製成四语起自於國引在庭之黄髮龐眉迄至乎揚冀後嗣之雲蒸霞蔚横列者輩行並誌宛如韩家四玉弟統兄名直下者昭穆相當不啻王氏五之子承父字是為引
                        衍休宁濡水,祖居江北无为后迁芜湖万春圩,1926年续修谱,文革时被毁,仅存一册。
                        族 谱前三代字辈:宗、公、合;族谱中新续字辈:国朝隆运昌 家庭喜庆长 德修天必应 学成名自扬。


                        IP属地:江苏176楼2019-05-09 15:59
                        回复
                          蚌埠
                          蚌埠怀远包集张氏族谱


                          IP属地:江苏177楼2019-05-09 16:02
                          回复
                            淮南
                            淮南张氏字辈:守、振、士、家、声、恭、宽、信、敏、惠
                            凤台张氏字辈:立国传千古


                            IP属地:江苏178楼2019-05-09 16:06
                            收起回复
                              铜陵
                              鄙人尚未对当地张氏家族考证
                              安庆
                              含山张氏
                              含山张氏宗谱》卷一,按世系先后,以较大篇幅,对有名望、有影响的先祖录入了不少传文赞序。从《始祖兴一公传》到十九世祖《广东候补巡检张公文卿家传》,共45篇,堪称皖桐含山张氏家族文化的瑰宝,使得后世子孙对先祖的厚德高风有所了解和景仰。
                              值得一提的是,45篇传文赞序中,竟有8篇是为妇人立传,这在其他家族的谱书中是极为罕见的。《张母樊孺人传》、《张母徐老孺人传十五世》、《孝节张母徐孺人》、《鲍孺人传十五世》、《柏孺人传》、《节妇何孺人传》、《胡孺人传》、《荣孺人传》,这8篇传记,细读之,催人泪下。由此可见,巾帼贤妇在含山张氏家族的发展史上,是浓重的一笔,不可磨灭。没有她们的忠贞妇道,没有她们的德节并守,没有她们的无私奉献,含山家族也无今日之昌炽隆盛。
                              为表达对她们的敬意,择其一《胡孺人传》,奉于此。
                              皖桐含山张氏宗谱,家规家训,离不开一个“善”字。明朝万历年间(1570年前后),中股七世祖琮公房下可谓之昌隆繁炽、光耀祖庭的鼎盛时期。八世大继公、九世其材公(诰赠中大夫)、十世含爽公(贵州都匀知府)、十一世儒侯公(湖广衡山县令),祖孙四代为官。擢官廉正,黎庶仰瞻,家声丕振,恩宠宜隆。含山张氏向来以善良、忠厚为先,倡导的是洁身自律。自十二世起,编三十二字字派:“为善最乐,绳我祖武,垂裕后昆,世德作求,家声大振,永绍前贤,显扬功烈,亦叶斯传”,首句便是“为善最乐”四个字,意在规训后世子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行天下,积善成德。
                              注:皖桐含山张氏,原宗祠位于雨坛乡双丰村含山口


                              IP属地:江苏180楼2019-05-09 16: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