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吧 关注:19,484贴子:159,223

回复:张氏家族大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门峡
鄙人尚未对当地张氏家族考证
插个郑州的
张君英烈士是三门峡名人,埋葬在渑池县,是张氏家族历史上的闪光点,也是郑州人民的骄傲。张氏祠堂的发现,对于研究郑州地区民国初期祠堂建筑文化具有实物价值和重要意义。同时,祠堂内的张氏家族谱系碑对于研究张君英烈士家族迁徙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插个洛宁县赵村镇张营村张姓家族简史
洛宁县赵村镇张营村张姓鼻祖河南濮阳,八十八世亮公在汉章帝时因功封河间王,尊为祥符(开封)始祖。一百零四世(祥符十七)陵公(唐兵部尚书)之子龙、虎二公,于唐总章二年(669年)随陈政入闽平乱。尔后,龙公回原籍河南开封,虎公于漳州立祖,唐中宗时封为威武协应大将军,镇守漳州路大总管。虎公十九世孙惟善公,移居东山县樟塘。张梅系惟善公十四代孙,字开,号宗占,生于明天启丙寅年(1626年),成年从军,累生任福建延平府副总兵。康熙七年(1668年),清廷命总兵黄梧及副总兵张梅,黄廷等人率兵进驻中原。途中,黄悟病故,黄廷住邓州南郊,张梅住永宁龙头山屯垦,后迁徐家园杏树坪(今赵村乡张营村)。
史书载:张梅,闽南客家人,初官福建延平府副总兵,受封骠骑将军,后敕令总兵,厉经调征台湾、云南、岳州、石矸、平远等处。十六年南平吴逆,十七年攻打岳州,二十七年调征罗刹,二十八年调戎古北口,三十五年随康熙帝征葛尔丹,功绩卓著,受到朝廷嘉奖。部优奖有文云:“傥(TANG)职官年老者,著官生顶替,世代相承,以被提调;钱粮维纳正供,差徭概行蠲(JUAN)免。终清之世,军籍焉著(张营村现存永免永安里差徭碑)。”康熙四十一年(1703年)张梅病故于永安里张营村,年77岁。张梅一生戎马生涯,百战沙场,为清朝初期平定内患、巩固边防,立下赫赫战功。今传十五世,后裔约六百人,分布于张营、西山底、汤沟、济源、洛南木桐沟、郑州、北京等地。张梅子名爚(YUE),字晦肿,岁贡生,以理学著,声誉河洛。其后裔人才辈出,张环洲武略骑蔚,张鸣皋、张潮、张惠迪、张惠畴、张树屏、张承杰、张承熙均为监生,张惠生系乾隆年间武举。民国时期张运铣任洛宁县参议会会长兼公款局局长,张鹏举任洛宁县民团总带,张祖式任洛宁县县长、禹县县长。
随张梅屯驻永宁的还有他的两个堂弟:宗荃(参将)、信。据考证,随张梅来的还有19姓:张营村有八姓,陈(副总兵) 詹(中军) 曾、何、李、郑、顾、林;马营村有:林、尤、高3姓,西山底村有:林、王、汤3姓,彭洼彭(马夫),孙洞李姓(李明岐支派),刘营、广阳、南赵村巩姓,西陈宋柴姓、上陈宋卓姓……
张营张姓的祖先四百年前由中原祥符到福建漳州平乱,于康熙八年进驻中原,其分支旁系迁往全国各地(含港、台),以及海外。2006年,张营张姓有张振杰代表参加了在濮阳举行的张姓宗亲大会。他们和与会其他代表畅叙亲情,共同表示愿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华人世界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张振杰,1968年生。赵村镇张营村人。1992年高中毕业。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热爱文学,爱写散文。先后在《中州统战》《三门峡报》《县域经济》《闽南日报》《新洛宁》等报刊上发表作品。现在在江苏南京


IP属地:江苏138楼2019-05-06 17:31
回复
    南阳张嘉谋张清涟父子皆鸿儒
    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一批民国时期的文献史料,其中一份民国二十六年由名震中州学界泰斗张嘉谋做中人,张氏族人张居众购买田凤义宅地的契约和一份其子张清涟任职苏鲁豫皖边区学院院长时颁发的毕业证明书,此两份文献对于研究南阳张氏名门望族家风传承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该买卖契约原文:“立卖契人田凤义因乏用,凭同中人张嘉谋说合愿将空宅一所计上地陆分柒厘壹毫贰系五忽,言明卖价洋三十元。情愿卖于张居众永远为业。其钱当日同中交足,恐后无凭,立卖契为证。中华民国贰十六年三月十九日立。后批:宅基东西可拾肆步,南北可肆步。夥道东西可陆分,南北可贰拾叁步五分。站足地靠夥道南北二步五分,东西可壹步二分。夥道共壹步宽,买主陆分靠西边张居福、张鲁明各二分。站足地四至:东张居福、南张居禄、西夥道、北张嘉训;宅基四至:东张鲁明、南张鉴三、西张立志、北张鲁明”。
    南阳张氏家族书香传家,家风淳厚,名人辈出。中孚和文涛父子堪称学界楷模,文化鸿儒。
    南阳英庄后冯庄张氏宗谱
    忠诚福泽子,修齐志平家,清河延年续,云来增德华
    商丘
    商丘张氏
    回族中的张姓,主要源自赐姓。
    据《回族人物志·明代》载,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河南夏邑知县的张忻,祖籍西域,“赐姓于明初,才改称张氏。”其子张瑞,曾任清代《明史》纂修官、《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礼部左侍和擢国史院大学士等职。
    又据民权县《张氏族谱》称:张氏明万历年间由西华县小窑迁至考城县西十里之谷皮村(今民权县胡集回族乡张庄村)。时考城县回民只有盖、张二家,张氏始迁祖为张元述。王桥乡麻花庄张氏即其一支,制作麻花已有七世,将近二百年,是民权县著名风味小吃。
    此外,《商丘张氏回族宗谱》记载:“适嘉靖间大梁(今开封)张氏迁至归德州。”


    IP属地:江苏140楼2019-05-06 17:39
    回复
      信阳
      信阳张氏的字辈如下:
      祖 宗 恩 德 厚
      绵 远 世 泽 长
      光 明 富 贵 显
      贤 才 耀 华 堂
      柳行张氏族谱
      一、本支张氏族谱拟宗欧苏谱法, 取世经人结与系联派属,人物传记则仿龙山 《史记》,合三而,业结合 当前国家政策法令适当革新,继承精华,力求善美。
      二、世次兼采汉唐铭法,书名书字,生卒年月日时,葬所,子女。女未受聘书待字,订婚书许字,嫁书适字。无论男女有一定学历、 学位、职称、軍衡、专门技术以及行世著作,均应在其本人名下书出。
      三、世次无论男女,将女之姓氏或姓名与男子之字号平列,一般夫前妻后。 如女儿招婿承嗣,则女前婿后,有一定学历 、身份、地位(如二条所述)之媳、婿,均须与夫、女同样详书。
      四、妇已订婚未亲迎书聘,一般谈朋友不书,已婚书娶,早逝书配,夫妻均卒书公妣,外家姓名一般不书。
      五、妻死后再娶称继娶或续娶,妻离书曾娶,只书姓氏,不书生辰,无子女当事人不願提及亦可不书,有子女必书所出,以示子女有本。未婚同居,无子女不书,有子女书某氏未婚出。
      六、夫死再醮,現今法令和社会道德所允许,必如实书,有子女需书其所出。婿死或离,女再嫁,书适某改适某。
      七、立嗣,于生父母名下注明,某子过继某兄或某弟,以明似续有归也;又于继父母名下注明立某兄、某弟之几子某,以明其所自出也。未曾立嗣而亲属不忍绝其祀,自以子孙为之祀,則书某兄、某弟之几子承某祧。
      八、根据現行政府法令,应允许独生女(包括养女)招婿,子孙随母姓承嗣,与男儿同等人世次列正名。一般女儿有一定学历、地位、本人要求列正名人谱,亦应允许;如女嫁后子女他姓,则下一代不入谱,坚持本姓作人谐准绳。
      九、义子、养子、继子按婚姻法规定应同已子,如自愿本姓,亦可视同正出人世次;如不愿归宗,而坚持他姓则不予人世次。单人要求人户,亦可按上述三种办法,靠一无嗣老人作承嗣处理。
      十、生卒纪年,必须统一按現行国家規定的公元纪年,不能乱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纪年,则从实际出发,按其生卒时的国号年号纪年。亦可按公元纪年。
      十一、坟墓以碑記为准,无碑以火砖一口,红笔详书某公妣号,以免遗失。
      十二、坟墓相連,先葬正穴为主墓,书人世次。如卑幼与尊長同墓,书附葬某公某妣左或右侧。夫妇同葬为合葬,左右上下书明,不致失次。
      十三、迁居外籍,于世系图下与其世次谱名下注明某年迁往某省(市)、县(市)、某乡鎮村(街道)居住,以免续修遗失。
      十四、取派名如犯本支忌讳,卑幼另择名易之,然改下不改上,改生不改卒。
      十五、年幼只列派名,一般是冠而后有字,長辈自幼即为之取名字亦可书,德齿俱尊当以别号称之。
      十六、十五岁以下天亡为中殇,例不人世次,于父母名下记殇字,或于本支血统有大关系,将为立嗣,亦可通融登载。
      十七、叙传编首,当以派名书之,或某公德配某氏;並在其世次派名下注明,则开卷自了然矣。
      十八、失联多年恢复联系的族群发祥地认定和辈份、 房门支系区分的原则。当年逃离柳行躲避到外地多半是因“台子湖惨案”后为了避难,所以,凡称是因稔軍攻打台子湖大寨逃到某地的张家,基本可以认定为柳行张氏后裔。 “台子湖修案”发生时,当时的男丁多半是“文”字辈和“世”字辈的,所以,躲避到新居住地的始迁相亦多 半是这两辈的人, 以此为限往下排列派次比较准确。房门支系区分的原则,可参照柳行老垮老三门现有 人员的年龄与辈份的关系。以老么门正字辈的人为参照座标基点,年龄相仿,低两辈的则多为老大门的后裔,低一辈的多为老二门的后裔。当然本身保存有谱蹀资料或上辈有明确说法流传下来则更好,则以这些文字依据和说法为准。
      十九、联宗合户,联下不联上,联今不联古。上昔不共祖坟,联无所据,下而今可联宗共派,以供永存。户外之人,插人某祖名下,即从其世派,以后不得争执。
      二十、谱谍为一一族根本所系,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史、地方志的基础与补充,宜深藏而宝貴之,不准外借外卖。谱之印数,应预先按户房、村落约数定印,或按一定人丁数授谱,编成字号,然后按字号谱印注某人领取,定时查验,以免私售损失之弊。编号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数字,另商定。
      二十一、谱成之后,以各房或各片为单位,选出一、二名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長者,负责监管查验谱牒外,还应对历年生、死葬、聘嫁娶等发生事项及时予以载明登记,以后续修或不致缺失。
      柳行张氏族谱编撰小组
      公元二0一六年元月


      IP属地:江苏141楼2019-05-06 17:46
      回复
        周口
        周口郸城县张完乡大张庄张氏辈分是:维 效 灿
        另一支字辈国 付 景 学 西 云
        祖籍都在山西大槐树


        IP属地:江苏143楼2019-05-06 17:55
        回复
          驻马店
          驻马店市西平县出山镇张氏族谱










          IP属地:江苏144楼2019-05-06 17:59
          回复
            山西
            张为江西省第二大姓
            太原
            张为当地第二大姓
            蒲州张氏
            这是一个以商起家后成为官商结合的显赫一时的家族。张氏之先世原居解州盐池之南,元朝时张思诚避乱徙蒲州(永济),其子张友直遂占籍通化坊,友直传仲亨,仲亨传克亮,克亮传绣,绣传宁,宁传谊,谊传允龄、遐龄。允龄祖父早逝,祖母雷氏矢志守孤。允龄生未几,复失怙。允龄母解氏奉姑抚孤,以持门户。允龄年方幼即掌理家政。年长,遂发愤服贾远游,西度皋兰(兰州)、浩璺(今甘肃碾伯县东),贩货张掖、酒泉,数年又南至淮、泗,渡江入吴,后益困,遂溯江汉西上菱峡,往来于楚、蜀间。又北到沧博。拮据20年,足迹半天下。虽然身在商界,但视财利甚轻,笃信重义。南北所至,为众商所敬服。遇到事情时,往往判断正确无误,人以为异,甚至怀疑他有异术。允龄教育子弟极严,其长子四维登科任京官后,允龄居京邸。常言:“吾祖母、吾母两世艰贞,幽明感应乃于儿辈。”自认为勤劳半世,虽增加了家资,但觉得还不够多。年五十余,明眸乌发,好象三四十岁的人。晚年思乡,归治别墅于蒲州(永济)城东10里之孟盟桥,凿地疏圃,结宇其中,杂植花卉,四季都有新意。允龄弟遐龄,婚后始游商吴越间,当时年轻气锐,尚未能获利。于是,南历五岭,抵广州,往来南昌、南京诸大都会。六七年来,资本耗尽,穷困而归,则母已去世。母终前嘱允龄说:“吾死不恨,就是顾虑你弟不能自立。”允龄念母言,待遐龄极友爱,遐龄亦事兄最谨。遐龄性坦率,虽从事贸易,但视财利甚轻,不屑斤斤计较。允龄长子四维(1526-1585),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土,历任编修、翰林学士、吏部侍郎。蒙古俺答与明议和开市议起,四维与王崇古交关大学土高拱、张居正,促成了和议和开市。张四维家以经商致富,张居正当国时,与之相交,逢年过节,送礼不绝。万历三年(1575)得到张居正引荐,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土人赞机务。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卒,四维出任内阁首辅。次年,以父丧归。御史郜永春视盐河东,“言盐法之坏由势要横行,大商专利,指四维、(王)崇古为势要”。
            四维弟张四教,年16便服贾远游,历汴泗,到江淮,南至姑苏、吴兴之境,所经营贸易,常出人意外。在随其父经营长芦盐业时,识量宏达,综计精确,不屑斤斤计较。四维登第出任京官时,迎其父居京师,悉以生计付四教。四教治业年久,熟悉盐务分布、调度,具有操纵能力,末年经商大为成功,资产不止十倍其初。四教襟度旷达,乐施好义,当其意气所激,挥斥千金不顾,捐资授龙虎卫指挥佥事。张氏之姻亲也多是商人或官宦之家。张允龄妻王氏是兵部尚书、宣大总督王崇古之姐,王氏也是商人家族(下面另介绍王氏)。张四维祖姑父沈廷珍,也是服贾远游,“南帆扬越,西历关陇”。四维二弟四端妻李氏,其祖父李季曾“在兖豫之间从商”。四维五弟四象妻王氏,其曾祖父王宾也是商人,王氏早逝,四象续娶范氏,范氏之祖父范世逵是著名盐商。据《条麓堂集》卷28载:范世逵“家世以农商为业,公初服贾四方,绰有心计,倜傥负大志,视行辈逐逐然,竞锥刀之末者不屑也,令甲榷淮浙占鹾利,以佐国计,凡商人占淮浙盐者,悉令输粟甘肃、宁夏等边,……然自开中以来支结旷日持久,且出入戎马间,有烽堠之惊,而盐利又时有亏缺,是以商人不乐与官为市,公独曰此可居也,遂历关陇,度皋兰,往来张掖、酒泉、姑臧之境,察道里险易,计储待蓄,散盈缩,以时废居而低昂,其趋舍每发必奇中,往往牟大利。”张四维有子甲征、定征。定征娶曾任兵部尚书的杨溥之孙女。张四维之女嫁内阁大臣马自强之子马谆。马自强之弟马自修“弃儒业,在鹿、延、商、洛之间贩粟”。是陕西的大商人。
              摘自《晋商兴衰史》,山西古籍出版社,张正明著,1995


            IP属地:江苏147楼2019-05-07 16:40
            回复
              大同
              张为当地第三大姓
              大同市浑源县张氏:吾族始从江苏省苏州市閶门外街,张伯常高祖于1586年万历14年任大同府通判而来后,择居繁峙县南关村的。于明末清初老祖张举,张科兄弟二人迁居云中,后返浑源的。


              IP属地:江苏148楼2019-05-07 16:44
              收起回复
                阳泉
                阳泉山底村张氏族谱
                张氏族谱原序
                  族谱其世系年限,莫不详焉。详誌之,由明而清,族谱滋大,迨乾隆年间,一族分为四股,延及嘉庆,以至道光初年。那料忘祖者出,竟将族谱失传,遂使先人之花名世系,茫然莫辨。此诚可抚心悼叹,有不忍回忆者矣!
                  窃幸吾祖发兰,将吾一股之世系,上自九成、九珍,下至维安、守身等,详为序述。今吾父守身为参稽,命吾增序族谱,吾乃支分族派,谁配某氏,谁为某嗣,谁为某继,载于谱中,凡有九世。倘所谓承前启後,而不失其传者,在是谱耶。
                  呜呼!远无所稽者,自不敢度以己意;近有可考者,亦何得掉以轻心?迨後嗣有能继志述事,将吾氏之世系,屡如序述,不至湮没而不彰者,固吾之所厚望也夫。是为序。
                    时
                  大清乾隆十年   六世孙张发兰创序
                    时
                  大清道光三十年  七世孙张守身重订
                    时
                  大清咸丰元年   八世孙张太和增序

                  族谱,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产生,并逐渐演变发展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献。一个家族的历史,往往和一定地域的历史文化演变,甚至整个民族的历史相联系在一起。山底村张氏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大族,张氏族谱,做为千百个普通家族的族谱之一,正是有着其平凡而又特殊的意义,其保存和延续,当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这正是我要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并动用计算机技术,来对这部族谱进行整理和续订的原因所在。
                  这次族谱整理工作自一九八一年始,经历约十五年时间,内容包括第九──十三各世。考虑到族谱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史料价值的普遍意义,同时考虑尽量避免某些封建性糟粕(如对女性的歧视等),在这次续订中,从第十一世开始,在体例上做了如下调整:
                  一、家族延续由“只记子不记女”,改为“子女并重”。
                  二、对女性配偶,由只记“配某氏”改为载全姓名,并记明何方人氏。
                  三、本纪(第二栏)同父兄弟姐妹一律按长幼为序。出处(第一栏)同辈兄弟一般也以长幼为序,而不尽按源出何门排列。
                  四、女性後人写明“嫁何处何人”,及子女情况。考虑地方习惯,其子女以後一般不再详载。
                  考虑便于利用现代化手段整理资料,由竖排改为横排,由文言改为白话。
                  愿这部《族谱》为後人留下一份有价值的资料。也企盼後人中多些有心人,让族谱资料得以妥善保存,并不断得到完善和延续。
                张志善 于呼和浩特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三日


                IP属地:江苏149楼2019-05-07 16:45
                回复
                  长治
                  壶关张氏家族,张氏族人约有19341人。


                  IP属地:江苏150楼2019-05-07 16:48
                  回复
                    晋中
                    昔阳司家掌张氏族谱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司家掌张氏,是由昔阳县麻汇村迁入居住的。迁入始祖张受芳,系麻汇村张氏第十一世孙。始祖迁居的时间,大约在康熙年间。
                    司家掌张氏受芳有三子,其分支列表如下:三子讳珠、珽、琇;孙辈为“云”辈,讳呈云、光云、耀云、行云、玘云;重孙辈为“志”辈,讳志兴、志旺、志亮。恰巧同大寨镇麻汇村张氏宗祠内,墓志铭碑主张珍的后2代,子鹤云,孙二,长志浚,次志澄,同辈。依据昔阳县司家掌家谱推算,张珍应为麻汇村张氏第十二世孙。
                    皇清勅授修职郎,例赠文林郎,原任潞安府长子县儒学训导,乡饮大宾,仲璧张公墓志铭(清)
                    公讳珍,字仲璧,别号圆峰,邑庠生,例赠文林郎,乃懿翁之季子,前明刑部主事镛老先生之后裔也。公生而颖异,过目成诵,甫冠辄游庠,旋食廪饩,晚以岁荐,授潞安府长子县儒学训导,劝课士子,绰有师范,识者彷之胡文定焉。后以年届七旬,遂尔悬车,其得二疏之遗意欤。公天性纯笃,孝于亲,恭于兄,周旋族间,不激不随,令人爱复生畏,髦而勤学,尝手披《纲鉴》一部,乙亥乡饮举大宾。古所云:“年高德劭,兼达尊而有之者。”殆其人欤,训子以义方,延师课督,惟以远大相期,令嗣佩服庭训,由乡荐取上,第名籍词垣,为少司寇维城钱公所赏识。继以玉堂伟望,出宰百里,卓然有古循吏风。诸孙英年拔帜,造就正未易量,行见组绶蝉联、龙章叠贵,荣封在指头间耳。古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谅哉!
                    公卒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五月二十六日寅时,距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四月初二日辰时,享寿七十有四。元配王太孺人先公逝,温恭淑慎,贞静贤明,盖与公比德焉。子一鹤云,甲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原任河南陈州府西华县知县。孙二,长志浚,次志澄,俱邑庠生。曾孙二,长梓,次楠。铭曰:
                    磅礴蜿蜒松峰侧,笃生人宗空冀北。
                    维公总角即岐嶷,万石醇谨垂令则。
                    孝友无惭张仲德,秉铎漳庠共矜式。
                    春风时雨歌朴棫,阶前玉树躬自植。
                    兰桂峥嵘光邦国,老成典型犹堪忆。
                    龙章宠锡应不忒,亿万斯年此铭刻!
                    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河南道监察御史兼翰林院检讨年眷侄曹学闵顿首;赐进士出身朝议大夫翰林院侍讲学士年眷侄汪永锡顿首拜书丹;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詹事府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年眷侄阿肃顿首拜篆盖。
                    大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岁次庚寅仲春朔日志


                    IP属地:江苏154楼2019-05-07 16:57
                    收起回复
                      平遥张氏也是当地望族
                      张云仙,山西省平遥县尹村人,县文学协会会员。爱好文学艺术,曾先后获县妇联、县文联、县广电艺术中心等部门的多次嘉奖。曾在《平遥古城》报、《平遥文学》、网络《作家平台》上多次发表诗歌、散文作品。


                      IP属地:江苏155楼2019-05-07 17:00
                      回复
                        运城
                        河东张氏家族(张彦远家族)
                        张彦远,字爱宾,唐河东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人,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祖父张宏靖,一门三代均官至宰相,故时号『三相张氏』。家中世代注意收藏书画真迹,在这种家庭文化气氛陶下,他不仅学识渊博,也能书善画。在其名著《历代名画记》中说:『余知弱年,鸠集遗失,鉴玩装理,昼涂精勤。』爱好愈笃,近于成癖。真实地反映了一个艺术家在美的发现中陶醉,在艺术欣赏中进入另一境界的乐趣。
                        他的名著《历代名画记》十卷,成书于唐大中元年(847年)。这部书是我国艺术史上的第一部美术通史著作,从内容看,可分为两部分:一至三卷为概述部分,四至十卷为史传部分。第一卷和第二卷的前部是概述绘画之发展流变。二卷后部和三卷论述鉴别与收藏之沿革。第四卷至第十卷记录了自上古至唐末会昌年间三百七十多位画家的传略和评价。许多绘画理论资料正是靠此书而得以传世。他在论说中有自己的创见和发挥,并首先提出『书画同源』的理论。所以这部书时至今日仍有借鉴参考价值。此外,他还著有《法书要录》十卷,收载了东汉至唐元和时各家书法理论文字及著名书法著录等,采集精审古代书法之遗文佚篇,也赖此书存而得传于世,为现存研究书法之重要文献。


                        IP属地:江苏156楼2019-05-07 17:01
                        收起回复
                          忻州
                          张为当地第一大姓
                          原平大阳张氏家族
                          明清时期崞县名门望族之大阳张氏
                          大阳村位于原平市东北部的丘陵地带,是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村庄。提起这个村,人们往往以“大阳能出一斗芝麻的官”给予评价。如果加以研究,这一不知出于何时何人的预言其实并不荒谬,大阳村张氏堪称原平市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
                          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即西晋怀帝永嘉年间,怀帝准并州刺史刘琨之请,封鲜卑人拓跋猗卢为代公,徙马邑、阴馆、楼烦、崞、繁畤等陉北五县县民于陉南,置城邑而居。其时,原平境内就有三县迁入。崞县置于今崞阳镇,楼烦县置于今中阳乡大阳村,繁畤县置于今王家庄乡板市村。
                          大阳村现仍存古城堡的残墙断垣,而被村民称为“暗门”的砖砌城门,即为原先的古楼烦城南门,城门洞上楣的“古楼烦”砖镌匾额近年才被人取下收藏。
                          大阳村张氏一族系明洪武年中期迁居于此。大阳张族始祖名世广,出生于元末时的河北枣强县。因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张世广与其弟世荣、世德投笔从戎,跟随徐达军队北伐,转战于并州、忻州、代州之间,后定居于崞县的北庄(今原平市大阳村),世荣、世德兄弟二人分别定居于定襄和阳曲。其时,张世广为白丁之身,又属于外来户,受到了当地土著的极端歧视,一家人不能进入城堡内居住,只好在野后沟掏窑为室。好在耕读传家、文墨治家的思想观念被张氏一家深深认可,“勤奋”二字成为家族的传家宝。张文苑、张勤、张文宝等族人先后考取了廪生和岁贡生,从此打开了张氏一族科举仕进之路。
                          明清期间,大阳张氏家族成员中有资可证博取功名者共计332人,其中科甲出身的进士和举人就多达29名。
                          进士7名:
                          张允中,顺治己亥恩科(1659年),三甲55名,吏部主事。
                          张维城,雍正癸丑科(1733年),三甲105名,直隶无极县知县。
                          张宏,乾隆壬戌科(1742年),三甲88名,朔平府教授。
                          张济世,乾隆辛未科(1751年),三甲155名,河南新安县知县。
                          张镳,乾隆乙卯恩科(1795年),恩赐翰林院检讨。
                          张棣,道光丙申恩科(1836年),三甲55名,直隶静海县知县。
                          张坦,光绪甲午恩科(1654年),恩赐翰林院编修。
                          举人22名:
                          张珙,顺治甲午科(1654年),武举。
                          张其悳,康熙丙午科(1666年),广东惠来县知县。
                          张容(车字旁),康熙甲午科(1714年)陕西洛川县知县。
                          张守谦,雍正癸卯恩科(1723年),江西雩都县知县。
                          张濯,雍正甲辰科(1724年),霍州学正。
                          张锡锦,雍正己酉科(1729年),解州学正。
                          张盛世,雍正壬子科(1732年),山东茌平县知县。
                          张鶠翀,雍正己卯科(1735年),文水教諭。
                          张文龙,乾隆丙辰恩科(1736)。
                          张永锡,乾隆辛酉科(1741年)。
                          张晋(车字旁),乾隆辛酉科(1741年)。
                          张天佑,乾隆辛酉科(1741年),顺天中式,忻州学正。
                          张铸,乾隆辛酉科(1741年),顺天中式。
                          张云龙,乾隆丙子科(1756年),蒲州训导。
                          张健,乾隆己卯科(1759年)。直隶滦州知州,调署永平府知府。
                          张博,乾隆乙酉科(1765年),湖南善化县知县,升靖州知州。
                          张錧,乾隆辛卯科(1771年)。
                          张沛仁,乾隆乙卯科(1795年)。
                          张震,嘉庆庚申恩科(1800年),孝义训导。
                          张淑燕,道光壬午科(1822年),江西雩都县知县。
                          张淑纲,道光乙酉科(1825年),阳高训导。
                          张曾,道光丁酉科(1837年),以军功保花翎布政司衔,署理陕西陇州知州。
                          正因为科名显赫,大阳张氏一族出仕为官者多达百余人,其中在朝居官者5人,任知州、知府的7人,学正、教授8人,知县20人,教諭60多人。其任职之地遍及大江南北,在文功武卫方面颇有建树。自清乾隆之后,大阳村中科举旗杆林立街巷,功名匾额遍布门楣,明清时期的三进、四进大院比比皆是。而该村村西官道旁竖立的19通功名碑,彰显出一派庄重威严的景象。有村中老者介绍,古时,凡路经此地的州县官吏,必示“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敬意。
                          据大阳村张氏《世广之家·家史传记》一书记载,从明洪武中期至清朝末年,张氏一族共历十六世,辈辈有官,官官清廉,世多文人,代有名士。一部清光绪版《续修崞县志》,就有39人在“人物”中有传。最为出色的如事迹载入清《国朝一统志》的张允中、因平“三藩之乱”有功名列《台湾府志》的张尹(王字旁)、以非科举出身官至户部侍郎的张鹓、不事权贵而惜字如金的书法家张震、富有传奇经历又文武兼备的大学者张曾。
                          崞县在宋元明清诸代,著述书目、刻印版本者,多达70多人、作品90多部。而大阳张氏就达11人、20多部,其中张允中《治襄录》,张棣《甓斋学古文集》、《诗赋偶存》和《遣病枝谭》,张维《存心事天图说》,张健《耘皋老人古文遗集》和《宦余适志草》,张晋《燕山诗集》和《明远堂文稿》,张濯《念贻堂文稿》,张曾《古今体诗稿》、《古丰识略》、《归绥识略》和《石矾诗集》,张震《东墅诗录》,张璳《劝諭恒言》,张守仁《闻见困知一得录》等最为知名。
                          张世广身后有子四、孙七、曾孙十九、玄孙四十六、耒孙九十一名。由于人丁兴旺,家族繁盛,许多子嗣遂迁往其它村落居住,形成了以大阳为家族中心的崞县张氏望族。时至今日,原平市的南头、金庄、井沟、现峪、丰窊、璜珥、下社、班村、西峪、神山、长乐等村和五寨县某村的张氏人家,都属大阳张氏始祖世广的后裔,总计人口一万多。
                          因而,清代的大阳村,一派繁荣景象,东南西北共建大门四座、戏台四座,并推出了大阳八景:风山玉带,龙泉金浆;高岗九龙,暗门二龟;寺院古槐,平原云稼;麟堡不夜,玉泉长春。
                          近年来,大阳村党支部、村委会相继对始祖坟茔、明代古松,进行了整修和维护,还计划建立古代碑林、重修张氏族谱,以打造历史文化名村为主,开发乡村观光旅游项目。然而,这实在不易,因为许许多多的古迹早已在漫长的岁月河流里冲洗殆尽,太可惜了!


                          IP属地:江苏157楼2019-05-07 17:04
                          回复
                            吕梁
                            交城张氏家族
                            主要分布于阳渠、西营、广兴、大辛、东社、西社等村。
                            临县张氏家族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张氏家族临县张姓概述
                            临县有张姓人口4973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在全县姓氏中排第四。临县地名中带张字的有40个:东张家峁、西张家峁、大张家峁、张家峁、小张家峁、西张家湾、东张家湾、前张家湾、后张家湾、张朝、张家村、上张家沟、中张家沟、下张家沟、后张家沟、前张家沟、后张家墕、前张家墕、张家墕、前张家坪、后张家坪、上张家山、下张家山、西张家山、北张家山、东张家山、张阳会、张阳沟、张阳峁、张山坪、张家洼、西张家圪达、东张家圪达、东张家岭、西张家岭、小张家坡、张家坡、张家圪垛、张家寨、张家港。二、 临县名人:张岱年 嘉庆十四年进士。张永隆 林家坪兴仁里村人,曾任吕梁行署副专员。张鹏云 林家坪圪垛村人,曾任内蒙古自治区经委副主任。张汝成 索达干村人,甘肃省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华 青凉寺穆家坪村人,内蒙古军区师政委。张新民 临县城内人,曾任山西省话剧院院长。张光熙 白文人,曾任山西雁北地委组织部长。张柏森 后大禹村人,曾任山西省政协副秘书长。张瑜 碛口张家圪垛村人,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张福全 枣圪达村人,曾任平顶山市委书记。张永伦 (1905——1990)林家坪新仁里村人,1940年任县抗联主任,1947年任方山县委书记,兴县专署副专员。张从龙(1797——1870)玉坪村人,1822年中武举,1823年中一甲第一武状元,1840年5月,在邓廷祯属下抗击英军,1841年参加定海战役,杀死英军50余名,1842年击沉英舰一艘,运送船二只,升为台州副将,奋战海防三十余年,晚年返乡,1870年去世,葬于万安坪村。三、 来源分类大类可分为52类,小类又有很多:1、太平都一甲 可能是卜家岩张2、太平都七甲 铁芦沟张,陕西铁炉山来。迁居李家湾一部。3、长乐都四甲 张家墕,前青唐大部4、长乐都五甲 未调查到5、长乐都十甲 上西坡张,汾阳来。上城庄等地。6、东白都三甲 城庄张, 后麻峪一部7、东白都十甲 小马坊张,海子头一部、杨家庄、阳坡一部、赤崖会、大居一部 8、禾丰都四甲 未调查到。9、禾丰都五甲 未调查到。10、在城都一甲 西门外、武家坪、上刘家山。11、在城都二甲 前麻峪,冉沟 木匠洼、西洼、马家湾 麻峪---足爬山---后李家沟等村。12、在城都三甲 后麻峪,任家墕,青凉寺等村。13、在城都五甲 北前薛家塔一部。14、在城都六甲 阳宇会15、在城都九甲 李家洼、靳家里。16、甘泉都一甲 未调查到。17、安业都七甲 光裕堂张。18、安业都八甲 贺家沟、三交街等村。 19、善训都五甲 胡公,塄头、阳坡一部、南庄一部、赤卜浪、周家沟、上王家庄、车赶、后南沟、郝峪塔等村。20、东张家圪垯张,分为三甲:善训都七甲 张家圪垯分支善训都八甲 万安坪、木瓜坪、东郭家沟,玉坪等村善训都九甲 张家圪垯,陕西沙州来。城关一部、槐树塔、前青塘一部、东岭上、善庆峪—双叶子、杜家沟(车)、王家山—复兴山、杨家里、凤翅甲---大墕、神峪沟、张家山、尧子坡、上南沟、外罗沟、黄家沟、大后沟、火燎坡、后大禹、歧道、石匣、东孙家沟、中土寨---大居一部、杜家沟、杜家圪凹、青家墕、果子园、善庆峪、碛口、兔坂、樊家山等几十村。21、义居都四甲 未调查到。22、义居都五甲 未调查到。23、义居都六甲 比麻塔,太平、王家墕、后峪、光明一部等村。24、义居都八甲 小张家坡25、招贤都二甲5户 后南峪26、招贤都三甲 水源,李家坡底。27、招贤都九甲 未调查到。28、崇礼都二甲 洼头、麻峪沟。29、崇礼都十甲 西张家沟、李家山,白家里,水槽沟,西高家山。30、永吉都八甲 未调查到。31、孝才都一甲 罗家山、龙王殿、岭西。32、孝才都二甲 张家港、尧昌里。33、孝才都四甲 白草---西新舍窠 东庙墕、长局上、乔麦斜、南枣洼、木瓜洼等十几村。34、孝才都五甲 咀头, 张家岭,西刘家沟,陕西张家沟来。35、碾子墕张分两甲:(1)孝才都七甲 4户 碾子墕, 陕西来。碾子沟、西姚家山、张家湾、张朝一部、徐家沟一部、后麻峪一部 麦洼---中庄---西会一部 山刘家庄 西丛罗 双耳子 芦家圪台 任家山 白家坂(利户)刘家掌、故县、前南峪、海子头一部、阳坡一部、杨寨、李家湾一部、宋家圪台、大庄、城庄一部、小马坊一部、石盘头一部、白文一部 段家沟 韩家山(林) 下冯家会,上冯家会,阎家山,木瓜洼,呼家沟,后南沟, 宋家圪台 高家墕 桥头 东刘家沟 石坡 前张家墕 后张家墕 石站头 枣圪垯 吴家湾、水泉子沟、芦子沟、阳坡一部、石家塔、甘草沟 共有几十村。(2)南都九甲 张家山,石白头、秦家山、西李家沟、寨上、前曹底等二十余村36、孝才都八甲 索达干等村。37、孝才都十甲 张家圪垛 河南来。西豪子墕 沟底 柏塔子 石佛山 张家寨 双柏树、龙尾坂等十几村。38、孝才都又十甲张。岔沟大部,刘泉沟。39、南都一甲 青家塔等村。40、南都四甲 张家坪、阳洼一部。41、南都五甲 张家峁张 峁子上、段贤、杨思局等村。42、南都十甲 西张家圪垯, 后高家岭, 刘家沟(石), 苗家墕(石),下峁, 高家洼、穆家山、后月镜二十几村。43、北都一甲 未调查到。44、北都三甲 未调查到。45、北都四甲 小张家峁张(北都四甲前户)46、北都六甲7户 大张家峁、月圆塔等村。47、大吉都三甲 北张家山、房家沟。48、大吉都六甲 开化、前坪、北薛家塔一部。49、大吉都八甲 张阳沟、梨山。50、大吉都又八甲 未调查到。51、大吉都十甲 窖墕、阳畔上、草芝、刘家塔、田家岭、石窑坪、禹家甲、开化一部、西张家湾、郝家庄一部等十几村。52、师庄都二甲 未调查到。53、师庄都七甲 刘落塔张。54、怀都三甲北双塔张,还有土豁、薛家塔一部、泉子沟,兴县划过来的。另外有许多零星迁来的张姓:稷山县来的郭家垛张、谭家坪来的克虎张、陕西民国18年来的李家条和下白塔张、佳县张家岩来的前曲峪张、佳县胡家山来的后曲峪张、陕西来的开阳张、大武北垣上来的柏岭上张、汾阳冀村来的大柏岭张、闻喜来的段家塔张、清涧来的西头张、河北当兵复员军人郝家庄张、木头峪来的大苗家墕和团周坪张、兴县来的西大岭上张、白文一部平遥张、陕西民国18年来的石盘头张、兴县暖泉湾来的北南沟张、横山县民国18年来的南塔张、陕西来的郭家岔张、河津来的前李家沟张、汾阳来的陈家庄张……旧社会做生意来临县定居的张姓还很多,五十年代分配工作来临县的张姓也很多。由于张姓多,因此张姓留下的家谱也较多。


                            IP属地:江苏159楼2019-05-07 17:16
                            回复
                              江西
                              张为江西省第四大姓
                              南昌
                              南昌新建 桐岗张氏族谱
                              桐岗支系的衍生
                              元辅公之后六代(达夫公--日冲公--经候公--乔岳公--大通公--彦桢公)到彦桢公(倒派号)时,他们几代在湖北武昌做官,后因兵途改革,不满朝政,弃官出走,带着家眷返回浙江钱塘,在经过湖南洞庭湖时租用两隻小船过江,其中一隻载着彦桢公和夫人及僕从,船在湖中突遇大风大浪,小船不慎倾覆,彦桢公及夫人等不幸遇难,另一隻小船载着彦桢公的三个儿子等人(长子:仲贤公、次子:仲才公、三子:仲育公)。他们三兄弟等人随波逐流,船隻终于安全靠岸,经过一番奔波来到江西南康府安义县万家埠义兴霞桥三江(现叫霞桥三江张)。后来为了寻求生计,他们兄弟三人不得已分开,老大仲贤公去了杨泗圩(就是现在的永修立新张侃);老二仲才公留在安义义兴霞桥三江,老小仲育公来到新建伍谏乡桐岗坪分别开立新居,仲育公及子孙在新建伍谏乡桐岗坪居住到第六代(正谊公--仁立公--志高公--子积公--世才公)世才公时,世才公生有三个儿子,分别为:觉旭公、觉清公、觉正公、此时家大人多,又面临着分家分居,就这样老大觉旭公迁居到现在的桥东,老二觉清公迁居到现在的桥南,老小觉正公迁居到现在的桥北。
                              桐岗西支繁衍史
                              居住在桥北的觉正公又生有三子:老大叔榕公(其无后),老二叔楠公,老小叔权公,叔权公留居桥北,叔楠公迁居到现在的桥西下屋,叔楠公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就是桥西下屋的先祖孔琥公,次子就是桥西上屋的先祖孔兰公,兄弟在下屋同居五代(廷幡公--冠昂公--鲠卿公--曰灿公)至元涟公时搬居桥西上屋分门立户。
                              孔兰公的子孙搬居到上屋来的时侯已分为:大房,细房和面前房。大房就是现在的实信、云华、美徒(常根)等人家。细房就是元涟公的子孙。面前房就是现在的云坦,云宽等人家。
                              细房元涟公生有两个儿子,分别为:伯楷公和伯栋公,伯楷公生子为时璞(孟玉)公和时琰公,时琰公生嘉洋公(其后就现在的兹立家)。伯栋公生子为时珊公,后因时璞(孟玉)公和时璞(孟玉)太婆勤劳及持家有方而发了财,兴建了三墥土库(老土库、新土库、细土库)。由此被后人称作为土库内(时璞公)和土库外(时珊公)。土库外为现在的实越、云吉、云亮、云海、云祥、云金、云龙等人家。
                              时朴璞(孟玉)公生有两子,分别为:嘉津公、嘉涿公。其中嘉津公生有六子,嘉涿公生有三子,因九兄弟同住在三栋进的土库内,故被称为“九家众”,也因九兄弟后来分成九家,也被称为“九大房”,按照年龄大小分嘉津公的六个儿子分别为:大房久梧公(就是现在的云和、云思、赣州、云良等人家),三房久棠公(就是现在的兹福公、云梯、云际等人家),四房久棣公(就是现在的云敏家,其是由大房过继来),六房久李公(就是现在的兹逊家,其是由三房过继来),八房久楹公(就是现在的云田家,其是由面前房过继来),九房久树公(就是现在的云耀、云晃家,由其父实芝公从二房过继来)。嘉涿公的三个儿子分别为:二房久桐公(就是现在的云庆家),五房久桂公(就是现在的兹进和竹林港云贺等人家),七房久桢公(就是现在的兹晟、兹性等人家)。
                              第五篇:家史
                              本家为三房久棠公的子孙。久棠公生有两个儿子,分别为:长子广煦公,次子广炯公,广炯公生有维玺公和维埬公,维玺公生美键公(其无后)、美录公(其无后)和美钥公。美钥公生实泰公、实祚公、实祯公和实袍公。实泰公生云阳公,云阳公生兹达和兹迪。实祚公生云院,云院生兹连。实祯公生云阶公,云阶公生兹延、兹迁和兹迈。实袍公生云隄和云梯,云隄生海峰、海英、海挺、海锐,云梯生张春。维埬公生美镜公,美镜公生实衣(锦成)公,锦成公生云际、云陈和云陪,云际生兹?和兹?,云陈生兹安和兹定,云陪生兹?。
                              广煦公生子为维增公。维增公有三子为:美钦公、美铎公、美银公(其无后),美铎公生实明公,实明公生云善公,云善公生兹遐和兹逊(兹逊后来过继到六房久李公名下)。
                              美钦公生实胜公,实胜公生云财公,云财公生兹福公和兹喜公,兹喜公生令斐、令叙、令启、令数。令斐生裕智,令叙生裕晾和裕晨,令启生裕晗、裕昆和裕阳,令数生裕凯。
                              兹福公生令文、令武、令效、令敞
                              令文生其昌和其昇,令武生裕明,令效生裕晖, 令敞生裕暄和裕昂。
                              其昌生鼎嵩,其昇鼎峰和鼎峻。
                              说明注解
                              (1)因嘉津公儿子多,故将小子久树公送给嘉涿公做儿子,所以我们的族谱上嘉津公为五个儿子,嘉涿公为四个儿子。
                              (2)所谓过继(也叫顶继)就是指某人没有儿子,为了能让其延续香火,有的可能是由其兄弟将儿子过继到他的名下做儿子,最多的可以同时过继到三家名下(也叫一子跳三房),这也叫做兄有子弟不孤。另外也有花钱买别人家的儿子来延续香火,也有的图别人家财,而正好儿子又比较多,就把其中的一个儿子送给别人。


                              IP属地:江苏160楼2019-05-08 15: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