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余氏吧
关注: 210 贴子: 446

促进余氏宗亲亲密情感,助力余氏家族繁荣…

  • 目录:
  • 民俗
  • 1
    学术界公认,汉字在隶化的时候,将”除”不恰当地写成了”徐”。从此除这个”余邑”就变成了”徐”。此说法让人怀疑。通常都认为中国古人做学问是很严谨的,这个将“除”改成“徐”的可能性有多大?在一个将文字视为神圣不可亵渎的地方,随意改变字体写法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除非是有充分、实在的原因。 如果以曾国改名为随国为例,或许能够找到答案。曾国创始人是南宫适,为周室开国重臣,受封为曾。但是曾国后代在楚国兴起之后
    A马化云 12-7
  • 3
    余子国,就是余国。子,是周分封诸侯的级别公侯伯子男中的子爵。因此余子就是余国的国君称号,如同晋文公一样余子的存在就证明了余国的存在。这从山东省费县出土的余子氽鼎得到确证。 历史上这个余子国,在传世典籍中并无记载。在《春秋》中倒是记载有山东省临沂市有个小国叫鄅子国。 这个跟余子国读音完全一样的鄅子国。它们是同一个对象呢,还是不同实体? 值得注意的是鄅子国在传世典籍《春秋》中有名,但是出土文物却没有明证。
  • 51
    余,涂,徐,佘,俞本来就是一家。 余、徐、涂、佘,本一家,后因战乱还是某种原因要被抄家灭祖,所以赶快分家,而原本有三姓宗祠,但现在却没有了。 ◎ 余徐涂佘俞五姓联宗,系出於余姓祖先避祸改姓的史实。据台湾基隆市余徐涂佘俞姓宗 亲会的资料介绍,秦时有余振魁仕秦,得罪秦王,秦王欲诛余氏家族。余夫人乃率靖宁、景宋、端宁、起宁四子出逃,并改立徐、涂、佘三姓,共分四姓(俞姓情况不详),余居下邳,徐居东海,涂居南昌
  • 0
    长茅余氏新世纪正讹 2017-09-16 长茅余氏庠裔联盟 余氏联盟 随着《中华余氏总谱》的问世和修水良公墓与余氏宗祠相继竣工,有一个共同讹误:良公字宁仲,初名咸,字亨仲,而《总谱》、良公墓碑、良公灵位皆拆良为二。云咸为良之子,咸字亨仲。加之此种说法通过亙联网的传播,影响之大,误导之深难以估量。现就此正讹谈几点证据如下,避免庠裔受其误导。 一、庠裔是良公正统嫡脉,是所有余氏都承认认可的,而我庠裔谱和良公原墓碑无一例外
  • 0
    大禹治水?可以歇歇了。 大禹就是单于。汉字中,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汉字表示同一的语音和语义。 大禹制九州。九州就是指九部,九邦,是通古斯的本义,就是朱里真的九个部落的联盟。说大禹制九州,就是指单于是朱里真九个部落联盟的创立者。 大禹治水。实际上是指春秋时期余国国王章羽被吴国灭亡的事实。由于吴国是用掘开泗水淹没余国都城,导致余国灭亡的,因此说章羽治水。这是个被动句,章羽被水所灭。 章羽,就是大禹。章和张
  • 0
    安徽省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发现的两件铜戈,内部和胡部末端有铭文。其中一件内末端铭文为:余子白取此之元戈。另一件胡部刻有铭文:余王容巨此自作其元戈。 如何理解余子又同时是余王这样的双重身份?历史上的余子国很余王国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可以借鉴杞国既称“伯”又称“子”的情况分析: 杞国位于山东半岛,正处于广义的殷商文化的笼罩之下,在殷商过后,身为夏王朝遗族的杞国又得到了周王朝的礼遇,因此,这个国家的君主采用了
  • 0
    余氏源起、得姓是余子国和余王国,越国仅仅是余氏从余国沿历史一路走来的道途中间一段波折而已。不能因为余氏由北方南迁而来,定居于越地,就认为余氏是源起于越国。除非从越地能寻找到最为原始的余氏居住群落和记载,否则,不可验证。 即使余氏有一支曾成为越王室,也很难验证余氏就一定源于越王。一如余氏曾做过吴王,出土剑器铭文证实吴王余寿梦、余祭、余昧。由于吴地并未找到余氏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原住群体,而不为世人和历
  • 0
    讲到余氏族源,“余”与“徐”的关系是绕不开的坎。 余道全先生发文讲到余氏的起源问题,肯定了余国的存在,并且对一些重要的说法进行了强调。比如说,他也注意到了历史学者们的一个共识: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并没有出现徐字。徐字形是在汉代隶化是才出现的。 强调这条学界的公论和共识,对于余徐之辩极其重要。他的意义在于,你不能说当徐字尚未被创造出来时,就已经存在一个徐姓部落氏族和一个名字叫徐的国家。这违背了人类的认知常
  • 0
    余氏源起、得姓是余子国和余王国,越国仅仅是余氏从余国沿历史一路走来的道途中间一段波折而已。不能因为余氏由北方南迁而来,定居于越地,就认为余氏是源起于越国。除非从越地能寻找到最为原始的余氏居住群落和记载,否则,不可验证。 即使余氏有一支曾成为越王室,也很难验证余氏就一定源于越王。一如余氏曾做过吴王,出土剑器铭文证实吴王余寿梦、余祭、余昧。由于吴地并未找到余氏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原住群体,而不为世人和历
  • 0
    勾践的姓氏源出,或是诸稽,这由第三代越王诸稽郢与勾践为父子关系推断得出。诸稽郢,姓诸稽氏,他的父亲自然也是诸稽氏。再者,诸稽氏为彭国之后,若以国为姓,说姓彭也讲得通。 那么,勾践的姓氏源出,1、为诸稽氏,2、为彭姓。勾践之后裔按理亦可以为越姓。再又传秦始皇赐越为驺姓,这或可以视作是诸稽音的快读单音化。这样,勾践姓氏,或者诸稽、或为彭姓、或为驺,都是有所依据,唯独无材料证实勾践余氏说。 但是在上海现今有
  • 0
    现在几乎可以肯定,余氏族谱中记载的余氏与越国王室之间的关联是存在的。不过准确地说,与余氏关联的不是越王勾践,而是他之后的越王。相关的证据就是出土剑器上的铭文。 一共有三件剑器。余王利邗剑,余王利散剑。 下文及图片引自《金文鸟虫书所见:越国国王》(作者徐驳)文: 余王利攼,见于余王利攼剑。时代:春秋晚期出土:不详。现藏:台湾古越阁 图像:《古越阁藏铜兵萃珍铜剑篇》拓片:《历史文物》余王利邗,之唯用剑。或
  • 1
    《辞海》记载:“春秋后期薛国迁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薛城为齐邑。” 根据这个辞海条目,有人界定薛迁下邳时间当在前480年“获麟绝笔”事件。前340年,“粱惠王三十一年,迁下邳于薛,改名为余州”。 不管是改名为余州,还是故名为余州,都可以认定,前340年始,下邳称余州,邳国则回到了薛地。 由上面的时间段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春秋后期的公元前480年到战国前340年这个时间段内,余州都叫下邳,属邳国。而得名下邳的缘由是薛国南迁
  • 0
    分析"余"字的原初造型和含义,要充分考虑到金文中的构件及变形,但是汉隶之后的构件及变形则需要警惕了。道理很简单,金文之后的衍生体已经很难反映原初的结构意义了,考虑多了反而会被带入歧途。 "余在"甲骨文中的造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早期的金文基本上是原样承袭了甲骨文的写法,没有变更。 甲骨文"余"字写做,这个构型的意义是什么?最为通行的认知是由上下两部构成,上部是一个大屋顶,下部是一根木头支
  • 0
    “余”字这个“天命所生”的含义跟原始苯教中的长生天观念,苏鲁定造型高度一致。现今藏族居住区的萨满教寺庙房顶构件中的苏鲁定就是天生感应观念的体现。 下面文字引自<<苏鲁锭是苯教固有的图腾>>一文: 苏鲁锭也叫“苏勒德”(sulede)或“阿拉嘎”,本义就是“黄人、天人”。 一个苏鲁锭列阵由一个主苏鲁锭和八个陪苏鲁锭组成 三叉矛状的苏鲁锭是原始苯教中代表天人感应的图腾符号。此“三”代表天、地、人,这是东方特有的
  • 14
    百度百科:“余”象形字。甲骨文作像居屋之形,上体像屋脊,下体像屋柱。 有人认为:“余”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用树木支撑的房屋之形,是象形字。有人认为古字“余”是古代的大伞,此解与历史文化背景严重不符,纯属臆构。从甲骨文字形分析,“余”字造字本义当为房舍。但后来“余”字多被借用做第一人称代词,并成为常用义,而其本义逐渐灭失。 亦有人认为:金文的“余”字基本继承了甲骨文的字形,而在篆书中有所变形。
  • 8
    历史上关于徐州的建制,最早见于《左传》“(齐)简公出奔,田氏之徒追执简公,为徐州”。徐州又名舒州,《春秋》曰 “齐人弑其君壬于舒州”,《史记·齐太公世家》亦曰 “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齐附恒(田常)执其君,置舒州”。《正义》:“齐之西北界上地名,在勃海郡东平县也。”。其地在今河北大城县。在燕、齐边境。现在的天津廊坊一带。
  • 15
    《三家注史记·卷七》载:“凡六七万人,军下邳。……应劭云:'邳在薛,徙此,故曰下邳。’”该记载表明邳有迁徙,迁徙后的地方被称为下邳。既然邳在薛,说明邳的地理范围在薛国辖区。
  • 0
    禹王庙碑文 皇清嘉庆九年岁次甲子春三月 裔孙士喜谨具三牲素酿致祭于列祖之灵,敬 重修观宇再建宗祠之事。鸣呼,吾先祖夏后氏之裔,爵尚余度,都于夏下邳,遂以余丘为姓,臣服商周,迨至秦纪始以余为姓焉。世代仰承祖 宗功,子孙繁延,箕裘克绍,诗礼传家,丁口日繁,遍及九州岛。珩公徙蓼迄今千载,祠庙建于宋,而毁于元,复创于明,几度增修,祭祀不衰。今沐 皇恩享升平,议作粉饰,以壮观瞻。惜子孙无德,未能显荣褒大,光耀祖
  • 5
    会稽,1、山名。在 浙江省 绍兴县 东南。相传 夏禹 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一名 防山 ,又名 茅山 。《左传·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禹 ﹞更名 茅山 曰 会稽 。”2. 郡名。 秦 置,今 江苏省 东部及 浙江省 西部地。
  • 0
    会稽,或者说会稽山是一座与余氏族群关系极为密切的山。在传说和记载上会稽山是大禹的安葬之地,现在的浙江会稽也经常举行大禹祭祀活动。但是,绍兴的会稽山就是那个历史上的余氏圣地会稽山吗? 从历史学家的考证来看,几乎没有可能性。 水经注记载会稽山又名茅山,防山。注意这个防山,跟春秋记载的吴国灭余国防山以水之的防山同名,至少关系及其重要。从吴灭余国的记载来看,防山就是余国的国都所在,是最后的防御地点。这个现象
  • 1
    大禹治水的故事最早记载在《尚书禹贡》中。但是学术界认定《禹贡》是伪作,所以此文不足为证。 司马迁的《史记》是大禹治水的另一个有力证据,但是无法排除他是沿用了尚书的说法。 另外,战国是诸子论述有提到大禹治水的,但主要是为了解决帝王们权力来源的合法性问题——功绩决定王权归属。似乎后人并不把这些说法当一回事。当时就无人相信。 征之于青铜器铭文。 出土有遂公盨,上面的铭文与尚书禹贡所载高度契合,一时呼声鼎沸。
  • 0
    在很多的余氏族谱中都提到了余姓起源于大禹封三子罕为余度,有的地方写作余度。说“引以为姓”。但是从来没有人能合理解释这个“余度”到底指什么。 无法合理解释就会被认为是讹误,是家谱中违背历史事实的成分。 但是,家谱中上古的内容可能会出现误差,这是口口相传难以避免的,它的准确性自然无法同文字记载相提并论。但是基本事实却很可能是存在的。 只要后人能通过考古发掘进行印证,就应该予以承认。 余度,还是余度王。它的
  • 0
    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 绩溪旺川曹显承堂是族中一个支厅,今年修成支厅的家谱。厅里有许多人是我的亲戚朋友,他们要我做一篇序。我想他们不肯捏造几个大人先生的序,反要我做序,这是他们的一番好意,我如何好推辞呢? 我是很赞成曹氏诸位先生修支厅分谱的。为什么呢?因为支厅成立以来不过十几代,年代既近,系统容易寻找,事迹自然信实可靠。况且支厅修谱,事轻费微,可以随时续修,不须受别支牵制,以致年代久远,到头仍旧不
  • 0
    中国历史上曾经同时并存着两个余国。 同一时期并存着两个同名国家,这种现象在春秋时期并不鲜见。比如,就姬周历史文献记载来说,就有很明确的一个例子:邾国。这个邾国就像有丝分裂一样一国三分为:大邾国、小邾国、濫国。这个大邾国、小邾国自然是同名共存了。在与邾国邻近的徐淮区域出现一个大余国、小余国,从情理上也就可以理解了。 由邾国这种同名并存现象推而广之,更可以发现同名并存国还有舒国,被称为群舒。更为可观的是
  • 6
    敦本堂,江西迁到湖北罗田,再到麻城。万二支下。加我315354862
    見洋广 2-20
  • 18
    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寻祖
  • 1
    我们是江苏常州的,爷爷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兵。爷爷说我们这一支是从河南省光山县坡河镇余家湾因当初逃难出来的。曾祖父叫余盛论,爷爷叫余义生,爷爷只知道十个字,登论孝义常,世代增荣远。爷爷快90了,今年查出胃癌晚期,这是老人家的心愿,网上查了很多,但是没找到有这十个字的。求帮助。
  • 5
    我爷爷辈带“传”字,爸爸辈带“明”字,太爷好像是盛,老祖好像是dang字
  • 9
    我很久没有玩贴吧了,近两天过来看了看,顺带搜索一下自己的姓氏,余,余氏,两个最容易搜索的关键词只能搜索到余吧!余吧这个贴吧如今的吧主企图把余姓的姓氏贴吧发展成他的个人贴吧,我们发表的有关姓氏的话题都被他删帖,严重破坏我余姓子弟的权益!
  • 2
    OK!
    余克远 2015-09
  • 1
    我只知道:亨利支贤良
    余品美 8-13
  • 2
    四川宣汉洪峰乡余氏家族欢迎你家族,家族辈分云、从、仁、德字辈。
    cf刺槐 7-27
  • 0
      2017年7月23日下午3点,中华余氏总会在北京张家界酒店举行捐款仪式,向湖南省平江县灾区余氏宗亲献出宗族之爱。      今年,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遭遇了特大“6.30”洪水灾害,许多余氏宗亲的房屋、田地被毁。洪水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帮助平江余氏宗亲度过难关,重建家园,替政府分忧,在中华余氏总会的号召下,海内外余氏宗亲200多人自发捐款10万元,以表达余氏宗亲血浓于水、团结奋进的深厚情谊,展现天下余氏一家
    yrs1987 7-24
  • 1
    1、湖北75万:据有份数据说排名第10,我认为应排名15位左右,除了恩施州的巴东和来凤、神农架及鄂中的天门附近比较少外,大部分地区比较多,尤其是湖北东部,比例一般在2%左右。 2、四川70(网上统计69.4)万:排名第26位,除了遂宁、绵阳、德阳、南充、甘孜及广元的部分地区比较少外,大部分地区较多,尤其是川南。 3、广东65(网上统计64.5)万:排名第34位,主要分布于粤东五市(约22万人,尤其是饶平县,是全国余姓人口最多的县市,达7.7
  • 1
    我姓余!老家住合肥肥西花刚的、经父亲、一九四八迁移寿县保义、想了解一下:我父亲、先辈、我仁辈:下辈、志、听说OO七年O八年在叙普:
    請回答 7-4
  • 4
    早安 亲
  • 1
    香椿炒鸡蛋做法简单,但又营养美味、是男女老少皆宜的春季应季家常菜。 香椿炒蛋 材料: 香椿一小把,鸡蛋3个。 调料: 油,盐。 做法: 1.准备所需材料。 2.香椿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焯烫一下。 3.将焯烫好的香椿切成碎末备用。 4.鸡蛋液打散,加香椿末、盐搅匀。 5.炒锅里油烧至七成热,倒入香椿鸡蛋液。 6.待蛋液稍凝固,翻炒至鸡蛋嫩熟即可。 小贴士: 1.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高,因此一定要焯烫后食用,这样可以去除三分之二以上的亚硝酸盐,
    twtyfhvk 10-4
  • 4
    我是长茅良公第十代仕裳公后代.,从仕裳公长子琏公起的派语是"明子一宗生,功名世代贤,朝庭兴荣贵,福寿永长源......"到我这代是荣字辈.因老谱其中少装一页,使谱无法延续.原老谱共有七套,其余六套不知是否存在,请求家族共同寻找
  • 1
    呀哈……
    594338981 9-18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余氏宗亲

目录: 民俗

友情贴吧